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

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

  在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重要性日漸上升的今天,我們也看到,當今的家庭教育確實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認真加以分析研究。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希望有所幫助!

  第一,部分家長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仍比較落後和陳舊。

  就兒童觀而言,有些家長還是把兒童看成是自己的私人財產,認為兒童是不成熟的人和需要控制的物件,不尊重兒童,不信任兒童,意識不到兒童時期的特殊價值。在這種兒童觀的指引下,家長會把教育理解成管教、教訓、控制、呵斥,而不是尊重、交流、對話、陪伴、喚醒和支援。帶著這樣陳舊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履行父母的教育責任,會越努力越糟糕,甚至會導致兒童的悲劇。

  第二,一些家長人才觀和教育目的觀比較偏頗和割裂。

  “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是教育的首要問題。而這個問題,又是與人才觀分不開的。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有什麼樣的人才觀,就有什麼樣的教育目的觀。從目前許多家長所持的教育觀念看,他們簡單地將“人才”理解為“英才”,理解為“人上人”而不是“人中人”;同時,家長比較看重孩子的家庭屬性,而忽視孩子的社會屬性,把家庭教育看成僅僅是家庭的私事,看不到家庭教育所擔負的社會責任。所以,在家庭教育目的的界定上,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超越他人、出人頭地,對於孩子的社會意識、國家意識等方面的培養和發展不夠重視。在這種人才觀和教育目的觀的指引下,家庭教育經常會出現不符合孩子的基礎、特點、本性的現象,一味地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這不僅容易導致孩子的反感,也會讓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獨特性和潛能。家長在家庭教育的目的取向上,還缺乏社會角度和國家角度的視野。試問一下,今天我們還有多少家長認為是在“為國育才”?

  第三,家庭教育在內容上出現學校化與學科化傾向。

  所謂內容上的學校化、學科化,就是以學校的'教育內容為標準、以學校的學科為基礎,學校裡教什麼家庭裡就教什麼,家庭教育在內容上主要複製和強化學校教育的內容。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失去了家庭教育在內容選擇上的獨特性。與學校教育相比較,家庭教育的重點應當是在人格教育上,重視德行的陶冶、習慣的養成、基本社會素養的培養等。因此,家庭教育在內容選擇上也應當與學校教育有別,在選擇依據上主要是結合家庭生活方式來進行,而不是依照學科的邏輯來進行。灑掃塵除、接人待物、日常起居、社群服務等等,都可以成為家庭教育的內容。放棄了家庭教育內容的獨特性,將家庭教育理解成“家庭裡的學校教育”,就等於放棄了家庭教育的獨特價值。

  第四,家庭教育方法上身教和言教相脫節。

  知行合一是中國古代的優秀教育文化傳統,在家庭教育裡中就體現為身教和言教相統一。這個方法的要義就是,家長要求孩子做的,家長首先要做到,不能對孩子的要求是一套,家長的行為是另一套。這種家庭教育沒有成效不說,還會誤導孩子,讓他們誤以為“言行不一”是正確的。這種身教和言教的脫節,實際上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品格養成都是非常有害的。

  第五,當前存在“家庭教育無用”(放任)和“家庭教育過度”(控制)的現象。

  這兩種現象可能出現在不同的社會群體裡。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直接交給老師就行了,自己作為家長,既不懂教育,還需要在外地打工,所以教和不教一個樣。像這種放棄家庭教育,平時也很少跟孩子聯絡的家庭,數量不在少數。家庭教育過度的現象主要出現在一些城市家庭中,這些家庭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生怕孩子在學業上落後,總是採用威逼利誘的方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課外班,很少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這裡的“教育過度”主要指向孩子的學業學習安排過度,犧牲了孩子的天性和本該擁有的自由想象、閱讀、沉思、娛樂、社交等的時間。這對於孩子的全面、和諧和可持續發展都是非常有害的。

  第六,家庭教育的階段性和終身性之間缺少關聯。

  孩子的成長是分階段的,嬰兒時期、幼兒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等,家庭教育也應當隨著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而有不同的內容和方式。同時,不同時期家庭教育之間也應當具有連續性和方向的一致性。但是,現在人們一談到家庭教育,腦子裡想到的主要就是孩子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家庭教育,成年以後的家庭教育很少談到,家庭教育的階段性和終身性之間缺少內在關聯。事實上,作為父母,我們終身履行對孩子的教育責任,而且要隨著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而有所變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