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張廷玉傳》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清史稿張廷玉傳》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張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大學士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直南書房,以憂歸。服除,遷洗馬,歷庶子、侍講學士、內閣學士。

  世宗即位,命與翰林院學士阿克敦、勵廷儀應奉几筵祭告文字,賜廕生視一品,擢禮部尚書。雍正元年,覆命直南書房。偕左都御史朱軾充順天鄉試考官,上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尋兼翰林院掌院學士,調戶部。疏言:“浙江衢州,江西廣信、贛州,毗連閩、粵,無藉之徒流徙失業,入山種麻,結棚以居,號曰‘棚民’。歲月既久,生息日繁。其強悍者,輒出剽掠。請敕督撫慎選廉能州縣,嚴加約束。其中有讀書向學,膂力技勇,察明考驗錄用,庶生聚教訓,初無歧視。”下督撫議行。

  八年,上以西北用兵,命設軍機房隆宗門內,以怡親王允祥、廷玉及大學士蔣廷錫領其事。嗣改稱辦理軍機處。廷玉定規制: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摺,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御硃筆批發。自是內閣權移於軍機處,大學士必充軍機大臣,始得預政事,日必召入對,承旨,平章政事,參與機密。

  廷玉周敏勤慎,尤為上所倚。十三年,世宗疾大漸,與大學士鄂爾泰等同被顧命。遺詔以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命他日配享太廟。

  高宗即位,命總理事務,予世職一等阿達哈哈番,合為三等子。乾隆元年,明史成,表進,命仍兼管翰林院事。十三年,以老病乞休。上諭曰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諸臣亦有乞休得請者且七十懸車古今通義上乃許廷玉致仕,命待來春冰泮,舟行歸裡。

  二十年三月,卒,命仍遵世宗遺詔,配享太廟,賜祭葬,諡文和。終清世,漢大臣配享太廟,惟廷玉一人而已。

  (選自《清史稿列傳七十五》,有刪節)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上諭曰/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諸臣亦有乞休/得請者且七十懸車/古今通義

  B.上諭曰/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諸臣/亦有乞休得請者且七十/懸車古今通義

  C.上諭曰/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諸臣/亦有乞休得請者/且七十懸車/古今通義

  D.上諭曰/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諸臣/亦有乞休得請者/且七十懸車/古今通義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憂,即“丁憂”,原指遇到父母喪事。後多專指官員居喪。古代,父母死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並須離職。

  B.鄉試,又稱秋闈。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中試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會元”,凡中試者原則上即獲得了選官的資格,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

  C.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來指官員辭職歸家,源於周代,漢以後形成制度。

  D.諡,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官死後,朝廷根據他身前事蹟給予的一種褒貶善惡的稱號。諡號是對死者生前事蹟和品德的總評。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廷玉出身顯貴,仕途通達。以進士身份入仕,歷任的官職都很顯赫。

  B.張廷玉器量純全,頗有建樹。上書建議約束江南棚民,錄用其中才力出眾者;軍機處初設,規制皆由廷玉所定。

  C.張廷玉周敏勤慎,很受皇上的倚重。康熙皇帝軍政大事都倚賴他,臨終時還任他為顧命大臣。

  D.張廷玉曆仕三朝,輔佐皇帝盡心盡力,也得到了天子的厚遇,是滿清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其中有讀書向學,膂力技勇,察明考驗錄用,庶生聚教訓,初無歧視。(5分)

  (2)遺詔以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命他日配享太廟。(5分)

  參考答案

  4.D(上諭曰:“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諸臣,亦有乞休得請者。且七十懸車,古今通義。”)

  5.B(“會元”應改為“解元”。)

  6.C(“康熙”應為“雍正”。)

  7.(1)對於那些願意讀書學習的人,或力氣大武藝高強的人,朝廷應該加以考察、檢驗,合格者予以錄用,希望朝廷能夠聚集百姓物力,教育訓練,不要歧視他們。(“膂力”“技勇”“教訓”各1分,大意正確2分。)

  (2)雍正皇帝因為張廷玉器量純正,忠心盡職,下達遺詔命令以後讓他配享太廟。(“以”“抒誠”“他日”各1分,大意正確2分。)

  【參考譯文】

  張廷玉,字衡臣,是安徽桐城人。在康熙三十九年時考中進士,後改做庶吉士。後又透過考試被授與檢討職務,入直南書房,因為服喪回家。服喪期滿,升遷為太子洗馬,歷任庶子、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等官職。

  清世宗(雍正皇帝)即位,命張廷玉與翰林院學士阿克敦、勵廷儀應奉几筵祭告文字,賜予廕生視一品,提升為禮部尚書。雍正元年,又下詔命他入直南書房。與左都御史朱軾一起任順天鄉試考官,皇帝讚許他公正謹慎,加封他為太子太保。不久又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調任到戶部。他上書說:“浙江的衢州,江西的廣信、贛州,臨近閩、粵等地,那些流離失業沒有戶籍的.人,進入山裡種植麻,搭建草棚居住,稱作‘棚民’。日子長了,(他們)繁衍的人口會一天天地多起來,(他們中)那些體格強健剝悍的人就會四處搶劫。請下詔命令督撫謹慎選擇廉潔能幹的州縣長官,(對棚民)嚴加約束。那些願意讀書學習的,或力氣大武藝高強的,考察清楚,檢驗錄用,希望能聚集物力,教育訓練,不要歧視他們。”朝廷下詔讓督撫議定施行。

  雍正八年,皇上對西北用兵,命令增設軍機房隆宗門內,讓怡親王允祥、廷玉及大學士蔣廷錫總管事務。接著改稱辦理軍機處。廷玉製定規制:諸臣上奏,一般的事用疏章,從通政司上達,下放給內閣擬旨;重要的事用摺,從奏事處上達,下放給軍機處擬旨,必須皇上硃筆親自批覆再下發。從此以後,內閣權移交給了軍機處,大學士必須充任軍機大臣,才能夠參與政事,每天必須進宮面見皇上,接受旨意,商議國家大事,參與國家機密。

  張廷玉做事周密敏捷勤奮謹慎,尤其為皇帝所仰仗。十三年,世宗的病情越來越重,張廷玉與大學士鄂爾泰等一同任命為顧命大臣。(雍正皇帝)因為張廷玉器量純正,忠心盡職,就下達遺詔命令以後讓他配享太廟。

  高宗即位,命張廷玉總理事務,授予他世職一等阿達哈哈番,合為三等子。乾隆元年,明史編寫完成,上表進獻給皇帝,皇帝命令他仍然兼管翰林院的事務。乾隆十三年,因為年老多病,上書請求退休。皇帝頒發聖旨說:“愛卿受到兩代皇帝的厚恩,況且尊奉先皇的遺命(你)可以配享太廟,哪有享受配享的元老之臣回家養老的呢?”張廷玉說:“宋代和明代享受配享待遇的各個大臣也有請求退休被允許的呀。況且七十歲退休,古代和現在都是一樣的啊。” 皇上才答應廷玉退休,命令他等到第二年春天冰雪消融後,再乘船回到故鄉。

  二十年三月.張廷玉去世,皇帝詔命依然遵照世宗的遺詔,(讓他)配享太廟,諡號文和。到清朝結束,漢人大臣中,享受配享太廟待遇的,只有張廷玉一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