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道德作文(通用5篇)

法律與道德作文(通用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法律與道德作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法律與道德作文 篇1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

  人與人之間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各種各樣的糾紛,相應道德和法律也會隨之產生。不管是道德還是法律,共同目的就是規範人的某種行為,從根本上解決一些衝突問題,來達到最終目標。道德問題的解決方法一般是提倡或者譴責;法律卻是強制的、無情的,只要你觸犯了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為道德的沒有法律的強制性,有很多人以為只要不觸法幹什麼都可以,只要法律不要道德了,這是大錯特錯的,因為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它和道德沒有嚴格的劃清界限,是冰與水的關係。如果我們不在道德上嚴格要求自己,在日常中不注意提高學識修養,就有可能觸犯法律,滑向深淵。

  錯與對只是一念之差,守法與犯罪也只是一步相隔。古人云:“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個意念可能導致你犯罪,一個想法可能會讓你一生流淚。有多少人平日不注重修養,事到臨頭常因一時衝動,一句話可能導致大打出手,一個動作導致車毀人亡。

  網路上有段影片,在高速路上的斗車,一輛越野車一直在前面彆著一輛轎車,不讓它超越自己,後來轎車找了個空擋衝到了越野車前面,兩車相撞直接滾到右側的大卡車下面,人車具毀。看後深刻反思,其實開始時才多大點事,就是因為兩個司機賭氣,誰都沒有在道德修養上嚴格要求自己,結果衝動起來,結果釀成大禍。既然衝動是魔鬼,那就應當從日常的點滴小事做起,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當衝動來襲時,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我們中學生是當代青少年的一個重要群體,是未來的棟樑。我們的道德法律意識如何將對實施依法治國、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程序有著及其重要的影響。

  我們要遵紀守法,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保證每一節課的紀律開始,做到嚴格自律,養成自我約束的好習慣。我們還要努力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強個人的道德法律意識。

  注重道德的法制社會是和諧的。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加強道德法制觀念,描繪更加美好的明天!

  法律與道德作文 篇2

  海因茨為了救治患重病的妻子而去偷藥,他對妻子堅定不移的愛讓人感動,然後他的行為是不被法律所允許的,在我看來,以“道德”為名義的違法行為本就是非正義的行為!

  曾有一篇新聞報道,一位老伯因一年輕人不給他讓座,老伯竟直接坐在年輕人的腿上。在為老伯的行為感到好笑的同時,我們是否該思考,當我們面臨這種道德與法兩難問題時,又該如何平衡兩者的關係呢?究竟是為道德而違法以證良心未泯、人性仍在呢?還是為遵守法律而背德以示行為合法呢?在如今這個道德與法律不斷起衝突的社會,這讓人頭疼不已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就老伯的行為而言,從法律的角度看,不僅無理,還損害了其他乘客坐座位的權利,看似用著“讓座”這個傳統美德檢驗人的道德,卻是以此來綁架乘客的利益,損害了其他乘客的利益就有其不妥之處。

  面對這種兩難情況,其實最好是雙方都退讓一步,用心溝通,若人人都不講理引起衝突,其危害甚矣。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被人操控的出來乞討的可憐孩子們,他們坐在街邊,眼神裡充滿了無助。這冰冷的現象就像一面明鏡對映著這社會一塊黑暗的角落——有不法分子打著“道德”的旗號,借人們的同情心謀利。這樣一種被“道德”偽裝的違法行為,不僅損害了這些可憐的孩子的人身權利,毀了他們的未來,還欺騙了好心的路人。這些被利慾薰心的違法分子,將孩子的人身權利變賣,將人們的良心道德踐踏的分文不值。這些人讓社會痛心,破壞了社會的和諧。這種打著道德的旗號的違法行為危害社會甚矣。因此,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拿“道德”來開脫罪名,視良知為無物。

  法治社會中,真正的道德應該是首先實現於政治和制度層面,本質上是不允許道德特區的存在的。在法律制度的地基上築造出的“道德建築”,才更有說服力,以穩定社會,保障社會和諧。單視道德為最高旗幟,憑藉自己是弱勢群體的身份特徵,該受“道德”同情和保護,把法律當做紙牆,不服從法律,鋌而走險,做出違法行為,還談得上“道德”嗎?本質上失了道德,還危害了社會。道德本就不應該擁有這種特殊的身份性。

  我們在不斷被“道德滑坡”時間刺痛敏感的道德神經時,不只是反思自己的道德行為,還要細思是否合理,更要明確道德與法律底線,任何道德行為都不能觸及法律底線,法律是道德的最低保障。違法行為無論在道德層面上有多大分量,都談不上擁有真正的“道德光芒”。

  一個合法的社會公民,就要堅定自己的原則,不為道德開設特區,遵紀守法!

  法律與道德作文 篇3

  法律建設與道德建設是都是維護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方面,討論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誰更重要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他們各自所具有的內涵。

  何為法律?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行為和社會關係為調整物件的,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反映、維護一定社會歷史時期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的社會規範體系。

  何為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關係所決定的特殊意識形態,是以善與惡,好與壞、公正與偏私、誠調整人們之間和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

  透過這二者的定義不難看出它們的明顯區別,即道德是非強制性的,主要依靠社會的輿論起作用;而法制是強制性的,透過國家強制力起作用。不過它們都有著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作用,可以說是為達到同一目的的兩種不同手段。透過進一步考慮二者的辯證關係我們會得出怎樣的結論呢?

  法律主要起約束的作用,它讓人們在正確的軌道上行駛,一旦偏離這個軌道,法律就會用自己的辦法使他回到正軌。然而,一個人在軌道上走的快與慢,走的姿勢,是前進還是後退是法律所不能涉及的。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道德的作用,使更多人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速前進。

  法律應該是底限,人們的所有行為都必須在這之上。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行道德建設,而道德是導向,沒有道德的導向,法律也許就是空洞的。這又說明道德和法律是同樣重要的。

  法制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不同範疇。法制屬於制度的範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範疇。法律規範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則重點強調人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範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範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法制是按照特定的程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範性檔案;而道德則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是約定俗稱的。

  其實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產物,都反映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許多基本原則和內容是一致的。法制的表現形式是規範性檔案,道德通常表現為一般社會意志;法律著重要求人們的外部行為及後果,道德著重要求人們內心世界的善良。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道德透過人們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發生作用;二者相互聯絡,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我們在生活中不難遇到這樣的例子:例如一個人觸犯了法律,但他得到了世人的支援,即他違反了法律但是並沒有違反道德,有時甚至得到輿論的支援。再例如人們有時並沒有觸犯法律,但是卻違背了良心做了違反道德的事,結果一輩子收到良心的譴責。

  如此看來儘管法制與道德通常情況下是一致的,但是有時卻有相出入的地方。其實通常是這樣的:法規定最基本的行為,而在法沒有規範的地方道德再另作補充。但是在同一問題上,當道德與法出現衝突時,總是以法的規範為準。這也就證明了一個道理,即法是調整社會關係的最為優先的原則,只有在法律無法調整的領域,才考慮以社會善良風俗為原則。

  對於國家的建設,法律與道德向來是相輔相成的。二者都是調整人們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依靠國家的強制手段約束人們的行為,維持社會的基本秩序;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透過說服誘導,使人們形成內心的道德信念,約束自己的行為。二者透過不同方式共同為社會的經濟基礎服務。

  法律與道德的內容是互滲互補的.。正義是二者的共同追求。道德是法律的基礎和前提,法律是道德最基本的體現。法律對於不得偷盜、搶劫等規定,無不來自道德規範。每個社會的道德都以這個社會統治階級的道德體系為依託。

  法律建設與道德建設在作用上互相支撐,互相促進。法律必須以公認的道德規範為基礎,如果缺乏道德基礎,法律就沒有權威,也不能有效地執行。道德的規範作用也離不開法律的支撐,如果對違法行為不能有力地懲處,道德規範就得不到弘揚,社會也不能形成良好風氣。

  然而,法律與道德在管理社會、建設國家中的地位、功能不同,作用的方式、範圍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必須緊密結合,缺一不可。法律以外在的強制力約束人們的行為,只關注行為後果,其運作機制是強制,它從消極方面以“不應該”來制止人們的某些行為。道德塑造人們的靈魂,以價值的合理性啟發人們內心的自我約束,從積極方面用“應該”引導人們做某些事。道德的運作機制是美德——在誘惑面前仍能按規則行事的品質。法律是功利性的,道德是超功利的。法律與道德調整的範圍也不同。法律是他律,只規定做人的底線,只對違法者起作用,對維護社會秩序只能起事後、治標的作用。道德是自律,對全體成員的一切行為,從個人品質到經濟、政治生活,都起規範作用。道德自律是人在完全自由的條件下產生的責任心,是人的尊嚴的重要標誌。道德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對維護社會秩序起預防和治本的作用。

  由於人是可塑的,對於人性中私慾等缺陷,需要用法律加以制止;對於人性中向善的一面,能夠用道德予以教化。建設國家、調控社會,若僅靠道德,就不能懲戒和杜絕違法犯罪;若僅靠法律,就不能教化不道德的行為並遏制其發展。只有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才能標本兼治,保證社會有序發展。法律與道德乃是保證社會有序執行不可或缺的兩翼。

  把道德建設和法律建設有機結合。這樣才不至於一個步子邁得大,一個步子邁得小。兩腳的步伐不一致,就不能快速地前進了。還可以打個比方,就是木桶效應。一個水桶到底能盛多少水取決的是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所以我們要法制和道德這兩塊木板等長而不是長短不相同。

  把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兩者有機地結合,相輔相成,才能發揮出它們最大的效應。在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並重的同時,加強道德建設,增加道德建設的多樣性和實用性,我相信,這不僅對於我們養成良好的大國國民素養有著重要意義,對於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無疑更會起到加速推進的作用。

  法律與道德作文 篇4

  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經濟高速發展,法制不斷健全,人際交往更加和諧。然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也有不少的違法違規陋習,在悄然侵蝕著人們的心靈,更影響了我們這個社會的和諧。比如在我們的同學中,不少的人認為自己長大了,?成熟?了,便講起所謂的面子來,尤其是我們一些男孩子,抽菸喝酒,豪情萬丈,還美其名曰?這才是男子漢氣概?,殊不知,他們於不知不覺中已觸碰了法規和道德的底線,有時還會釀成大禍!

  在我們小區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一個叫王濤的初二男生,在他十三歲生日的時候,被幾個所謂的?朋友?拉到了餐廳慶祝。其中的一位看到櫃檯上的啤酒,心中直癢癢,便想?過把男子漢隱?,於是就對王濤說:?今天我們幾個‘大男人’,就別像女生似的喝什麼飲料了,咱們喝酒吧!好啊好啊,喝酒那才叫爽呢!?領頭的人話音剛落,其餘人便大聲附和起來。王濤心中雖然覺得有些不好,卻也拗不過幾個朋友,更怕自己拒絕了朋友的要求會失去面子,便叫了幾瓶啤酒。幾個人便一杯連著一杯幹了起來。不知喝了多少杯,其中一個男生突然感覺到有些不適,

  一陣嘔吐過後,便嘴唇發紫昏倒在地。隨後就像起了?連鎖反應?,其餘幾個人一個接一個都嘔吐了起來。看到這一景象,餐廳老闆急忙拔打了120急救電話。經醫院搶救,其他人無生命危險,但陷入了昏迷的那位卻因搶救無效而死亡。

  這件事最終鬧到了法庭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條,?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菸、酗酒;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菸酒?之規定,法庭最終判決那幾位同學共同承擔65%的責任。

  同學們,不懂法規、無視法規的講面子是多麼的可怕啊!我們要知道,21世紀的中國社會是一個和諧的社會,21世紀的中國社會更是一個法治的社會。為了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人民的幸福,為了早日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讓我們大膽捨棄面子,學法知法,在道德與法制規範的陽光下,沿著人生精準的縱座標勇敢攀登,踏著生命節點的橫座標大膽前行!

  法律與道德作文 篇5

  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

  道德可能很大,大到可以胸懷天下,博愛萬物;道德可能很難,難到身陷逆境,甚至付出生命;道德可能很小,小到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友好的舉動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國家豐厚的文化寶藏之一。數千年來,它一直是華夏兒女精神世界的支柱。我們的道德講堂正是以此為主要內容,講述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透過身邊看得見、學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舉”,宣傳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和孝親敬老的道德品質。不斷提升道德素養,構建崇德尚善的社會氛圍,弘揚敬奉賢人的社會風氣。

  人人唱響道德歌曲,用道德的歌聲滋潤心田。

  首先,讓我們進入今天道德講堂的第一個環節“唱道德歌曲”。大家一起來聽唱《四德歌》。請老師播放音樂。

  在學校生活中,同學們如飢如渴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身能力,但學習和能力只是一種外在的智慧,還有一種內在的智慧那就是做人,做人對人的成長和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成功者之所以成功,

  在於做人的成功;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在於做人的失敗。人是“做”出來,做人是一種修養。人活一天就得做一天人,盡其所有天責,就得講一天修養。只要一息尚存,修養就一刻也不能放鬆。做人不但是大難事,也是大藝術。從普通平凡的人提升到超凡脫俗,再從超凡脫俗提升到鶴立雞群、獨領風騷,這就達到了“做人”的最高標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