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區響水初級中學校本教研工作自查報告範文

萬州區響水初級中學校本教研工作自查報告範文

  本著發現和解決我校校本教研中的問題,提升校本教研水平,促進辦學質量的提高,在區教委開展首批校本教研示範學校驗收之際,我們對照萬州教研[2008]9號檔案和[2009]1號檔案的精神,結合《萬州區校本教研示範學校驗收工作方案》的要求,對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進行了自查,現將報告如下:

  一、領導重視

  領導職責分明,實施過程中相互幫助,共同促進校本教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校長認真履行校本教研第一責任人職責。主要表現在:

  (1)校本教研工作納入學校計劃和工作總結,總是要先審查科室計劃和總結(包括校本教研工作),結合學校發展方向制訂初稿,再在學校行政會上討論和修改的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2)認真組織教職工閱讀理解教科所教研教改的相關檔案,結合學校計劃安排周工作,任務落實到具體的領導身上,制訂可行性的工作方案,因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3)安全和教學是學校的生命線,校長圍繞這個中心開展活動,凡校本教研工作,領導必參加,對我校的校本教研具有很強的監督性。

  (4)每月召開一次教學例會,每期作一次現代教育理論講座,每週的周前會組織教師5分鐘的理論學習——學習蘆梭的《愛彌爾》、讀陶行知、葉聖陶等教育家的文章,不求教師有很大收穫,只求教師記住一句話,甚至是一個詞。

  (5)加強學習,因而觀念新,積極探索學校發展對校本教研的新要求,引導和支援教導處對一些新的想法的嘗試和實踐,與時俱進,不斷髮展。如:08年的教學檢查習慣養成活動,09年的電子集體備課活動。

  (6)教研經費投入合理,保證活動的正常開展。學校按每人100元的經費投放到教研組,支援組內教師的學習、交流、集體備課、教學練兵等教研活動。

  二、教研組織規範

  學校根據《萬州區學校教研組工作規程》,結合我校近50年的教研傳統,制定了《響水初中教研組工作規程》,強化了我校的教研組織建設。

  1、學校設立了七個教研組:語文組(6人)、數學組(6人)、英語組(7人)、理化生組(8人)、政史地組(4人)、體藝組(3人)、電教組(6人);

  2、學校設立了三個年級組:初一組、初二組、初三組。

  3、落實了組長待遇:周課時1節。促進了組長自覺履行職責。

  三、教研製度實用

  為了讓教師主動規範自己的教研行為,養成良好的教研習慣,學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學管理、校本教研、教學評價的制度和實施細則。如:04年制定了《響中校本教研實施細則》,05年配套完成了《聽課制度》、《評課制度》、《集體備課制度》、《學習制度》,《考勤制度》,06制定了《響中教學六認真實施細則》,07年制定《響中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量表》、《先進教研組、教研先進個人評選條例》、08年制定了《骨幹教師管理辦法》等。並配套完成了學科教學要求,達到教學、教研教改有章可循,按章行事,讓每個教師在教研的熔爐中快速成長。

  四、校際教研融合

  學校奉行“走出去,請進來”的校際教研方案。

  1、走出去,就是把教師帶到教學水平高的學校去搞教研。09年春,劉培明和周建平參加重慶市農村初中學科教師培訓學習,周祥德參加全國語文青年教師賽課觀摩學習,丁俊到上海學習三個月,崔建川上派到國本中學學習一年。一年中,學校承擔送教和教學調講任務5場:一是幸奠權校長在2008年12月萬州區生物骨幹教師培訓班作〈生物實踐活動的教學策略〉的講座,二是幸奠權校長在2009年4月萬州區生物複習工作會上作〈抓綱務本,注重基礎〉的報告,三是劉培明在2008年4月萬州區農村初中數學骨幹教師培訓期間送課到高峰初中〈全等三角形的複習課〉,四是丁俊在2008年3月農村初中語文骨幹教師培訓期間送課到龍寶中學,五是2009年9月承擔教科所地理送教到甘寧片區的任務。

  2、請進來,就是把教學水平高的學校的教師請進來搞教研,實現優勢互補。一年中,接受區內學校研究學習5批:一是2008年10月主辦甘寧片區初中的政治教師技能競賽,接受甘寧片區的政治教師到校學習;二是2009年5月接受國本中學到校交流學習;三是接受國本中學的黃雪、潘來富兩位下派教師在校交流學習一年;四是接受三峽學院的兩批頂崗學習生在校學習半年;五是2009年5月接受清泉中學到校交流學習。我們吸收他們高超的教學技藝,他們吸收我們樸實的校本教研思想和教師樂於奉獻的精神。

  3、融合。融合就是經驗的結合,需要相互不保留的傳遞。

  五、特色教研——評價型教研

  特色專案——骨幹教師示範活動,新教師合格活動,周前會5分鐘的理論學習;

  (一)特色教研——評價型教研

  1、評價型教研的產生

  (1)響水初中有著50年的歷史,形成了教師善於吃苦、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樂於奉獻、樸實等校園精神,產生了“重人格、重影響”的文化氛圍。

  (2)響水初中教師流動快,新教師多,要促進新教師的快速成長,除了學習和培訓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透過評價進行引導。

  (3)隨著教師隊伍的穩定,年輕一代的迅速發展,更需要透過評價來引領發展的方向。

  2、評價型教研的內容

  (1)制定評價方案和量表。在近三年的校本教研中,教導處制定了大量的評價方案和量表:

  《響水初中關於先進教研組及教研先進個人評選條例及量表》

  《響水初中關於教育論文評選條例及量表》

  《響中課堂教學評價量表》

  《響中關於先進教研組(組長)、教研先進個人、骨幹教師、科研骨幹、學科帶頭人評選條例》

  《響中關於教學反思評價量表》

  《響水初中關於作業批改評價方案和量表》

  《響水初中關於教案評價方案和量表》

  這些評價方案和量表,已經涵蓋了教學六認真中的`最重要的“三認真”。

  (2)掌握評價措施和方法

  ①定時。定時(每月一次)檢查、定時評價、及時提醒,有利於教師高質高量地完成教研任務。常規教研活動,每週組內自查,每月校內檢查、每月評價;大型教研活動當時檢查、當時評價;課題研究、校本教材編寫嚴格按照計劃檢查和評價;

  ②定方案。嚴格按照教導處制定的評價方案進行評價,避免隨意性。

  ③定形式。聽課後作口頭評價,檢查後作書面評價,活動後以檔案的方式進行評價。

  ④定作用。口頭評價指明教師努力的方向,書面評價作為意見反饋給教師,以檔案方式的評價作為教師評優進級的依據。

  (3)科學應用評價結果

  ①發給物質獎勵。

  ②教師評優進級中享受加分;

  ③發現教師的教育教學特長,引領教師走特長髮展之路;

  (二)特色專案

  (1)骨幹教師示範活動

  學校為骨幹教師搭建展示的平臺,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使他們成為學校教學的魂。每年舉行一次的骨幹教師示範課活動主要包括:備課示範、說課示範、上課示範、評課示範、教研(學習交流、行動反思)示範。活動形式有:培訓會、講座、辦展覽、聽說上評展示、研討交流、總結反思等。

  (2)新教師的合格活動。

  新教師的合格驗收課每學期舉行一次,培訓期為2年。合格課活動主要包括:備課合格、上課合格、說課合格、評課合格、教研(學習交流、行動反思)合格。活動形式有:學校召開新教師專題會、與指導教師研討、聽說上評課、總結反思、成果展示、集體評價。在指導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在全體教師的全心幫助下,我校的新教師一般都能達到一年達標、三年骨幹的目標。

  (3)周前會5分鐘理論學習

  每週周前會利用5分鐘的時間培養老師的教研能力。利用周前會的時機,組織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不厭其繁的培養老師,讓他們進行點滴積累,慢慢領會和滲透。學習的部分材料如下:

  《名師課堂的魅力在哪裡》

  《教師寫作視角》

  《敲碎兒童的地獄,創造兒童的樂園>

  《讓教師在反思中提升》

  《讓我們的校園充滿愛》

  《中學生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最佳化課堂教學的思考》

  《課堂教學最最佳化的條件及需要掌握的度》

  《坡度、密度、角度》

  《如何在新課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師生關係弱化的原因及對策》

  六、校本教研成效顯著

  (一)校本教研成果

  1、教學質量成果

  2008年春季期末考試,及格率在萬州平均水平之上的約佔80%,優生率在萬州平均水平之上的約佔55%。平均分在萬州區平均水平之上的約佔75%。這說明我校的教學質量在萬州區平均水平之上。2009年畢業率從08年的98.6%提高到100%,升學率從08年的76%提高到95.1%。學校榮獲2008——2009年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學質量二等獎。由於質量在萬州平均水平之上,學校經常承擔甘寧片區的一些教育教學活動,為片區搭建學習研究的平臺,對片區教研的發展作出了一些貢獻!但優生率的剛好超過萬州區平均水平,說明我校的教學還不算“高質量”。

  2、教師發展成果

  透過校本教研的開展,解決了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的一些問題,如新老教材的銜接,新老教學的銜接,減負提質的問題,學校示範與組內研究的問題等;解決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困惑的一些問題,如嚴格管理與體罰的問題,課堂教學模式問題,學科教學特點問題等。由問題激發了教師的學習興趣,很多青年教師都加入了學歷提高學習,師資隊伍的本科率由08年的66.7%提高到81.8%;由問題引發了教師的研究熱情,許多教師積極申請課題研究,我校在研區級課題2個,08年結題的區級課題《培養多樣化學習方式的實驗研究》榮獲2008年萬州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已經申報待批的校級課題有4個,“學困生轉化”研究在各教研組內積極開展。學校在組織教師進行專題研究的同時,還積極引導教師進行總結反思,形成成果,一年來,論文在國家級刊物發表2篇,在省級刊物發表7篇,榮獲重慶市一等獎1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2篇,萬州區學會獎1篇,專委會獲獎的有22篇。教師競賽獲萬州區一等獎一人,二等獎一人;萬州區三等獎一人,片區二等獎三人。

  (二)特色發展

  1、“立足基礎,主動發展”的辦學特色。

  (1)立足基礎教育,學校要主動發展,辦成農村初中的示範學校;(2)教師立足學科基礎,主動發展,提高教育及管理技術,形成富有個性的優秀的教學能手;(3)學生立足基礎,主動全面發展,成長為一代新人。這一觀點我校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2、“不求大,但求實”校本教研特色。

  “不求大,但求實”的內含

  不求大:不求規模之大,場面之大,人數之多,研究的範圍之廣,難度之深。

  但求實:立足本校實際,做小課題,研究小問題,多研究課堂教學的問題,深入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研討不流於形式主義,不來花架子,教師多在一起切磋教學藝術,教研培訓符合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求其教學的有效性,實效性,務實性,發展性。但要有超前思考,分析教育教學、管理、安全等發展變化的動態,關注課程改革的發展,冷靜分析,抬頭上路。

  不求大,但求實:每天都有一點新的想法、新的嘗試、新的成果,與時俱進,平穩發展。

  “不求大,但求實”的執行機制

  把目標分解得更小一些,把方案制訂得更細一些,把時間段劃得短一些,把事件分離得單一一些;立求事件的真實,立求發展的真實,立求生活的真實。透過點滴的“量”的積累,促進“質”的變化。

  “不求大,但求實”的具體體現

  一、目標上“不求大,但求實”

  教師培養目標是:一年合格,三年骨幹,五年成名。

  一年合格。目標分解為兩個:一是組內合格,二是校內合格;

  三年骨幹。目標分解三個:一是組內骨幹,二是校內骨幹,三是區內骨幹;

  五年成名。目標分解為三個:一是校內成名,二是學校周邊成名,三是區內成名;

  二、制度上“不求大,但求實”

  1、管理制度:業務學習制度、備課制度、聽課制度、作業批改制度…教育科研管理辦法、骨幹教師管理辦法等。一事一制度,小而實。

  2、評價制度:教案評價方案和量表、論文評價方案和量表、教研先進個人和先進教研組評價方案和量表等。一事一量表,具體實用。

  三、活動上“不求大,但求實”

  1、校級教研活動。

  (1)學習不求大,但求實。我校養成了周前會學習的習慣,一週一小段,不求有多大收穫,但求有點滴啟發,日積月累,最終促進教師發生質的改變。

  (2)活動不求大,但求實。我校搭建四個活動平臺:教研月活動、骨幹教師示範活動、新教師合格課活動、校際教研活動。四個活動目的明確,任務具體,操作規範,評價細緻;每次活動都會使使教師得到發展。

  求實主要體現在:每次活動方案要充實,考勤要真實,統計要豐實。

  (3)收穫不求大,但求實。要求組內認真總結,然後學校開總結會,最後教師寫出心得體會,不允許下載列印。

  四、教育科研“不求大,但求實”

  1、由於教研組發展不一致,學校建立“學科特區”,允許一些教研組優先發展,積累經驗。

  數學組率先申報並立項了萬州區級課題〈〈培養多樣化學習方式的實驗研究〉〉,課題於2004年9月立項,2008年1月結題,同年榮獲萬州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

  2、課題研究“不求大,但求實”

  課題研究的每一個階段要細化成一些易操作的校本教研任務,每一個任務又要細化了簡單實用的環節,環環相扣,連續活動的點滴成果的積累,構成課題研究成果。

  五、校本教研成果“不求大,但求實”

  1、評價“不求大,但求實”。評價工作力求細化到教學的細小環節,真實反映教師的現狀,指明教師的發展方向。如〈教案〉和作業批改均有專門的方案和量表,為了研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專門制定了課堂教學評價量表,這些小而實的量表,即顯學校的公正,又彰顯教師的特色。

  2、成果“不求大,但求實”。在我校,凡活動,必評價。教案量化評比後產生“備課能手”,展示課勝出後產生“上課能手”…

  “不求大,但求實”是我校的校本教研理念,更是我校的校本教研行動動指南。由於措施到位,校本培訓經驗〈灑向教研都是愛〉在萬州教研網上交流,〈紮實開展校本教研,努力提升教師素質〉在2006年三月萬州教學質量分析會上作經驗交流。學校年年被評選為萬州區教研月活動先進集體。

  四、問題討論

  1、校本教研工作充分體現學校辦學理念,並推動學校辦學目標的達成。由於國家課改逐步推進,萬州區教育目標的調整,學校的一些辦學理念隨之會發生一些變化,校本教研工作也要隨之進行調整和完善。就特色學校的建設而言,校本教研還沒能及時發揮其作用。

  2、在教研組建設方面,自由協作研究組織並沒有興起,還需要學校積極引導和扶持。

  3、在校本教研特色方面,形成了“不求大,但求實”的理念,“評價性教研”作為手段,“教師特長髮展”為抓手,“優質教育的形成”為目標的校本教研特色。但是,“不求大,但求實”就意味著需要長期的“量”的積累,才能實施“質”的變化,在這個長期的“量”的積累中,學生、家長、社會、上級主管部門都會對其施加影響,使一些剛發展起來的專案被夭折,或者被改變。因此,我們在實幹的同時,在積累的過程中,必須把握準方向。

  萬州區響水初級中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