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神情的詞語有什麼

描寫神情的詞語有什麼

  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描寫神情的詞語,希望對你有幫助。

  精神抖擻

  【解釋】抖擻:振動,引伸為振作。形容精神振奮。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杭州光慶寺遇安禪師》:“(僧)問:‘光吞永珍從師道,心月孤圓意若何?’師曰:‘抖擻精神著。’”

  炯炯有神

  【解釋】炯炯:明亮的樣子。形容人的眼睛發亮,很有精神。

  【出處】明·李開先《閒居集·九·涇野呂亞卿傳》:“先生頭顱圓闊,體貌豐隆,海口童顏,輪耳方面,兩目炯炯有神,須雖整秀,異不多耳。”

  慷慨陳詞

  【解釋】慷慨:情緒激動,充滿正氣;陳:陳述;詞:言詞。指意氣激昂地陳述自己的見解。

  【出處】宋·陸九淵《荊國王文公祠堂記》:“元豐之末,附麗匪人,自為定策,至造詐以誣首相,則疇昔從容問學,慷慨陳義,而諸君子之所深與者也。”

  慷慨悲歌

  【解釋】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

  容光煥發

  【解釋】容光:臉上的光彩;煥發:光彩四射的樣子。形容身體好,精神飽滿。

  【出處】方紀《歌聲和笛音》:“我望著他那年青的,容光煥發,毫無倦色的臉,不知怎麼,竟想伸手去撫摸他的孩子般的蓬鬆的頭髮。”

  生氣勃勃

  【解釋】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人或社會富有朝氣,充滿活力。

  【出處】徐遲《特寫選·序言》:“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生氣勃勃、充滿熱情和活力的,帶有極大想象的東西。”

  踔厲風發

  【解釋】踔厲:精神振奮,言論縱橫;風發:象颳風一樣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氣奮發。

  【出處】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中踔厲風發,常率屈其座人。”

  鬥志昂揚

  【解釋】昂揚:情緒高漲。鬥爭的意志旺盛。

  【出處】毛澤東《介紹一個合作社》:“從來也沒有看見人民群眾象現在這樣精神振奮,鬥志昂揚,意氣風發。”

  發揚蹈厲

  【解釋】原指周初《武》樂的舞蹈動作。手足發揚,蹈地而猛烈,象徵太公望輔助武王伐紂時勇往直前的意志。後比喻精神奮發,意氣昂揚。

  【出處】《禮記·樂記》:“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

  生龍活虎

  【解釋】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雖多,卻被張世傑一馬在前,宗仁、宗義在後,如生龍活虎一般,殺入陣去。”

  意氣風發

  【解釋】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象風吹一樣迅猛。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例句】偉大的中國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建設自己的祖國。

  朝氣蓬勃

  【解釋】朝氣:早上的空氣,引伸為新生向上,努力進取的氣象;蓬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例句】青年人富有理想,朝氣蓬勃,是祖國的`未來。

  落落大方

  【解釋】落落:坦率,開朗的樣子。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

  【出處】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對於我們也是非常寬大的。還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溫文爾雅

  【解釋】溫文:態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陳錫九》:“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沒精打采

  【解釋】採:精神。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出處】清·曹雪琴《紅樓夢》第八十七回:“賈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的歸至怡紅院中:”

  睡眼惺忪

  【解釋】惺忪:剛甦醒的樣子。形容睡覺的人剛睡醒,還沒有完全清醒。

  【出處】魯迅《故事新編·采薇》:“街道上的行人還不多;所遇見的不過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邊打水。”

  心力交瘁

  【解釋】交:一齊,同時;瘁:疲勞。精神和體力都極度勞累。

  【出處】冰心《南歸—貢獻給母親在天之靈》:“我們心力交瘁,能報母親的恩慈於萬一麼?”

  形容枯槁

  【解釋】枯槁:枯萎,枯乾。身體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黃。

  【出處】戰國·楚·屈原《漁父》:“顏色憔悴,面容枯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