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個不要

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個不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視。但是作為重視教育,不僅表現在給孩子們選擇一所好的學校,並且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成長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個不要,希望有所幫助!

  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個不要 篇1

  一、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這麼這樣笨啊!”每當這類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

  二、不要恐嚇孩子

  採用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也會減弱他的自我觀念。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就要你好看!”每當孩子聽了這些話,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三、不要賄賂孩子

  有些父母許諾孩子,如果讀書成績好,就給買什麼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這不是個好辦法。這樣的賄賂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這樣不利於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

  四、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敢這樣了。”可不一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地罵道:“你答應媽媽的,怎麼又不乖啦?”

  媽媽應該知道,許諾和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會使孩子口是心非。

  五、不要過度保護和監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養。因為當父母過分監督孩子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絕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六、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過分嘮叨不休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不快的感覺。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

  父母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兒要他做什麼,同時,也可以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說:“喔,媽媽,我非要現在進來嗎?”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就很難撫育出獨立而自我調節的人。

  八、不要過分縱容孩子

  縱容孩子並不利於孩子本身。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裡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展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九、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育他。

  十、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

  假如你希望一個兩歲的孩子同五歲的孩子一樣循規蹈矩,只會使他自覺無能。因為你期望於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平,這對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

  雖然我們都期待著自己的孩子聰明和優秀,但是不要對孩子們提出過高過快的要求,否則很可能就會對他不利的影響。上面給朋友們介紹的十個對孩子不能做的事情,一定要重視起來,同時也應該把他分享給你周圍的一些媽媽們。

  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個不要 篇2

  都說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最好模式是以朋友的身份相處,不過朋友固然好,卻不能讓孩子滿足心理的需求,那麼家長要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是,父母不僅做寶貝的朋友,也要是他的心理醫生,朋友可以在生活中給予孩子幫助,心理醫生最能關注他心理的健康發展。

  1.知己知彼

  要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爸爸媽媽們必須要全面地瞭解孩子,這樣才能伸出援助之手。而瞭解孩子的最好途徑就是溝通交流,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並傾聽他們的訴說,在他們訴說完畢以後,在根據具體的情況,給他們一個清晰的分析,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就會很信任父母,凡事都願意和父母一起解決,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好。

  2.表達情感

  現在很多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和愛,便一遍又一遍的詢問孩子這個那個,在孩子眼裡這就是嘮叨,有的孩子面對父母的嘮叨很不耐煩,要麼是大聲嚷嚷,要麼直接不予理睬,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孩子和父母越來越疏遠。凡事沒有溝通解決不了的問題,父母面對孩子的冷漠,大可上去詢問:“寶貝,你為什麼煩媽媽?”同時也要讓孩子說出,媽媽究竟哪裡讓寶貝做得不舒服了,只有這樣將雙方的想法和感情都表達出來了,問題才會得到解決。

  3.不是真的朋友

  像朋友那樣相處可以,但不能真的成孩子的朋友,因為畢竟孩子還是需要大人的指導和督促的。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做孩子道德品質的標杆,要注意平時的一言一行,不要讓孩子講究衛生,自己卻隨地吐痰;不要讓孩子不要撒謊,自己卻經常欺騙孩子,即使是做孩子的朋友,也要做一個優秀的、值得孩子學習和喜歡的朋友!

  小精靈溫馨提示:

  父母還可以教孩子學會欣賞自己和包容自己,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每個人的處境、站的角度都不盡相同,或許在不同人的眼裡,就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要讓他們抱著平常心去面對自己的優缺點,孩子喜歡和欣賞自己,會讓他變得更加有自信。

  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個不要 篇3

  這似乎是自古以來的宿命,幾乎每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和過於美好的想象。他們期望孩子有天賦、聰明、什麼都比別人好,最好還是位神童。如果父母沒有進名牌大學,希望孩子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如果父母運動不好,希望孩子成為奧運鍵將;父母連琴鍵都不會摸,卻希望孩子是另一個蕭邦。也就是說,父母是不成功者,就寄希望於孩子獲得成功,送孩子去學彈琴、學書法、學繪畫、學戲劇等並施加壓力,使之不落後於其他孩子。父母們常會忘記一個最顯而易見的道理:他們的孩子也是透過自然生產而降生的普通人。給孩子幸福,便是讓她的天性自然發展。研究表明,若父母給孩子壓力太大太早,會有以下現象:

  1.這種提高不會是永久性的,即使開始時能超過其他孩子,但當其他孩子也開始學習時,優勢就會消失。即使是短期內在某一方面較有成就,但是,他們的思維、邏輯、推理落後於其他孩子,因為他們是被動的,對學習沒有激情,所以效果不會很好。

  2.這類孩子因受大人支配太多,指責太多,所以自我激勵感很弱,創造性和想象力受到壓抑,好奇心也受到阻礙,很難發現自我價值。他們因早期受壓太大,承受較多挫折,因此自信心與自覺性也受到打擊。這種孩子只是父母的影子,他們認為,父母要我做的事是重要的,而自己要做的事是不重要的。

  3.這些孩子由於學習壓力太重,失去了童年的樂趣,沒有正常孩子那樣的歡樂,並因此而影響了社交能力和其他各種能力及心理發育。

  要使你的孩子成為健康聰明的孩子,他就應該被愛、被尊重、自由自在、有自信心與自尊心。讓孩子成為行為的主導,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尊重他對知識的渴望,瞭解他的痛苦,而不是強加給他些什麼。有時,父母並不認為自己給孩子施加壓力。雖然他們承認不是在培養神童,但他們並不知道他們的手段會引起相反的結果。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以下表現,從而瞭解大人對孩子壓力是否太大,例如:

  1、沒有或很少有時間可以自由玩耍;

  2、焦慮緊張疲勞易激動,有攻擊行為,經常哭,小聲哭泣,憂鬱,常發脾氣,做事缺乏熱情與興趣;

  3、睡眠和吃飯存在麻煩;

  4、頭痛,肚子痛,關節痛以及其他心身症狀;

  5、與其他小孩子玩得不好,或不願與其他小朋友玩。如有以上情況,應引起重視,大人要重新評估自己的行為及教養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