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風《新時代詩歌需要中國風骨》閱讀答案

羅小風《新時代詩歌需要中國風骨》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並對今後的學習做出調整。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羅小風《新時代詩歌需要中國風骨》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何謂“風骨”?“風”最早出現於《毛詩序》中:“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此處所言“風”含有教化教育之義。《文心雕龍》說“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在劉勰的闡釋中,“風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氣”和“力”,即作品中蘊含的精神氣質和文辭氣韻。此後,“風骨”既含有道德修養、人格氣質方面的內涵,亦成為詩歌辭章的一種審美標準,被盛唐詩人所崇尚與延續。在歷史的變遷衍化中,“風骨”早已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凝結為一種是續下來的“傳統”,構成中華傳統精神的基座和主脈,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詩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惡俗、粗俗、媚俗之作,擾亂了詩壇的審美秩序與標準。楊四平說:“新時代詩歌患上了比較嚴重的軟骨症。”因此,新詩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構“風骨”,延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詩歌氣韻。

  繼承與發揚風骨的關鍵在於詩人要有風骨,具體而言則是指詩人應秉持使命感與責任新。古語云:“詩者,天地之心。”詩人作為“天地之心”的創造者本應懷有“天地之心”。但當下很多詩人沉溺於寫“小我”的日常瑣碎、雞毛蒜皮,缺少大情懷大境界,更有甚者為出版、發表、出名或賺取眼球、點選量、關注度,批次生產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在於缺乏作為詩人的使命感與責任心,詩人本應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應有杜甫雖居茅屋卻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悲憫情懷,然而當下許多詩人都缺少這種“風骨”。被譽為“二十世紀中華詩魂”的艾青一生心繫大堰河那樣的勞苦大眾,曾發出“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的感嘆,正是使命感與責任心的體現,是中國風骨在現代詩人身上的延續。

  其次,詩歌在內涵上需要建構中國風骨,風骨首先屬於道德範疇,如古代“風”所蘊含的教化之義,是對詩歌所擁有的詩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由於“標避崇高”“崇俗”“崇私”“祛魅”等詩歌口號的提出,不少詩歌在內容上所呈現的是自戀與矯情的“小我”情緒,以暴露個人生活隱私為內容,讓詩成為日常生活的流水賬記錄,輕淺瑣碎,沒有思想、內涵和意義,更有甚者徹底解構詩的內涵訴求,踐踏和僭越詩歌倫理與道德,出現很多垃圾寫作。食指《相信木來》一詩中蘊含的堅定信念,吉狄馬加《我,雪豹……》中對人類生態、人與自然關係的憂慮,李少君的詩句“我會日復一日自我修煉”中那種慎獨自省,都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啟迪作用,是現代風骨的典型特徵。

  新時代詩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萊文章建安骨”,需要繼承和發揚“中國風骨”。

  (羅小風《新時代詩歌需要中國風骨》)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含有道德修養、人格氣質的“風骨”,成為詩歌的審美標準,被盛唐詩人崇尚與延續。

  B、當下新詩詩人都沉溺於寫“小我”,缺少大情懷大境界,批次生產媚俗之作。

  C、部分現代詩人詩作中流露出的使命感與責任心,是中國古代風骨的延續。

  D、堅定信念,對人類生態、人與自然關係的憂慮,慎獨自省等是現代風骨的典型特徵。

  2、下列對原文論述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引用《毛詩序》《文心雕龍》,對“風骨”作出合理的闡釋。

  B、文章引用楊四平的話,運用比喻,形象論證了新詩亟需重構“風骨”的觀點。

  C、文章三、四段運用了對比論證,指出了新詩重新建構風骨的方法。

  D、全文先提出什麼是“風骨”,按著揭示了當前新詩寫作中“風骨”缺失的原因。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缺少深刻的教化和啟迫作用的新時代詩歌創作,需要詩人、詩歌內涵、詩歌形式都有風骨,才能構建中國風骨。

  B、新時代的詩歌需要延續漢魏風骨的血脈,創作出充滿正氣、崇高、具有神聖內涵的佳作,建構新時代的詩歌風骨。

  C、繼承與發揚中國風骨首先需要現代詩人秉持使命感與責任心,其次也需要現代詩歌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啟迪作用。

  D、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詩人把個人生活寫入詩歌,詩歌失去了思想、內涵和意義,因此新詩創作應遠離日常生活。

  答案

  1、 B 2、 D 3、 C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