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黃機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憶秦娥黃機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原文:

  憶秦娥·秋蕭索

  黃機

  秋蕭索,梧桐落盡西風惡。西風惡,數聲新雁,數聲殘角。

  離愁不管人飄泊,年年孤負黃花約。黃花約,幾重庭院,幾重簾幕。

  憶秦娥·秋蕭索字詞解釋:

  ⑴孤負:辜負。

  ⑵黃花:菊花。

  憶秦娥·秋蕭索翻譯:

  秋天的景象蕭索,西風淒厲,使梧桐落盡葉子,又送來了幾聲新燕的鳴叫聲,幾聲稀疏的號角聲。秋景秋聲都那麼悲涼,促動遊子思歸的心。四處漂泊,又加上離愁時時壓著心頭。當初分別時曾相約在秋天菊花盛開時重逢,然而年年辜負了這約會的日期,無法相見。遙想在那深深的庭院裡、重重的簾幕內,對方一定不知怎樣地在忍受著這相思的煎熬和獨處的寂寞。

  憶秦娥·秋蕭索閱讀答案:

  試題:

  (1)上片連用兩個“數聲”,請分析其妙處。(3分)

  (2)有人認為“離愁不管人漂泊”一句耐人尋味,請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①“數聲”寫出聲音稀疏零落,襯托出秋天的蕭瑟,烘托出悲涼氛圍。(1分)

  ②兩個“數聲”,一來於空中,一來於地上,突出了悲涼瀰漫於天地之中。(1分) ③連用“數聲”,構成反覆,形成迴環之美。(1分)

  (2)①離別之愁與漂泊之苦本相關聯,但此處卻分割開來,更突出遊子的孤寂、淒涼。(2分)

  ②“不管”用擬人手法,借離愁無情,反襯遊子之有情。(2分)

  憶秦娥·秋蕭索創作背景:暫無

  憶秦娥·秋蕭索賞析:

  這首詞寫遊子的傷秋懷人之情。首句寫出了獨處孤旅,雙在秋風葉落之時縈繞於遊子心中的渴求溫暖的呼喚,為古今詩詞的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的定下了蕭殺的基調。接著便展開具體描繪。“一葉落,天下盡知秋”,秋天,本來就容易引起離人的愁緒,更何況此時此刻已不是黃葉方飄的初秋,而是“梧桐落盡”的深秋呢?詞人於“西風”下著一“惡”字,感情色彩十分強烈。然而“西風”之“惡”還不止於落盡梧桐而已,作者巧藉此調疊句之格,在強調“西風惡”三字後,又引出“數聲新雁,數聲殘角”,幽咽淒厲,聲聲扣擊著遊子的心扉。這樣,整個上片寫出了一派濃重的秋意,為下文寫遊子的愁緒渲染了氛圍。梧桐葉落、西風、雁聲等意象的描寫,為下闕遊子的孤寂之情的.抒發,奠定了基調。“離愁不管人飄泊”。離愁,本是遊子心中所生,這裡卻將它擬人化,“離愁”完全不顧及遊子四處飄泊的痛苦處境,久久不去,折磨著人的心靈。“不管”二字,包含著多少無可奈何之情!“年年孤負黃花約”,遊子的離愁如此難以排遣,原來更有著期約難踐的歉疚。想當初,臨別這際,自己與戀人相約在菊花開放的的秋天重逢。可是,花開幾度,人別數載,事與願違,年年負約,每念及此,怎不令人肝腸寸斷!緊接著,作者又用疊句將筆觸伸向天邊,從戀人的角度寫情。有味的是,作者只是描寫了她的居處:“幾重庭院,幾重簾幕”。然後,戛然而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餘地。那深深庭院裡、重重簾幕中的人兒是怎樣忍受著相思的煎熬和獨處的孤寂,年復一年地翹首盼望遊子歸來,已是不言而喻了。總之,此篇以直筆寫遊子離愁,以墨寫閨人之幽怨,兩地相思,一種情愫,在蕭殺秋景的環境中,更顯得深摯動人。

  個人資料:

  字次辰,一字澄齋,號雪臺。浙江錢塘(今屬杭州)金墩武林積善坊巷人。宋代福建莆田黃石金墩平海軍節度判官、贈太尉諡清惠黃府十五孫。清順治四年(1648)進士,選庶吉士,授弘文院編修,遷弘文院侍讀。順治末,詔輯《太祖、太宗聖訓》,充纂修官。累遷國史院侍讀學士,擢禮部侍郎。康熙初,進禮部尚書。疏陳民窮之由,主張嚴察地方各級官吏。尋調戶部、吏部尚書。因以疏通銓法、議降補官對品除用,為人所劾。尋以遷葬乞歸。十八年(1679)特召還朝,以吏部尚書銜管刑部事。次年授清光祿大夫、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贈太傅、太師,諡文僖,賜祭葬於靈鷲山金墩武林白樂橋之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