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答案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答案1

   《一剪梅.舟過吳江》

  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注】蔣捷,生卒不詳。鹹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懷亡國之痂,隱居不仕。晚年過著半隱半僧的生活。長於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①秋娘渡與泰娘橋,渡口和橋名。②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指的是在家裡調弄有銀字的笙,點燻爐裡心字形的香。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題:

  1.簡析“拋”字表達效果。(2分)

  2.本詞寫景極為出色,看似平凡實為非凡。試賞析上下闋末尾“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四個寫景句。(5分)

  3.簡析“何日歸家洗客袍”在全詞結構上的作用。(5分)

  4.賞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6分)

  《一剪梅.舟過吳江》參考答案:

  1.“拋” 字用擬人手法寫出時光流逝之快,(1分)表現了人生易老,歲月的無情的感慨。(1分)

  2.“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用疊詞手法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渲染淒涼氛圍,烘托人在旅途的悽苦。(1分)兩個“又”暗示漂泊是詩人生活的常態。(1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用紅綠色彩的變化暗示時光易逝,以動寫靜,以實寫虛。(1分)大自然可以年年葉綠葉黃,花開花落,但人呢?家國呢?青春一去便不再來,故國一失便不再有。綠肥紅瘦意味著青春不再,家國衰亡(1分)。這是一個亡國遺民的深沉慨嘆,樂景中寄寓了無限的悲涼(1分)。

  3、此句在全詞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2分)既總結上片他對風雨阻歸的惱意,又引出下片對回家後溫暖生活的想象,(2分)進而引出流光易逝的感慨。(1分)(意思相近即可)

  4、詞人先直接抒情,“流光容易把人拋”,指出時光流逝之快。(2分)然後抓住初夏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化抽象為具體。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逝,人生易老的感嘆。(4分)(答擬人、借景抒情等亦可酌情給分)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題二:

  ①“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在寫法上有何特點?這樣寫有什麼作用?(3分)

  ②賞析“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句中“紅”“綠”二字的'表達效果。(3分)

  《一剪梅.舟過吳江》參考答案:

  ①答案:詞人展開想象,極寫歸家之後調弄銀笙、點燻心香的溫暖生活,使思歸的心情顯得更加急切。

  ②答案:夏初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紅”“綠”二字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詞人借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題三:

  1.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起了什麼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5分)

  2.首句揭出“春愁”主題,結合全詞,表現了詞人哪些方面的春愁?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6分)

  《一剪梅.舟過吳江》參考答案:

  1.渲染悽清氣氛,奠定全詞春愁思歸基調。(2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動態景物營造羈旅漂泊借酒澆愁的悽苦氛圍;(1分)“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用疊詞手法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渲染淒涼氛圍,烘托人在旅途想歸不得的悽苦。(2分 ,手法1分 情感1分)

  2.①上闋倦遊思歸。(1分)具體描繪“舟過吳江”的動態情景,“搖”“招”刻畫出詞人漂泊之感和借酒澆愁心理;觸景生情,表達出漂泊思歸,卻遇風雨的惱怒之情。(2分)

  ②下闋對年華流逝的感嘆。(1分)詞人採用擬人的手法,突出時光流逝之快,並從“紅了”“綠了”動態中展示顏色的變化,抒發對年華流逝,人生易老的慨嘆。(2分)

  《一剪梅.舟過吳江》參考譯文

  船在吳江上飄搖,我滿懷羈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飄搖,招攬客人,便產生了借酒消愁的願望。船隻經過令文人騷客遐想不盡的勝景秋娘渡與泰娘橋,也沒有好心情欣賞,眼前是“風又飄飄,雨又瀟瀟”,實在令人煩惱。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結束客遊勞頓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調弄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燻爐裡心字形的盤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趕不上,櫻桃才紅熟,芭蕉又綠了,春去夏又到。

  《一剪梅.舟過吳江》賞析:

  《一剪梅·舟過吳江》是宋末詞人蔣捷乘船經過吳江縣時所作的一首詞。此詞用“點”“染”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詞人傷春的情緒及久客異鄉思歸的情緒。全詞以首句的“春愁”為核心,選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層層渲染,突出了春愁的:一是倦遊思歸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吳江指濱臨太湖東岸的吳江縣。這首詞主要寫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懶思歸之心情。

  起筆點題,指出時序,點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澆”,“一片”言愁悶連綿不斷。“待酒澆”,是急欲要排解愁緒,表現了他愁緒之濃。詞人的愁緒因何而發,這片春愁緣何而生。接著便點出這個命題。

  隨之以白描手法描繪了“舟過吳江”的情景:“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這“江”即吳江。一個“搖”字,頗具動態感,帶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動盪飄泊之感。“招”,意為招徠顧客透露了他的視線為酒樓所吸引並希望借酒澆愁的心理。這裡他的船已經駛過了秋娘渡和泰娘橋,以突出一個“過”字。“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作者單用之。心緒中難免有一種思歸和團聚的急切之情。飄泊思歸,偏逢上連陰天氣。作者用“飄飄”“蕭蕭”描繪了風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對風雨阻歸的惱意。這裡用當地的特色景點和悽清、傷悲氣氛對愁緒進行了渲染。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首句點出“歸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想象歸家後的溫暖生活,思歸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歸家”四字,一直管著後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調笙和燒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調笙,調弄有銀字的笙,燒香,點燻爐裡心字形的香。這裡是白描,詞人想像歸家之後的情景: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嬌妻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燻爐裡心字形的香。白描是為了渲染歸情,用美好和諧的家庭生活來突出思歸的心緒。作者詞中極想歸家之後佳人陪伴之樂,思歸之情段段如此。“銀字”和“心字”給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諧的意味。

  下片最後三句非常精妙。“流光容易把人拋”,指時光流逝之快。“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櫻桃和芭蕉這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具體地顯示出時光的賓士,也是渲染。蔣捷抓住夏初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斷、理還亂。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詞人在詞中逐句押韻,讀起朗朗上口,節奏鏗鏘。大大地加強了詞的表現力。這個節奏感極強的思歸曲,讀後讓人有“餘言繞樑,三日不絕”的意味。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答案2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註釋】吳江:今江蘇省縣名,在蘇州南面、太湖東面。“秋娘渡”、“泰娘橋”:均為吳江地名。銀字笙:樂器名,是笙管的一種。心字香:一種香名,據說是以香粉成心字形。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度宗鹹淳十年(1274)進士,宋亡不仕。

  ①後人認為這首詞的“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極妙,它的妙處在哪裡?請作簡要分析。

  ②這首詞除了表現濃烈的思歸之情外,借“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兩句還表達了什麼情?

  14、①“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或“化虛為實”)(2分)以櫻桃和芭蕉這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具體地顯示出時光的賓士。(2分)

  ②芭蕉葉綠,櫻桃果紅,花落花開,回黃轉綠,(2分)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華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嘆。(2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