六年級語文閱讀訓練及答案

六年級語文閱讀訓練及答案

六年級語文閱讀訓練及答案1

  神垕 王劍冰

  大龍山,你在中原隆起,綿延無限遠,我看不到你的盡頭。也許,龍亭裡眯起的眼睛朝南望,就能望到你龍一樣的雄姿。而在你的腳下,那個叫神壁的地方,人們利用你的特有的土質,燃燒起一條條火龍,火龍里誕生的奇妙的鈞瓷,源源不斷地進入大宋皇室的深處。

  我來的時候正是深秋,山上依然蓬勃蔥蘢,各種巨石像鱗片閃露在陽光下。我想不明白這個叫做神垕的地方,躲藏著怎樣的神秘;是怎樣的一種土,千年不盡,支撐了爐灶裡的輝煌。

  神壁,我與你不期而遇,真的,我在車上打了個盹,一睜眼竟然就撲到了你的懷裡。我已經感覺出這次抵達的幸運。那些昨日的煙塵和現實的幻象攪得我有些心神不寧。我在心神不寧中小心翼翼地走進一個個院落,誠惶誠恐地觀察每一個窯址,畢恭畢敬地撫摸那些浴火而生的神物。

  鈞瓷上的一束束光直接打開了我的心室,那層層開片讓我有一種疼痛。大宋,你離去了近千年的時光,但是你造就的輝煌卻是一直光照著歷史,以致於那不屈的泥土在這裡從來沒有停止續寫出瓷的華章。

  走進一條古街,不寬的街巷兩邊都是明清時期的老房。當地人說,你沒有看見過,當年這些老房子深處,都是鈞瓷作坊。早晨叮噹的陽光裡,一隊隊馬幫馱著泥土柴草或者精美的瓷器踏響青石的路面。路面上,有人扛著擔著做好的半成品,穿街過巷,走入各個作坊。到了飯時,男孩女孩提著飯罐川流不息地給大人們送飯。那時的神壁,就是一個大的瓷場,所有的活動都圍繞在瓷場的秩序中。

  整個神垕依山就勢錯落成美妙的圖景。走過一棵棵老槐、野桑和皂角樹,來看那些老窯。有些窯就在半山,人住的石頭窯洞,燒瓷的石頭窯體,放眼是山下無盡的蒼茫。

  每年的正月十六,火神廟開始祭火神。煙霧繚繞,旗幡飄搖。火,對於神垕是那麼的重要。有鈞瓷的燒造,都是火的藝術,更是火的魔術。鈞瓷的圖形和色彩不是事先畫出,金憑窯變而成。那樣,一切就全在了想象中。那是幻想與火神共同的勾畫,是一種匪夷所思的超越和飛翔,充滿了翻空出奇的期待,異想天開的盼望。

  看見一個窯爐門上貼著對聯:求仙翁窯中放寶,賴聖母煉石成金。當地有“十窯九不成”的說法。火的驚喜、幻想的驚喜、等待的驚喜的到來,一次次竟是那麼的不容易。

  走進鈞瓷藝術館,就像進入了一個瓷海,我似聽到叮噹的開片嘯鬧成一片秋聲。我看到形狀各異的精魂在起伏騰躍,色彩的空間裡彩潮洶湧。

  你的曲線為何這般柔潤迷離?你的色彩為何這般大膽恣肆?還有你的花片為何這般勾心攝魄?經過長時間的靜默與忍耐、摔打與燒灼,火給了你怎樣的折磨與啟發,給了你怎樣的調教和靈感,使得你如此覺悟開化?歷一千三百度浴火而出,每一個都成為儀態萬方的精靈。

  神垕,你將我從喧囂中擺渡過來,讓我有了一時的安寧與沉靜。尤其是看到那些聚精會神的做瓷者。

  竟然還有女工藝師,她們長髮飄透,姿態端莊。無聲的時間裡,一腔熱愛傾注於一杯泥土。又有人進來,流露出欣喜:看呀,她們在做瓷!

  聲音裡,你會把做瓷聽成“作詞”。宋瓷中閃現著多少藝術的精粹,怎麼能不說她們在作詞呢?是的,她們作著八聲甘州,作著水調歌頭,作著沁園眷、臨江仙、菩薩蠻,那從宋代遙遙傳採的,就是一首首或婉約或豪放的美妙的宋詞啊。

  (有刪改)

  [注]神垕(hou):位於河南省禹州市,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其地所出鈞瓷憑藉“人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之首,被稱為國寶、瑰寶。

  1、下列對文字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以“我”的遊蹤為線索來組織全文,層層鋪展,娓娓道來,脈絡清晰,文筆細膩,顯示出一種詩意典雅的審美風格。

  B、第段表達簡潔凝練,“一束束光”一句寫出“我”被神垕鈞瓷的光彩所震撼,“有一種疼痛”則是對千年瓷器文化凋零的痛惜。

  C、兩段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描繪鈞瓷經過摔打灼燒考驗後所呈現出的絢爛色彩和生動形態,極寫神垕鈞瓷之美。

  D、第段中所引窯爐門上的對聯,既表現了鈞瓷燒造的艱辛不易和燒造者的期待與盼望,又從另一個側面表現出鈞瓷的珍貴。

  2、“我”的心情從“心神不寧”變得“安寧與沉靜”,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5分)

  3、文章最後一段語言表達精彩,意蘊深厚,請具體加以賞析。(6分)

  答案:

  1、B

  2、感受到了鈞瓷厚重的歷史;震撼於窯變的神奇;體會到鈞瓷燒造成功的不易;沉浸於鈞瓷之美;看到做瓷者的聚精會神。(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5分)

  3、採用諧音雙關的手法,將“做瓷”說成“作詞”,把瓷器文化與宋代的詩詞文化勾連起來,表明鈞瓷是堪比宋詞的藝術珍品。

  運用排比,突出了鈞瓷的歷史悠久、風格多樣;增強了語勢,強化了作者的讚美之情。

  運用反問修辭,強化語氣,突出鈞瓷製作的藝術性。

  運用比喻修辭,把“鈞瓷”比作“宋詞”,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鈞瓷的風格多樣。

六年級語文閱讀訓練及答案2

  母親的嘮叨 宋向陽

  春生三歲那年,父親就出車禍走了。在他的記憶裡,只要和母親在一起,總會聽到她沒完沒了的嘮叨。

  母親嘮叨的時候,春生是不能走神的。否則,母親會叉著腰,用手點著他的腦門喊道:你拿我的話當耳旁風嗎?

  在母親的嘮叨聲裡,春生長成了大小夥子,畢業後被分配到鎮上做教師。去學校報到那天,母親老早就起來了,把他的衣服熨得平平展展。過了一陣,母親將飯端上桌子,見他還沒穿衣服,便開始嘮叨:起來啦,捂在被窩裡想孵雞仔咋著?往後你要帶一群娃子上進呢,這樣懶咋行?我說話呢,你明白沒?

  春生趕忙爬了起來,嘴裡答應著:媽,我知道了。

  母親坐在他的跟前,瞪著眼睛問他:你知道啥?成天吊兒郎當的,你知道啥?當老師可是天大的事,誤人子弟哪行?人家爹媽把孩子交給你,你就要像對自己孩子一樣。春生一邊穿衣服,一邊大聲地答應:媽,您放心吧。

  春生吃完飯剛要走,又被母親叫住了。她貓下身子,把兒子左腳運動鞋帶重新系了一遍,嘴裡還說:看看你,鞋帶系得鬆鬆垮垮,沒一會兒就得開了,踩在腳下讓人看了多不好,頭一天上班,要給人留下好印象啊。春生看著母親頭上又添了幾縷白髮,心裡突然酸酸的。

  春生結婚後,搬迸了學校的教師住宿樓。只要一有機會,母親的嘮叨依然不折不扣地進行著。

  這天,因為一件小事,春生和妻子發生了爭吵。回到老家,他一聲不響地坐在炕頭,臉上彷彿結了霜。

  母親皺了皺眉,盯著他的眼睛說:兒啊,跟你的媳婦鬧意見了?

  春生說:吵了幾句,沒啥大不了的。

  母親拿了把凳子坐在他的對面,喝道:好日子過夠了?人家萍子哪兒對不起你呀?

  春生道:媽,您別生氣,我們沒事兒。

  母親從他小時候一直說到結婚,語氣慷慨激昂。吐沫星子飛到了春生臉上,他卻沒敢去擦,時不時還要點點頭。即使這樣,母親仍然提醒他:我的話你要不進腦子,純粹找打。說完便伸過手來。春生側過臉,把耳朵對準了母親。母親嘆了口氣,手縮了回去。

  兒啊,咱娶了媳婦是用來疼的,不是用來氣的,明白嗎?母親說。

  兩個小時後,母親的嗓子已經沙啞,才把他推出了門。

  媽,我還沒吃飯呢。春生委屈地說。

  回你媳婦那裡去吧,她也肯定餓著呢,給她做頓好吃的吧。

  我在您這兒住不成嗎?

  你想讓我嘮叨一宿啊。

  春生趕忙逃了。母親在後面大聲喊道:兒啊,慢點走。春生聽著這話,眼裡溼潤了。

  若干年後,春生當上了鎮中學的校長。他把母親接到自己身邊,挨嘮叨的機會更多了。

  一天,有個家長因為孩子轉學的事,到他家串了趟門,留下一件精裝的白酒。客人走後,母親陰著臉站在了春生面前。春生拿起車鑰匙想走,卻被母親拽住了。

  媽,我還有事呢。春生滿臉不自在地說。

  母親平靜地望著他,不緊不慢地說:你長本事了,不想聽我嘮叨了,是不?

  媽,我真有事。春生的聲音越來越低。

  今天不是星期天嗎?你糊弄誰呀?母親的聲音越來越大。

  春生放下鑰匙,讓母親坐在對面,還給她倒了一杯茶水。母親指著那一件酒開始A(數落責罵)起來,從山南講到海北,從古講到今。春生耐心地聽著,胸中潮起潮落。兩個小時後,母親的嘮叨結束了。

  春生說:這是酒,我還想讓您嚐嚐呢。

  母親拉著他的手說:你要那樣,媽喝了它心裡也不舒服啊。春生點點頭,把酒送回去了。

  很多年過去,春生順順利利地當上了教育局副局長。只要有空,春生就會坐在母親的對面,默默地望著她,眼神裡充滿期待。

  媽,您能再嘮叨我一回不?春生不住地呼喚著。

  母親被鑲在鏡框裡,一言不發。

  (選自《漫·閱讀》)

  1、從文中括號內選出最恰當的詞語,填到A處,並簡述理由。(2分)

  最恰當的詞語是,理由:

  答案:數落“數落”有列舉過去的過失去、加以指責的意思,符合後文母親“從山南講到海北,從古講到今”的意思,同時語氣不如“責罵”那樣重,用在此處更合適

  2、如何理解文中母親的“嘮叨”?(4分)

  答案:母親的“嘮叨”伴隨著春生成長:剛開始工作時,母親嘮叨春生讓他做一個好教師;結婚後,母親嘮叨春生要疼愛妻子;當上校長後,母親嘮叨春生要清廉為官。母親的嘮叨是母愛的表現,是對春生的諄諄教誨。

  3、文章最後兩段有什麼作用?(4分)

  答案:文章最後兩段,在結構上總結全文,照應了文章題目“母親的嘮叨”;從內容上來講,揭示了母親離世的現實,表現出春生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4、梁曉聲在《慈母情深》中透過“要回小人書”“給錢買書”兩件事,也刻畫了一位可敬的母親形象。請分析兩位母親的相同點和不同點。(6分)

  答案:相同點:兩位母親都對孩子充滿慈愛,樸素而崇高。不同點:本文中的母親更善於溝通,而梁曉聲筆下的母親則是瘦弱而不善言辭的,她的愛是無聲的。

六年級語文閱讀訓練及答案3

  一陣雷陣雨過後,彩虹披著綵衣來到了人間。

  街上的人們紛紛駐足觀望,( )彩虹如此美麗,彩虹聽了得意洋洋,她的頭仰得高高的。突然,她看見長著白鬍子、白眉毛的太陽公公,正從她身後 “走”過來,就不屑地說:“你看我多麼美麗,你卻長得那麼難看,跟在我後面,會影響我的美貌,快走開!”

  “如果沒有我,你會消失的”。太陽公公( )地說。

  “我才不信呢,你怎麼可能控制我呢!”彩虹( )地說。

  太陽公公不跟彩虹斤斤計較,旁邊的白雲姐姐看不下去了,悄悄地移到太陽公公跟前,用身子擋住了太陽的光芒,彩虹頓時不見了,在人們的視線裡消失了。

  太陽公公可惜地說:“唉,這孩子太驕傲了,她應該學會謙虛、友善……這樣才是真正的美麗!”

  1.選擇正確的詞語填在括號中( A )。

  A.讚歎 慈祥 驕傲

  B.讚歎 驕傲 慈祥

  2.選擇題。

  彩虹是怎麼消失的?( B )

  A.突然,她看見長著白鬍子、白眉毛的太陽公公,正從她身後 “走”過來,就不屑地說:“你看我多麼美麗,你卻長得那麼難看,跟在我後面,會影響我的美貌。”

  B.太陽公公不跟彩虹斤斤計較,旁邊的白雲姐姐看不下去了,悄悄地移到太陽公公跟前,用身子擋住了太陽的光芒,彩虹頓時不見了,在人們的視線裡消失了。

  C.彩虹如此美麗,彩虹聽了得意洋洋。

  3.選擇題( A )。

  太陽公公認為和才是真正的美麗。

  A.謙虛 友善

  B.驕傲 友善

  4.判斷

  .彩虹看不起太陽公公,所以太陽公公擋住了彩虹,讓她消失了。 ( × )

  5.判斷

  “一陣雷陣雨過後,彩虹披著綵衣來到了人間。”這裡把彩虹比喻成人。 ( √ )

  希望我們準備的彩虹的閱讀答案符合大家的實際需求,願大家都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理想的重點初中院校!

六年級語文閱讀訓練及答案4

  傳統書院的精神

  中國傳統書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為人之道,為學之方,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視教育。《禮記·學記》中明確指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作為“立國之本”的教育並不是簡單地教授知識,而是教之以為人之道和為學之方。

  中國傳統教育是將知識和德行教育結合在一起的。近年來,教育界提倡與世界接軌,實際上就開啟了一個誤區:在西方的教育傳統中,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頭進行的,學校是知識教育的場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場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於一身的,書院充分地體現了這種理念。在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為人之道是傳統書院教書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識傳授,也不是灌輸書本、章句的知識,而是教會人們發現、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方法和能力,這就是為學之方。

  朱熹在《大學章句序》中明確規定了教育中兩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八歲到十五歲小學階段的教育是“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這個階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為規範的養成;十五歲以後大學階段的教育,“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養、尊師重道,這都是圍繞著為人之道展開的,從小學到大學都要培養人的道德品質。

  朱熹還提出了六條讀書方法,這六條實際上也是書院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這就是為學之方,從學習到實踐的過程朱熹都提到了。

  首先,中國古代書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圍繞怎樣做人、成為怎樣的人來展開的,教育的根本是培養一個真正的人。我們經常會強調職業道德教育,但一個人連做人的道德都沒學會,怎麼可能會遵守職業道德呢?如果他能夠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會遵守職業道德,二者之間是本末的關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做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產生,用王弼的話講就是“舉本統末”,“舉本”才能“統末”。

  其次,書院也繼承了傳統的教育理念,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兩個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不管你的資質、身份如何,都是“有教無類”;另一方面,又要根據不同的資質進行不同的教育,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

  再次,書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點就是啟發式教育。孔子講:“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是啟發式教育的關鍵,然後才有“引而不發,躍如也”。因此,學子一定要自覺主動地提出學習要求,老師才能給予針對性的`教育。傳統的書院教育都是自覺自願的,古代常見學子揹著糧食跑到深山老林來求學,主動性很強,做老師的就愛收這樣的學生,對這樣的學生才能進行啟發式的教學。有了自覺性、主動性,學生才可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此外,書院堅持的另一個原則就是自學為主,相互切磋,教學相長,自由講學。這是書院非常好的傳統。書院的精神是:注重學術研究,深化學理探討。

  最後,書院還有一個傳統,就是密切的師生關係,師生如父子,書院如家庭,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我們過去也常講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這都是透過父子關係構建一種親情,然後達到融洽的關係。是的,中國古代確實是家國同構,古人常把國天下變成家天下,然後把家天下推擴到國天下。近百年來,我們批判宗法血緣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國同構,不能否認家國同構確實有問題。但是,這個問題也還有其他的維度,把地方官稱作“父母官”,把官員、百姓的關係納入“父母、子女關係”中,就絕對的不好嗎?父母對子女永遠是無私奉獻、不計回報的。有這一層關係,恐怕比僱傭關係要好很多。所以,我們看任何問題都不能簡單化。當今教育非常需要師生如父子,書院如家庭的書院傳統。傳統書院裡所有的老師同學同學習、同探討、同遊樂,現在還有多少地方能這樣做呢?

  (摘編自樓宇烈《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的傳統教育和西方的教育傳統完全不一樣,教育界提倡與世界接軌,就是開啟了一個誤區。

  B、朱熹的六條讀書方法,從學習到實踐都提到了,這體現了中國傳統書院的根本精神。

  C、只要一個人能夠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就會遵守職業道德,二者之間是本末的關係。

  D、已有的教育認識和對傳統文化的新思維都會影響我們對傳統書院的精神內涵的理解。

  (答案:D。A項錯在“完全不一樣”,範圍擴大。原文第二段是“西方的學校是知識教育的場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場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於一身的,書院充分地體現了這種理念”。B項錯在以偏概全,“朱熹的六條讀書”是為學之方,而不是為人之道。C項錯在說法絕對,“只要……就”根據原文應改為“如果……也”)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從多個維度審視書院的傳統精神,並較為深入地闡述了傳統書院的師生關係。

  B、文章圍繞著為人之道和為學之方展開,並由此指出了中國當代教育界所存在的問題。

  C、文章在敘述中以大量篇幅闡述書院教育的精神,彰顯了立足中國當代教育的立場。

  D、對於中國傳統書院的根本精神,文章先交代理念和宗旨,接著逐層分析,最後強調了師生關係的和諧。

  (答案:C。文章是立足於傳統教育的立場。)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學子沒有自覺主動地提出學習要求,老師啟發也沒有用。因此,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是啟發式教育的關鍵

  B、如果當代教育能夠踐行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那麼每個學生的才華就可以保證得到施展。

  C、只有同窗、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從而實現了教學相長,才能自由講學,避免灌輸。

  D、家國同構是很複雜的問題,密切幹群關係、師生關係只是理解該問題的一種視角。

  (答案:B。“保證得到實展”的說法過於絕對。原文第六段只強調了“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