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年齡的詞語解釋

形容年齡的詞語解釋

  詞語,是詞和短語的合稱,包括詞(含單詞、合成詞)和片語(又稱短語),組成語句文章的最小組詞結構形式單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形容年齡的詞語解釋,歡迎大家分享。

  形容年齡的詞語解釋1

  舞象之年

  【解釋】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出處】《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

  金釵之年

  【解釋】年齡代稱,古人指女子十二歲的年齡。

  豆蔻年華

  【解釋】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出處】唐·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及笄之年

  【解釋】笄: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出處】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碧玉年華

  【解釋】古時女子年齡稱謂。女子十六歲稱為碧玉年華,即破瓜年華,又可稱瓜字初分,風信之年,所謂二八年紀,破瓜之年 。

  【出處】《通俗編·婦女》:“宋謝幼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桃李年華

  【解釋】古人指女子二十歲的年齡。

  花信年華

  【解釋】花信:開花時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年輕貌美之時。

  【出處】宋·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半老徐娘

  【解釋】人接近老年,泛指中年。

  【出處】 《南史·后妃傳下》:“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而立之年

  【解釋】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之年

  【解釋】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說法。

  知命之年

  【解釋】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出處】《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耳順之年

  【解釋】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杖國之年

  【解釋】年齡的代稱,指男子70歲,意思是年過七十可以拄柺杖行走在全國範圍內。

  【出處】《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杖朝之年

  【解釋】年齡的代稱,指男子80歲,意思是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著柺杖入朝。

  【出處】《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耄耋之年

  【解釋】耄耋: 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出處】《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形容年齡的'詞語解釋2

  【老天拔地】形容老年人動作不靈活。

  【年已及艾】艾:代指五十歲。老年頭髮花白如艾。指已到老年。

  【老嫗能解】嫗:老年婦女。相傳唐朝詩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詩就唸給老年婦女聽,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們能懂。形容詩文明白易懂。

  【炳燭之明】點燃蠟燭,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學不倦。

  【遲暮之年】遲暮:黃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垂暮之年】垂:將,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大化有四】化:變化。人生的最大變化有四個,即人生的嬰兒、少壯、老年和死亡。

  【反老成童】反:同“返”,歸,還。道教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返老歸童】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同“返老還童”。

  【反老還童】反:同“返”,歸,還。道教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返老還童】反: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風前殘燭】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風中之燭】在風裡晃動的燭光。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棺材瓤子】指快死的老年人。

  【華髮蒼顏】顏:容顏。頭髮花白,面容蒼老。形容老年人的相貌。

  【黃髮駘背】指長壽的老人。後亦泛指老年人。同“黃髮臺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