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觀念落後的主要表現

家庭教育觀念落後的主要表現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觀念落後的主要表現,歡迎大家分享。

  首先,家庭教育觀念的落後帶有普遍性,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錯誤的兒童觀,不懂得尊重孩子和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有人說,全世界最無私的父母是中國的父母,他們願意為孩子獻出一切。而最自私的父母也是中國父母,有許多父母把孩子當作家長的私有“財產”或實現大人理想或光宗耀祖的工具,不懂得尊重孩子,不考慮或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只按家長的意願和用自己的經驗去教育孩子,忽視了家庭教育生態環境諸要素及家長自身言行的影響,忽視了兒童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也是成長中的人,不能根據兒童成長所發生的變化調節教育方式、方法和要求,從而造成教育的低效和失效。

  二是錯誤的教育觀,體現在重智、輕德、輕情感的教育思想和行為。常表現在“十多十少”:過問成績多,過問思想少;嬌寵溺愛多,嚴格要求少;物質滿足多,精神給予少;期望要求多,因材施教少;關心身體多,關心心理少;關心學習多,關心做人少;嘮叨、打罵多,啟發誘導少;考試作業多,戶外活動少;家庭矛盾多,統一一致少;個人著想多,社會著想少。應試教育的邏輯是隻要考試成績好就是好學生,只要學習好就是好孩子。家長過分看重孩子的學習、學業,只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忽略了孩子做人、處事、交往、人格、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常聽到有些家長這樣說,你只要把學習成績搞上去,別的什麼都不用你管。這樣“抱大”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力低下,而且很難培養出家庭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

  三是錯誤的養育觀,過分嬌寵、溺愛孩子和對孩子的保護過度,忽視了孩子自主、自理、自立、自強能力和精神的培養。學生入學、上學、放學,學校門口停滿了送、接孩子的各種車輛,有的孩子一直到讀大學還要家長陪讀。在照顧孩子的物質生活、生理健康以及孩子的學習等方面,這樣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他們節衣縮食,可以為孩子獻出一切。可對孩子的精神或情感生活來說,他們是“狼”,他們根本不知道孩子情感上需要什麼,而是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他們的想法是,只要是為了孩子“好”,可以採取一切手段。這就好比種田施肥,不瞭解莊稼需要什麼,只顧往地裡澆硫酸、鹽酸,結果反而毀了莊稼。

  其次,教育的目標和期望值普遍偏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還有逼子成龍和逼女成鳳的家長不在少數。但家長自己也說不清楚現代社會什麼是“龍”、什麼是“鳳”。有不少家長也是期望很高,代價很大,失望不少。比如有一位父親花了半年時間研究高考志願填報,結果兒子卻填報了一所離家最遠的學校。兒子說,我只想早點離開他們而且越遠越好。

  第三,受學校應試教育功利化影響,家庭教育內容變得狹隘、陳舊。

  家庭教育學校化傾向突出,不能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和兒童發展需求而加以調整,有的家長還把家庭教育僅僅理解為為孩子請“家庭教師”或參加各種名目的培訓班。什麼1、3、5理化生,2、4、6語數英,星期天還得去少年宮。可孩子們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可精神越來越苦惱了;家裡住房面積大了,可自由的空間小了;學習負擔重了,可學習動力小了;可支配的錢多了,可結交的朋友少了。我們很想玩,可沒時間玩、沒地方玩。家長只要我們好好學習,可他們自己卻不能天天向上。”

  第四,教育方法簡單、傳統,重養輕教,重教而又不會教。

  有的家長只注重給孩子定目標,但卻不注意教給孩子正確的道理和方法;有的非常愛孩子,但卻不能跟孩子很好地交流與溝通;有的只想物質上給孩子創造好的條件,卻不能騰出時間多陪陪孩子;有的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攀比,自己卻不能做出好樣子等等。嘮叨多、說教多、訓斥多、打罵多或嬌寵、溺愛多,親子關係、親子溝通也都出現了一些問題。

  第五,社會的變化和轉型。

  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特殊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留守子女家庭的增多,家庭教育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更加突出。

  當不太懂事的孩子遇到不太懂教育的家長時,有問題的家庭教育也就產生了“有問題”的孩子。2006年,蕭山發生了一起少女分屍案,五個作案人大多輟學在家無人管教,有兩個人是家庭離異。庭審時,一位陪審員說:“本案從審理到今天的宣判,我的心情都非常難過,非常沉重。難過的是我無法想象你們小小年紀會這樣心狠手辣,會這樣殘忍地對待和你們年齡相仿的被害人。沉重的是你們的犯罪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失敗”。

  第六,家庭物質的豐富並不一定能帶來家庭精神的豐富和家庭教育質量的增長。

  如果家庭教育觀念落後,家長自身素質不高,人格不健全及不良情緒和言行對兒童的不良影響更為嚴重。

  第七,兒童成長的環境不盡如人意。

  並未最佳化的社會大環境,一些學校教育的片面性,家庭不和諧,家庭內部成員的不一致,家庭成員之間、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力量並未完全統一形成合力,也會削弱整個教育的功能和價值。

  拓展閱讀:

  淺談當今家庭教育觀念文章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掌握教育孩子這門藝術,並非每個父母都與身俱來,必須透過學習。首先是“閱讀”孩子,讀懂孩子這本“書”。孩子這本“書”,是一本在變化的書,一天一頁,一年一章,天天都有新變化,年年都有新發展,從童年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做父母的也許今天就讀懂了,但明天未必一定讀懂。因此,稱職的父母應該一輩子讀孩子這本書,一輩子學習,才能與孩子共同成長、一起發展。所以家庭教育的本質是家庭學習。

  父母是孩子的長輩,父母與子女存在著監護與被監護的.關係。從傳統觀念上看,父母是教育者,子女是受教育者。但這種關係不是絕對的,不是固定不變的。因為父母與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誰是教育者,誰是受教育者,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有的時候,父母是教育者,但有的時候,子女是教育者,父母則是受教育者。特別是在知識爆炸、高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提倡父母向孩子學習,父母不應以“當然教育者”自居。

  學習型家庭是健康的家庭形態和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建立學習型家庭的關鍵是父母首先帶頭學習,成為家庭學習的主體。父母應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具有自主的學習動機,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大自然學習,向現代科技學習,與孩子共同學習,不斷提高家庭生活的文化含量,開拓與孩子溝通的渠道。可以這麼說:家庭教育是一個教育過程,更是一個學習過程。

  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既取決於父母對子女的尊重、理解與溝通,又取決於子女對父母的敬重、理解與溝通。父母與子女都是一種社會角色,這兩個社會角色既具有對偶性,又具有互動性。也就是說,兩者既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又雙向互動,共同成長。

  由於父母與子女不同的經歷和文化差異,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是不可避免的。這種差異如同寫毛筆的一代、寫鋼筆的一代和用電腦的一代的差異。我們不可能消滅“代溝”,只能跨越代溝。代際觀念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正確對待、處理這種碰撞。

  家庭教育的雙向指導,體現在父母和子女都應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家庭中的兩代人思想觀念不完全一樣,生活情趣有所不同,審美眼光頗難調諧,這是很正常的。我們提倡相互寬容、相互吸納、相互學習、相互補充、相互溝通,從而共同提高。“互補”不是誰整合誰、誰服從誰、誰消滅誰,而是共同成長,誰對就向誰學習。吸收對方有益的東西來充實自己,對雙方都有好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