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

【推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

  過去的認識裡,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希望有所幫助!

  1.期望值偏高

  主要是指有些家長不能從孩子的天資、學習基礎、年齡特點、有無特長等實際情況出發,為了實現其望子成龍的願望,脫離實際地只憑主觀願望對孩子提出不能實現或難以實現的要求。

  孩子的學習基礎不好或較差,硬是要求其一定要達到多少多少分數,達不到就要受到懲罰;孩子本來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資或特長,卻硬要孩子往某一目標努力,如學繪畫、學鋼琴,否則就要受到非正常的對待,等等。

  這些都是期望值偏高而教育內容又不當的表現。有的家長對幾歲或十幾歲的孩子容不得犯一點錯誤,一旦犯一點錯誤或不如家長心意就動家法,就嚴懲不貸,等等,也是期望值偏高的表現。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有時犯點錯誤,甚至出現嚴重過失,都是難免的。作為家長,如果容不得孩子犯一點錯誤,把孩子當成“聖賢”來要求,就應該反思一下,不然家庭教育必然會出問題。

  期望值偏高,脫離孩子的實際,就往往事與願違。就容易把好事辦成壞事。期望值偏高,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唯心主義,對搞好家庭教育有百害而無一利。

  如果對孩子期望值偏高,而教育內容又不恰當,危害就會更大。如有些家長不注意啟發、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不去幫助孩子立志,並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奮鬥精神,而硬性地規定孩子必須學會什麼,或達到什麼指標,或考上什麼學校,否則就要受到懲罰。

  這些不切實際的要求,如同懸在孩子頭上的一把“尚方寶劍”,往往會給孩子在心理上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這樣下去,會使孩子對學習感到不是好事而是壞事,不是奮鬥目標而是精神壓力。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的精神崩潰,完全失去學習的樂趣,走上“破罐子破摔”的道路,或出現其他問題。

  2.當代現狀

  在我國當代,有相當數量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而在家庭教育中又不講究或很不講究教育方法,只憑著愛子疼女的一顆赤誠之心來對子女進行養育。嬌寵、溺愛與“恨鐵不成鋼”,喪失理智後的嚴懲,往往是其教育方法的兩個極端。

  在平時,不能從嚴要求,又不進行正面引導,一味嬌寵、溺愛,任其所為,一旦發現問題,又恨得咬牙切齒,認為不嚴懲不足以解心頭之恨,不能實現心理平衡,便喪失理智,以致造成悲劇。

  這樣的`教育方法,不是愛孩子,而是害了孩子。有些家長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而十分疼愛孩子,平時盡一切努力滿足孩子物質等方面的要求,要啥給啥。結果,慣壞了孩子,使其聽不進批評意見,吃不得苦,只追求吃、穿、玩,不願學習,不思進取;

  有些家長,不讓孩子幹一點家務,甚至十多歲了,連孩子的衣服也不讓其自己洗,使孩子長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養尊處優的日子,長大後嬌氣十足,不但實際工作能力低,甚至連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沒有或很缺乏。

  期望值偏高,已脫離孩子的實際及青少年的正常成長規律;教育方法不當,又會把孩子引向邪路或推向絕路。二者結合在一起,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簡直是錯上加錯,雪上加霜。這種教育方法是極其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聰明的家長,懂得教子藝術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應該做到恰如其分或比較符合客觀實際,應按照兒童及少年、青年的成長規律及實際情況不斷地為孩子指點發展目標,並提出合理要求。

  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更應講究藝術、方法和效果,既應嚴格要求,又應耐心說服,既應允許孩子犯錯誤,更應允許孩子改正錯誤,有時還應給孩子創造改正錯誤的機會、條件和時間;教育孩子應有耐心,絕不能只憑感情衝動,更不能喪失理智,對孩子應以鼓勵為主,批評、懲戒為輔;

  鼓勵時,既應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又要指點奮鬥目標,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調動其內因,讓孩子自己去奮進、去努力,而不能當保姆,事事管著;批評、懲戒時,亦應講究方式方法,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最好用談心的方法,講明是非利害,給孩子以發言權,並允許孩子申辯,也可用暗示的方法,讓孩子從其他壞典型中提高分辨是非正誤的能力,絕不可喪失理智地用拳腳相加的辦法來懲戒孩子。

  教育孩子應以攻心為上,為此應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態和動向。教育孩子,既應尊重孩子的人格和獨立性,當孩子的知心朋友,又應維護父母的尊嚴,否則就不能教育好孩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