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護師資格考試:人類行為的基本概念

主管護師資格考試:人類行為的基本概念

  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主管護師資格考試:人類行為的基本概念,歡迎大家瀏覽。

  一、行為的定義

  行為是有機體在外界環境刺激下引起的反應,包括內在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根據此定義,美國心理學家伍得渥斯(Woodworth)提出了著名的S-O-R行為表示式。

  S(stimulus)→0(organism)→R(reaction)

  刺激 有機體 行為反應

  二、行為的構成要素

  人的行為由五個基本要素構成,即行為主體、行為客體、行為環境、行為手段和行為結果。

  1、行為主體——人。

  2、行為客體——人的行為所指向的目標。

  3、行為環境——行為主體與行為客體發生聯絡的客觀環境。

  4、行為手段——行為主體作用於行為客體時的方式、方法及所應用的工具。

  5、行為結果——行為對行為客體所致的影響。

  三、人類行為的`分類

  人類的行為因其生物性和社會性所決定可分為本能行為和社會行為兩大類。

  人類的本能行為由人的生物性所決定,是人類的最基本行為,如攝食行為、性行為、躲避行為、睡眠等。

  人類的社會行為由人的社會性所決定,其造就機構來自社會環境。人們透過不斷的學習、模仿、受教育、與人交往的過程,逐步懂得如何是自己的行為得到社會的承認、符合道德規範、具有社會價值,從而與周圍環境相適應。因此,人類的社會行為是透過社會化過程確立的。

  四、人類行為的發展過程

  在人的整個生命週期中,行為的形成和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

  1、被動發展階段——被動發展階段在0~3歲內,此階段的行為主要靠遺傳和本能的力量發展而成,如嬰兒的吸吮、抓握。啼哭等行為。

  2、主動發展階段——主動發展階段在3~12歲內,此階段的行為有明顯的主動性,其主要表現為愛探究、好攻擊、易激惹、喜歡自我表現等。

  3、自主發展階段——自主發展階段自12~13歲起延續至成年,此階段人們開始透過對自己、他人、環境、社會的綜合認識,調整自己的行為。

  4、鞏固發展階段——鞏固發展階段在成年後,持續終生,此階段的行為已基本定型,但由於環境、社會及個人狀況均在不斷變化,人們必須對自己的行為加以不斷的調整、完善、充實和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