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春夜聞笛》《夜上受降城聞笛》閱讀練習答案及對比賞析

李益《春夜聞笛》《夜上受降城聞笛》閱讀練習答案及對比賞析

  春夜聞笛

  李益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1)這兩首詩寫的都是夜聞笛聲,笛聲所引發的情感相同嗎?請作簡要分析。(2分)

  答案:《春夜聞笛》引發的是貶謫之人盼歸的怨望和惆悵。(人留雁歸,朝廷的恩赦並沒有隨著大自然的春季一同來到)

  《夜上受降城聞笛》引發的是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

  (2) 第二首詩題為“聞笛”,但詩歌的前兩句卻寫了登城所見之景,你如何理解這種藝術處理?(3分))

  答案: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觸發徵人鄉思的典型環境。一是因為邊地之感,二是因為月色撩動了鄉愁。這為笛聲的出現設定了環境,也為末句的直接抒情作了烘托和鋪墊。

  賞析:

  《春夜聞笛》是詩人謫遷江淮時的思歸之作。

  這首詩是寫淮北初春之夜在軍中聞笛所引起的思歸之情。前二句寫聞笛。此時,春方至,山未青,夜猶寒,軍中有人吹笛,彷彿是那羌笛淒厲地呼喚春歸大地,風光恰似塞外。這笛聲,激動士卒的鄉愁,更摧折著遷客,不禁悲傷流淚,渴望立即飛回北方中原的家鄉。於是,詩人想起那大雁北歸的傳說。每年秋天,大雁從北方飛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棲息過冬。來年春天便飛回北方。後二句即用這個傳說。詩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飛的心情,也極其羨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飛的自由,所以說“不待天明盡北飛”。與大雁相比,遷客卻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歸。顯然,這裡蘊含著遺憾和怨望:遷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還沒有隨著大自然的春季一同來到。

  夜上受降城聞笛

  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詩題中的受降城,是靈州治所回樂縣的別稱。在唐代,這裡是防禦突厥、吐蕃的.前線。

  詩的開頭兩句,寫登城時所見的月下景色。遠望回樂城東面數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一排烽火臺。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積雪一樣潔白而帶有寒意。近看,但見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滿是皎潔、淒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樣令人望而生寒。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觸發徵人鄉思的典型環境。而一種置身邊地之感、懷念故鄉之情,隱隱地襲上了詩人的心頭。在這萬籟俱寂的靜夜裡,夜風送來了淒涼幽怨的蘆笛聲,更加喚起了徵人望鄉之情。“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不知”兩字寫出了徵人迷惘的心情,“盡”字又寫出了他們無一例外的不盡的鄉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