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話說千古風流人物》

初三作文《話說千古風流人物》

  在我們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泱泱大國裡,總是人才輩出。初三上冊第六單元《話說千古風流人物》今天小編分享給大家。

  範文一:《感受魯迅》

  小時候,曾學過很長時間的簡筆畫,畫過的物品各式各樣,頭像只畫過兩個:一個是大眼睛的小姑娘,另一個是嘴上有著“一”字胡的瘦削的中年人。

  那時候並不知道這個中年人的側面像畫的是魯迅,只知道他的鬍子很像一個隸書的“一”,如果把“一”字畫得直一些,圓滿一些.老師就會用紅筆在下邊批一個挺高的分數。於是便整天練著畫中年人的鬍子,精雕細刻地描畫著一個個“一”。

  後來讀了《一面》,就在每次畫畫的時候,將中年人的嘴角畫得翹起來,很誇張的樣子。因為我猜他是喜歡孩子的,會對我笑。每每有人看了這樣的畫,都不相信畫的是魯迅,信了的就怪怪地看著我,然後一言不發地走掉。“他經常罵人的,很嚴肅。”另一些人笑嘻嘻地說,糾正我的錯誤。於是我就抱起畫冊,一言不發地走掉。

  至今沒有成功地畫出魯迅的樣子。面部線條的逼真被直直的鬍子和誇張的嘴角掩蓋了。感覺到魯迅的銳利和其背後的悲憫,我卻只能用有些造作的鬍子和虛偽的嘴角來表達,笨拙地希望別人能理解他,說不上崇拜,而是一種昇華了的尊敬。因為記得一句話:“沒有見到過星空的民族不會想到要探索宇宙。”所以一直固執地認為魯迅是他那個時代少數仰望過星空的人之一,因為比別人看得更高更遠,才有別人不到的深刻和悲涼。總覺得他對待祖國如同對待自己一個走上歧路的至親,即使狠狠地鞭笞對方,仍然飽含著深沉的愛。或者,正因為有愛,所以才有尖銳的目光和評判吧。

  很多文人“活著”,靠著魯迅死後人們轉託在他們身上的尊敬,這股力量如此之大,以至於可以養活這許許多多的“文人”。魯迅的嘴角依然微微地上揚,“一”字胡仍舊直直的,誇張地微笑,誇張地嚴肅,用瘦削的手點一枝煙,用銳利的目光看著這個世界,“笑到咳嗽”,笑人們的愚蠢和冷漠,躲在嚴肅的外表後面,慈愛地笑,表達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憐愛。

  範文二:《永遠的貝多芬》

  貝多芬,作為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被人們冠以“樂聖”的頭銜,並不為過。人們敬仰貝多芬,這不單單是因為他短暫的生命為人類留下了極為豐厚的音樂財富,更多的是他那堅忍不拔,敢於同命運相抗衡的非凡品格所給予我們的十分珍貴的精神財富。

  貝多芬的命運極其坎坷,甚至可以說“一開始,人生對於他就只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戰爭”。當他還是孩童時,就被父親剝奪了原本可以盡享歡娛的童年時光,在嚴酷體罰的壓迫下,苦學提琴。然而,痛苦似乎無時無刻不在叩門。在他30歲時耳聾又無情地對他施以酷刑,這對貝多芬內心深處無疑是一個驚天霹靂,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創傷,也帶來了一個沉重的打擊,絕望之際,他幾乎好幾次尋求自殺。於是,他從內心深處發出慘痛的哀號:“我躲避一切交際,我不能對別人說‘我是聾子’!倘若我幹別的職業尚可,但在我的行當裡,這是可怕的遭遇。”

  但與此同時,他又發出另一個堅定有力的聲音:“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決不能讓我完全屈服!”這斬釘截鐵的不屈誓言,怎能不令人驚服、振作、謳歌呢?究竟是什麼力量拯救了這顆趨於毀滅的心?還是讓貝多芬自己來回答吧:“在患難中支援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還是道德!”可見,貝多芬強忍著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殘,完全是出於對自己神聖使命的執著追求。他把對音樂的追求,對人類的奉獻視為比生命更可貴的靈魂。這是一種力量,一種抗拒生命的不竭動力,永不幹涸的生命之泉!

  貝多芬的耳疾和他創作的大量音樂作品恐怕在許多人眼中仍是一個謎。最難以置信的是,一個聾子是如何創作出如此氣勢磅礴的《英雄交響樂》?又何以能譜寫出豪放宏偉的《命運交響曲》?更是怎樣去神話般地彈奏柔和明澈的'《月光曲》的?翻閱他大量音樂作品,更令我驚奇的是,他的大部分音樂鉅作都是在耳疾之後以靠咬著木杆來感覺音符所完成的。貝多芬從何而來如此非同凡響的靈感,如此豐富的情感和激昂的性格?這一連串的問題在我腦海久久翻騰,無不讓人感奮不已,並使我油然想起奧裡森·馬登的一句:“縱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傑出人物,他們當中一大部分人曾經有過艱辛的童年,甚至備受命運的虐待,但強者總是善於找到生命的支點,及時調整心態,並承受艱難困苦,用恆久的努力去打破重重圍困,鑄就卓越與偉大。”

  1827年3月26日下午5時40分,在狂風暴雨中,貝多芬結束了他57年的人生旅程,孤獨地死去了。死時拳頭緊握,或許在最後的時刻,他仍然要扼住命運的喉嚨。

  讓貝多芬他那高貴的品格,善忍的德行,昇華的靈魂,以及稀世的人生價值亙古永存!讓貝多芬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去勇攀知識高峰,共創輝煌人生!

  範文三:《校友袁隆平印象》

  袁隆平,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世界公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中國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為名的績優股。然而,我們第一眼看見我們的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這個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點兒像從某個山村裡走出來的一個農民!你看他膚色是那麼的黝黑,身材是那麼的精瘦,皺紋是那麼的深刻。

  記得有一次,一家畫報刊登他的照片,編輯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給誤配了“農民獲得豐收後的喜悅”的文字。這雖然是出版界一個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說明:袁隆平,他太像一個農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確是屬於很快會被淹沒在人海中的那種人。

  “談雜交水稻”,這是袁隆平來母校為我們所作報告的題目。這個題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沒有什麼修辭的運用,更沒有任何學術的賣弄。但我們深深地知道,在這個看似普通的題目的背後,有著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平和他一家7口,擠在兩間用木板從澡堂隔出的潮溼發黴的小屋裡,還要不時承受“不安心教學,專想歪門邪道”的冷嘲熱諷。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他的雜交水稻研究終於取得決定性成果。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嗎?

  我們手捧著鮮花簇擁著袁隆平,並一齊湧向他主講的報告廳,我們如此熱情,一點也不比我們追逐心目中最紅的明星差。我們知道,我們也許並不能完全聽懂他所要講的“雜交水稻”,但我們會用我們的心去感悟大師所說的每一句話。

  他開場的第一句話是:“我只是個普通人……”

  夠了,我們哪怕聽懂的只有這一句話,就已經夠了!我們從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與偉大的關係。

  這也是校友袁隆平給我們的最主要感受,的確這就夠了。

  範文四:《我喜歡三毛》

  我愛三毛的書,我喜歡三毛的寫作風格,更佩服三毛這樣的作家。

  三毛所寫的書全都是她的真實生活經歷。有些同學不愛看別人的自傳體文字,可我不然,對陳平女士的作品十分喜愛。她的性格、脾氣無一不在文章中表露出來,讓人看了有喜有悲有笑有淚。三毛19歲離家,49歲回國定居下來,30年來在外行走江湖,飽嘗酸甜苦辣,如沒有堅強的意志,怎能走完這30年。她每一本書都是用樂觀的語調寫成的,可見三毛這個人十分樂觀豁達。她曾說過:“我惟一鍥而不捨,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過是保守我個人的心懷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在有限的時空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從三毛的這些話裡,我們不正可以受到樂觀主義人生觀的啟發嗎?

  我不知大家看過三毛寫的《撒哈拉的故事》沒有,這本書記敘了三毛以極大的毅力和苦心,背井離鄉,遠到萬里之外的荒漠中居家謀生,以血汗為代價,執著地換取特殊生活的經歷。

  初看這本書時,我不時被三毛那幽默的語言弄得哈哈大笑,可看第二遍時,我哭了,可以說為三毛而哭,三毛能寫得如此幽默。但若細細體會,你才會覺得生活的不易,而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生存下去,更為不易,何況跟一群性格、風俗、文化上有著很大差異的撒哈拉人住在一起,真是吃不消。要是換了我,只怕住不上兩天,就要拍屁股“拜拜”了,但三毛用她那堅強的毅力,寬闊的胸懷,別具一格的人生觀克服了種種物質、精神上的困難,一住數年。並和當地人關係很好,我真是自愧不如。別具一格的人生觀我至今還沒有,堅強的毅力我只好說以後再鍛鍊,寬宏大量那我可說不上,常常為一點小事跟同學吵得翻天,看來我的向三毛好好學習。

  三毛的14部書,《撒雨稻哭溫背夢》、《萬送傾談隨我鬧》等,同學們有興趣,不妨讀讀,會對你的寫作有很大幫助的。這裡,告訴你們一個三毛的小秘密:她19歲出國後所寫的文章有不少寫錯的國文,但她敢於投稿,還叫編輯找出她文中的錯字。平鑫濤先生慧眼識英才,發現了她這匹千里馬,才使她成為一位鼎鼎有名的作家。

  三毛有好的方面,也有她的短處。別的且不說,就在上世紀最後一個馬年(1991年元月4日),她撇下年邁的父母,無數喜愛她的讀者,飄然而去——自殺。她為什麼要自殺,至今是一個謎。我不想討論這個傷心的話題,也不想揭開這個謎,但我想用三毛自己曾說過的幾句話寫給冥冥墓中的三毛:“三毛你曾對別人說:‘你的失敗,比你的成功,對你更有用。’三毛你還說:‘在生活上,我是一個賭徒;從小,冰淇淋我是不買的,我一定要打出一個天霸王來,而我發現的一點是,你做的事情,只要盡力去做,就能做到。你要移山,山不過來;你說,過來!它就會過來。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比喻,但是,我始終對自己有著信心……’”三毛的二分之一的人生,就是不停地在賭,她到底是贏了還是輸了,這需要大家共同思考。

  最後,我告訴大家向三毛學習寫作的心得:我之所以寫作,也只是有感而發。我的習作文章,往往也就是我的生活,我最堅持的一點是我不放棄赤子之心,至於文章的好壞毫不在意。

  範文五:《話說千古風流人物—曹操》

  在我們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泱泱大國裡,有這麼一個人,他既機智過人又愚不可及,既坦率真誠有狡猾奸詐,既心胸豁達有小肚雞腸,既是菩薩心腸又是小人嘴臉,沒錯,如此自相矛盾的人,正是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千古風流人物——曹操。

  曹操出身於官宦之家,年輕時便當上了官,他厭惡官場的陰險狡詐,憎恨那些貪官汙吏,年輕氣盛的他,有著鴻鵠之志,所以他不願意與那些人同流合汙。執政為民。見義勇為,為名除害,兩袖清風。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

  東漢年間,天下大亂,烽火連天,民不聊生。他親眼目睹這個動盪不安的社會,便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統一天下,並且已經牢牢的在他的心裡紮下了深根。從此,他為了這個夢想開始在這條漫漫之路上艱苦跋涉……

  可是,他的人格卻發生了鉅變。竟忘恩負義的殺死了救他多次的項羽,殘忍的殺害了神醫華佗,而且對自己的手下的人疑心重重,消滅了大量軍隊,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這足以說明他是何等的奸,但是,在更多的時候,他表現的是雄。因為,就連親劉貶曹的羅貫中,都無不讚嘆他獨特的智慧和英勇的膽魄!

  有的人一生揮毫潑墨,也有的人一生與刀槍為伴。而曹操呢,卻是文武雙全。一生征戰於沙場,卻懂得廣開言路,開張聖聽,重視人才,而且滿腹珠璣,難得一個全能之才。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足以可見他的狼子野心,他曾隻身行刺暴君董卓,可見他那非凡的膽魄。他還大膽的使用空城計虛張聲勢並打敗呂布,而且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這是歷史上典型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可見他擁有多麼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

  然而,一想做事嚴密的他,卻在赤壁之戰大敗,這是他敗得最慘的一回。面對人生最大的失敗,劉備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最終因病崩逝。周瑜心胸狹隘被諸葛亮活活氣死。楊儀也是畏罪自殺。然而,此時年近花甲的他,面對茫茫大海,發出強有力的感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然後又積極的投入到沙場,英勇作戰。如果他沒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和強鍵的體魄,在如此大年齡又怎能會作出那麼驚人的舉動!

  有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孫權的江山是繼承下來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靠自己打出來的!”我想,這句話對於曹操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