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詞語積累:挑戰形近字

語文詞語積累:挑戰形近字

  中文字由點、橫、直、撇組成,隨意取一個字來添一筆,減一畫,往往變成另一個字,所以學習中文不可輕易放過一點一橫,每一筆每一畫都不可含糊。

  現在來考一考你的眼力,以下三組字的字形都很相近,它們有甚麼不同?

  (1)崇、祟

  (2)錫、鍚

  (3)壺、壼

  看出來嗎?告訴你吧。第(1)組,「崇」字頂頭是「山」字。「祟」字頂頭是「出」字。形容別人有崇高的理想要用「崇」字,形容別人的行為見不得光,鬼鬼祟祟的,要用「祟」字,兩者的分別可大呢!第(2)組,「錫」字右邊作「易」,是一種金屬。「鍚」字右邊是「易」字多一畫,意思是馬的額頭上的裝飾物,粵音讀「羊」,是一個很生僻的字。第(3)組,「壺」字是有嘴有把,盛液體的器皿,如「茶壺」。「壼」字中間是「亞」,多了一筆橫畫,是指宮中的道路,粵音讀「圍」,也是很少用的'字。

  如果你早已懂得上述三組字的分別,證明你是個用心學中文的人,值得稱讚。你可有膽量接受更大的挑戰呢?以下四個字可說是同胞四兄弟,分別極微:

  祇、只、祗、袛

  怎樣?是否有點頭昏腦漲?它們的意思分別是:

  「祇」,古時指地神,引申為和神有關的東西,如神祇,粵音讀「其」。它同時是「只」字的異體字,表示僅僅,粵音讀「紙」。

  「只」,是「祇」(只)的異體字。

  「祗」,是恭敬的意思,常見於文言文,如祗候,意即恭候,粵音讀「支」。

  「袛」,指短衣、汗衫一類的衣物,粵音讀「低」。

  這四兄弟長得這麼相像,辨別時須加倍小心,不要用錯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