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科研的工作總結範文(通用5篇)

學校科研的工作總結範文(通用5篇)

  不經意間,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這段時間裡,相信大家面臨著許多挑戰,也收穫了許多成長,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工作總結了。你所見過的工作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校科研簡潔的工作總結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校科研的工作總結1

  本學期科研室在區科研室的指導和校長室的直接領導下,繼續認真領會第三輪楊浦基礎創新試驗區的系列工作要點,以學校工作計劃為依據,按照教育局義教科和區科研室的要求和學校整體工作的安排,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科研工作

  (1)做好了20xx年度楊浦區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新課程背景下語文學科校本作業設計的研究》的開題工作。

  (2)做好區教育學院區級重點課題《初小教育銜接可持續發展的實踐研究》子課題、我校一般課題《初探真實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拓展課程開發研究》、《指向提升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和美課程”群重構與學習方式變革研究》的推進工作,做好了程序性管理和過程性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在專家指導下,積極推進學校作為上海市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的建設工作,完成市區級強校工程經費表的網上及紙質申報填寫工作;

  (4)完成了校刊“新語”20xx年第二期的編制工作,共收錄35篇論文,完成了相關印製工作。

  (5)積極為教師創造科研學習機會,參與區科研室組織的各種學習活動,指導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陳老師論文《媒體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及運用初探》在“20xx年上海物理教學論壇論文評選”活動中獲二等獎。徐老師論文《“快速回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20xx年8月發表於《試題與研究》,論文《初中少先隊的團體一體——讀《少先隊學》後感》發表於《正青春享智匯20xx—20xx初中少先隊輔導員專題培訓班學員讀書分享集》一書,雷婧薿老師論文《讓每個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探究,在自主評價中成長》20xx年7月發表於《中國教工》。《改變作業的構成形式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20xx年9月發表於《新教育時代》。“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點”教學案例於20xx年7月入選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學參考資料(七年級第一學期)。忻、葉老師的兩篇表現樣例20xx年4月入選於《楊浦區思想品德學科“創智課堂”實踐案例》(中華地圖學社)一書。

  二、師訓工作

  作為區教師發展校,本學期繼續結合學校作為“上海市加強公辦初中建設實驗校”要求,強化日常管理及制度保障,認真組織好學校校本培訓的課程設計及相關組織工作,做好新學期教師十三五平臺個人資訊管理稽核和“十三五”教師市區級培訓課程報名的宣傳工作,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參加市區校各類培訓工作,積極搭建平臺,推薦區骨幹教師積極參與第四期“上海市普教系統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攻關計劃”名校長後備、名教師後備學習,參與市課程領導力專案“提升作業有效性的實踐研究”、區“中考改革背景下學校教學改進”攻關計劃,推進校內青年教師發展共同體建設,督促全員教師思考撰寫年度發展規劃,及時跟蹤完成情況。

  作為“區域教師教育方式創新”專案核心校,繼續積極推進針對職初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提升的微課課程設計,加強在網路環境下的數字化教研活動,開發以“企業微信”app為載體,新平臺、新手段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三、見習教師規範化培訓工作

  本學期學校作為培訓學校,承擔3位本校和11位外校見習教師的“20xx—20xx楊浦區中小學見習教師”規範化培訓工作。圍繞職業感悟與師德修養、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班級工作與育德體驗、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等四個方面的18個要點及學校“翰墨流芳”特色課程,透過專家及骨幹教師開設講座、教研組組內研修、學科班主任導師團隊經驗分享、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等形式開展課程的研修。

  此外,督促導師日常管理、各類見習教師作業的收繳及彙報課安排、期末測評工作等,都一一認真完成。11月接受區見習教師規範化培訓工作巡檢,專家反饋良好。

  四、其他工作

  完成區教育局和區科研室、區教育學院、學校各層面下發的其他專案相關的科研類工作。

  學校科研的工作總結2

  我校堅持以縣“十二五”教育工作和局工作要點科研工作整體思路為先導,實現我校“以研促教、以教促學”的目標。把理論用於實踐,積極開展校本教研,進行有針對性的課題研究,嚴格教學質量監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科研活動質量。

  首先,我們落實科研工作三年規劃的階段目標一,學習、宣傳發動階段。對我縣“十二五”整體科研工作認識學習。完善建立科研工作領導小組。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明確科研工作發展的要求,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制定和完善學校科研發展規劃,抓“實’科研工作各教研組、各位教師依照體規劃課題《促進教師教學有效行為》整體調整階段目標、制定具體的工作計劃。

  第二,組織教師對各種觀念、材料、現象、行為進行價值判斷,並結合自己先前的知識和教學經驗,作比較、辨優劣,從而形成新的科研意識。

  第三,理論知識的“砸實”。

  1、本學期,我們特別重視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營造學習氣氛,倡導行動研究,完善激勵機制,科研領導參與培訓學習,點輻射到面,並對全體教師作好每學期兩次的專題學習輔導,使教師掌握正確的研究方法。採用自學與組織學習相結合,研討與講座相結合,激發教師投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主動性。

  2、我校進一步加強了教科研隊伍的建設,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教科研領導小組,充分發揮明星教師、骨幹教師的榜樣作用,加強學校教科研工作的組織與領導,切實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者服務意識和工作能力。

  第四,選題“真實”。本學期,我們從規範教科研工作入手,紮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尤其是對學校的重點課題——縣級課題《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教師有效教學行為》,將加強研究的力度。每位教師分別確立規劃課題下的小課題,開展研究工作。

  第五,工作“落實”、研究“務實”。

  重視課題研究的過程設計、課堂實施制定課題研究管理體制,將課題研究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紮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與教研緊密結合、三課三制均以課題研究為主線,定期進行課題研究彙報課、經驗交流活動,注重研究的過程資料積累。加強課堂教學研討與交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重點改變教與學方式,善於啟用課堂,變解決問題為發現探究問題。

  立足師本,情境,可行,解決實際教學問題。並與教學中的熱點問題結合,相互促進,注重課題研究的計劃性、實效性;將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進行有機地結合,踏踏實實將課題研究內容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不另闢蹊徑,加重負擔,在課題研究中體現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有效指導課堂實踐;做好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注意蒐集、整理課題實驗有關原始資料。

  第六,本年度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收效。

  1、本年度我校共有40歲以下參與實驗的教師領導共計17人,每位實驗教師都能與教研相結合,開展課堂活動約30餘節,分別積累教學設計、反思敘事、階段總結、經驗論文等過程性材料。

  2、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與經驗交流活動。3月25日開始分階段共計組織四次對教師科研培訓工作,解決教師對科研的困惑問題,

  3、能積極參與上級組織的科研培訓、課堂教學活動。

  4、能積極參與科研主題活動,並與本校課題研究交。

  流活動、培訓活動相結合,在9月23日與9月26日自上而下組織村小、中心小學的交流活動,並經過逐層的選拔推薦,10月份在參與縣級科研活動中,我校藏老師獲得科研主題活動優秀教師稱號;我校被評為科研主題先進單位;我校一名課題實驗

  教師在市級“十一五”優秀課題評選中獲一等獎。

  經過總結看到,課題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收穫,但是還存在著很多將現實性的問題,我們在以後的研究中,還要把研究目的明確化、研究工作日常化;更要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教學領導的參與引領作用,發揮教師間的交流促學習的作用,更加有效的、切實的開展好我們的科研工作!

  學校科研的工作總結3

  備課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之一,是教師處理教材的主要形式,集體備課必須立足於個人研究,在充分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前提下,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商討,探討教法、學法,共同研究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同時兼顧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完成教學案的預設。年級組集體備課不僅可以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以老帶新,又可博採眾長,真正實現資源共享。

  一、集體備課的時間:

  每週三

  二、集體備課組成員:

  每一位年級組同一學科任課教師

  三、集體備課的準備:

  1、學期初共同研討教材,學習教法、學法,制定本學期學科計劃。

  2、學習新課程標準,共同研讀各學科階段性教學目標,讓新課程標準深入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的心中,成為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形成的總抓手。

  四、集體備課的程式

  (一)初備。每次集體備課的內容就是下週的教學內容,根據市下發的課程進度表,每週每課安排一位主備人。這樣保證主備人能集中精力吃透每一課教學內容,並就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設計,然後形成交流意見。輔備人在集體交流前必須將教材通讀,理清教材的知識體系,並進行初步的教學設計。我們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在形成教案前,主備人、輔備人可以在書上圈一圈,劃一劃、注一注,也可以在紙上寫一寫,在初步設計的基礎上,列出自己的困惑或疑問,交給本集體備課組主持人,(主持人一般是備課組長,由德高望重、有教學實際經驗的中老年教師或骨幹教師擔任),以便在集體交流時有重點,有程式、有針對性的討論進行,以提高交流的實效性及交流速度,從而也防止集體備課的流於形式。

  (二)集體交流。集體交流以討論並形成教案為主,並附以討論教、學具的準備、練習課的設計、安排。首先由主備人圍繞討論提綱談出自己對本節課或本週內容的見解、看法及教學設計。輔備人隨之以補充、完善。然後由主持人組織大家就備課時的困惑或上週教學實踐的反思進行討論交流。交流不拘形式,有時就一點有感而發,有時就整體發表見解,集體備課組的成員邊聽邊發表意見,並隨時記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在交流時,我們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傳幫帶的作用,對他們主備的材料進行重點交流;對才入門的青年教師主備的課進行重點評析,評析時對考慮周密,教學案設計有創意、有實效的教師給予重點鼓勵,並予以表彰。在爭執疑難問題時我們主張教師要以事實為基礎,引經據典進行批駁,防止武斷及個人主觀主義的產生。力爭每次集體備課既形成備課教案,又能解決或探討教學中的一些熱點難點的問題。最後由備課組長小結本次集體備課情況,部署下一週的教學工作及集體備課內容,整理好本次集體資料,填寫好集體備課記載表,整理好後裝訂成冊,交教研組長及分管本組的領導簽字,最後交教導處歸檔。

  (三)形成教案。集體交流之後,由主備人綜合了集體的意見和智慧,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形成教案。然後由主持人審閱後影印數份交給每一位輔備人。為了保證教案及時發到每一位輔備人的手中。我們要求主備人必須在週六將教案交到輔備教師手中。

  (四)個性設計與反思。每位教師特別是輔備人拿到教案後要根據自己的班級情況、個性特點,對集體形成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然後在備課上進行圈改批註,從而形成符合自己班級實際、符合個性特點的新教案。

  (五)對集體備課加以驗證。我街道的做法是,一次集體備課活動結束,就舉行一次教學觀摩,而開課內容就是那次集體備課的內容。這樣做,使大家都能看到他們的集思廣益在課堂上的體現和不足地方在教學中的暴露:使大家感到,每研究一堂課,對課改中課堂教學目標的把握、情感態度的培養、學習方式的轉變等種種疑問,就找到了一個滿意實在的現場回答。在課程教學完成後,教師要針對教學實踐寫出教後感(或教學反思),教後感要有針對性,做到言之有物,客觀、實際地總結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的成功之經驗和尚存在的困惑與不足,對今後的教學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一學年下來,老師們的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的見解隨著一次次的備課活動逐漸變得精闢而敏銳,這不能不歸功於這種“實踐檢驗真理”的做法。

  五、集體備課應注意事項:

  1、做好準備,嚴格遵守集體備課的時間。各任課教師要認真聽取備課組長的安排與排程,在集體交流前,充分挖掘教材,寫出可行性極強的教學討論稿,然後在備課組長的安排下,充分利用每週三下午業務學習的時間在會議室進行集體備課,並由專人做好記錄。然後根據交流意見,修改討論稿,形成計劃教案,然後交備課組長檢查修改後,進行實施,影印出數份可行性教案在每週六前交給輔備教師,由輔備教師進行修改批閱,形成具有個性特點的實效性教案。每次活動程式要抓緊抓死,以免落入形式。

  2、固定每次備課內容:根據本街道學校少,班額少這一實際情況,我們和其他學校教師一起,劃分了集體備課協作區,根據教材編排體系制定好本學科集體備課計劃,安排好備課內容和中心發言人,讓每個教師都能超前備課,做到心中有數。

  3、集體備課要討論的內容要落實到位。每一次集體備課我們主要討論下週上課內容、重點、難點、注意點及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教學策略教學環節設計等等,每次只有完成任務,備課組長總結安排完下週任務後方可離開。

  4、加強管理。學校業務領導包扶各個年級組,並深入到每次集體備課之中,進行交流、探討、反饋。教師每月的集體備課總分納入教研工作測評,備課組內按該總分分為一、二、三類,一類6分,二類4分,三類2分。分類得分與月教學教研掛鉤,與年度綜合考核掛鉤。集體備課的改革,促進了教師學習課程標準,深鑽教材,相互監督、相互競爭,為教師提供了學習、合作、競爭的平臺。

  六、集體備課的成效

  1、集體的智慧為每個教師分擔了任務,由原來的“個體勞動”變為“集體性質的勞動”,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使教師從無謂的抄寫中解放出來,並有了博覽群書的時間和認真進行教學研究的工夫;其次,透過集體備課,教師在無形中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每當大家在一起交流、研討時,帶給自己的是永久的“營養”,自己也頗感欣慰。更重要的是帶給學生的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2、“集體備課”促使教師全面瞭解學生。

  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協作互動的活動,要使備課切合實際,有的放矢,教師就必須深入、全面地瞭解學生,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知識水平、智力層次、接受能力等基本情況。只有這樣,在集體備課過程中,我們才能做出準確科學的估計,從而預見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到有備無患。

  七、集體備課存在的問題

  在備課當中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有的備課內容選擇不恰當,課時量偏多、偏少;討論易離題,往往從教法學法扯到學生表現上去等等。這些,都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教研工作中加以注意,改正。

  學校科研的工作總結4

  一、教科研與教師競聘

  “競聘上崗”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對於教師競聘上崗的原則一般人都耳熟能詳。要擺正教科研在競聘中的位置。聘用教師應以其是否具有參與教科研活動能力為前提,以德、能、勤、績為依據,以學歷、資歷、教師職務任職資格為參考。無教科研能力的教師一律不聘至一線教師崗位。實行低職高聘,高職低聘,有職轉聘或不聘。這樣,能聘“香”教科研能力強的教師,聘“慌”教科研能力弱的師,所有教師都能受到極大的震動。理順了這個關係,能促使更多的教師敬業愛崗,勤奮上進,孜孜以求,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提高自身素質。

  二、教科研與教學成績

  按照慣例,對於教師教學成績的核定,往往只限於教師所帶班(或科)學生成績好壞。有經驗的教師較之剛出道的教師更能熟悉考試的道道(試卷上會出現哪些常考的“知識”),而不思進取。剛上講臺的新教師,雖有精力,無奈目標不明,方法不當,左衝右突,疲於奔命。這種“經驗”型和“蠻幹型”教師,所取得的成績,無論其好壞,都不符合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為這兩者均沒有確立科學的目標,沒有使用科學的方法等。

  學校要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優秀人才,必須走科學研究之路,可採用“三法”、“四式教學法”。“三法”:一是動機引導法。在需要、動機、行為三者之間,對優等生的教育應把著力點放在動機上。優等生刻苦鑽研、奮發努力的目的,絕不是做給人家看的,絕不能以滿足鶴立雞群的慾望為目的,而要把今天的成功與明天的偉業聯絡起來,把個人的命運與整個社會大多數人的共同理想聯絡起來。二是目標鼓勵法。對於優等生,要用較高品位的目標激發他們的進取精神,由於優等生具備一般學生所不及的能力,對他們的目標要求,當然應適當高些。三是激發創造法。對優等生的培養,不應滿足於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他們不是一個只會裝學問的口袋,而應當成為新的探索者、創造者。“四式”即歸因指導式;巧設障礙式;欲抑先揚式;負向教育式。有了這些“法?式”,優等生則更優,中下層學生的成績也會大幅度提高。

  因此,教師的教學成績如果被認定,則以下四個條件不可或缺:1、有本學科年度總體目標的設定(包括優秀率、合格率、低分率以及學生的掌握運用該科知識的能力);2、有完成總體目標所運用的科學手段的設定;3、有圍繞學校研究課題,從本學科實際出發,擬定2~3個微型子課題(可供自己或他人研究);4、有根據敲定的子課題撰寫的1篇以上的論文。有了以上四條,便有了真實可信、科學合理的教學成績。

  三、教科研與教師評價

  教師教學活動評價是教師評價的重要內容,它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教師教學活動的各方面情況進行較為全面和系統的檢測、評定。

  在以往的教師評價中,常常是對教師備課、授課、作業、批改、課後輔導和所教班級學生考試成績等方面的評價。筆者認為:對教師的評價不能完全忽略對教師教科研能力的評價,特別是教師參與教科研的量與度的評價。這是因為:第一,對教師參與教科研的量與度的評價,有利於把教科研的主動權還給教師,促進教師參研、創研、科研能力的提高,能真正確立教師進行教科研的主體地位;第二,對教師參與教科研的量與度的評價,有利於社會了解教師,重視教師;第三,對教師參與教科研的量與度的評價,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和提高教師自我研究、自我發展的能力。

  因此,評價教師教科研能力時,要“四看”:一看教師研究的目標是否明確;二看研究活動是否經常開展;三看研究方式是否多樣;四看研究結果是否能得以推廣。要“五參與”,即:參與聽、參與講、參與評、參與歸納、參與推廣。顯然,把教師的參與教科研的量與度納入評價範疇,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以科研促教,以科研興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學校科研的工作總結5

  教科研是學校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一個學校的教育要發展,教科研必須先行,教科研與學校的教改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年來,我校初中部的教科研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現將一年來的教科研工作進行總結。

  一、領導重視,使教科研工作順利開展

  一年來,由於我校領導對教科研工作的開展比較重視,經常過問,親自督導。不論是哪裡有培訓的學習班,都能拿出經費派教師前往學習。儘管學校的經費緊張,學校都能對教科研工作一如概往的支援。在開展教科研工作的過程中,學校領導還親自對教科研工作做階段性的小結。由於學校領導的重視,使教科研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二、建立學習體制,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

  學校的教育事業要發展,決定因素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一年來,我校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要求一線教師每年認真閱讀一本教育理論專著,科研幹部要帶頭學習,及時將值得關注的好文章,好的理論專著推薦給大家。

  學校還定製了許多有關教育理論的刊物和報紙,供大家閱讀學習。同時要求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國家關於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針政策,及時瞭解我國教育改革的新動向。透過學習,改變了教師落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師教科研業務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水平,使大家深刻認識到了學習的好處,教科研對我們教學的幫助,瞭解了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學校的發展和個人的提高都必須要有教科研來支撐。

  觀念的轉變還體現在教師的工作實踐中,他們改變了以往的備課模式,關注了學生的起點知識,著眼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並圍繞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認真進行反思,及時撰寫教學隨筆。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年要交兩篇論文,兩篇教學反思,和兩篇說課稿。

  三、採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

  為了提高教師教科研的水平,我校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培訓,培訓的方式只要有:

  1、組織教師教師參加各級培訓,學校安排進行學科培訓

  一年來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參加了各級培訓,學校也安排進行了學科培訓。培訓的目的是讓教師瞭解學科特點和學科基本要求。在瞭解學科特點和學科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深入學習課程標準,對各學科課程標準的輔導與解讀,瞭解新教材編寫的整體思路與主要原則、基本框架、內容體系與特色和對教師的相關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探索與課程標準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形成了一個人人參與的教科研氛圍。

  2、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幾年來,學校在購置了大量有關新課程的書籍,《走進新課程》、《課程標準》這兩本書人人都有,其它有關新課程的書籍,也是每人一套。還給全體老師印發了大量的學習材料。採取集體學習、分組學習、個人自學的形式瞭解新課程標準的產生背景,基本理念。

  組織所有教師集中培訓學習,看光碟、看錄影,觀摩課例。在教師深鑽新教材的基礎上,讓骨幹教師上示範課,課後,全體教師參與評課、議課和探討如何上好這一節課。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提高。

  3、利用網路資源,組織教師進行教科研

  充分利用xx網等擴大教育資料,提高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淡化對教材的依賴,啟用他們的主動性、研究性、創造性。

  四、對教學課堂進行改革

  在教科研的過程中、在學校的組織下,嘗試全面對教學課堂進行改革,努力建立全新的“開放的課堂、自主的課堂、合作的課堂、生成的課堂、探究的課堂、發展的課堂”等等。

  1、從新的教育理念、教學的“三維目標”出發,整合各種課程資源,形成“開放的課堂、自主的課堂、合作的課堂”。

  在教科研的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從幾個角度來設計教學:第一就是教師要徹底擺脫“以教師為中心,以灌輸為手段”的傳統教法,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方式,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實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其次就是在教學中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讓學生學得一些創新方法,具體說就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實現課程標準“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的新要求;再次就是要把學習和生活聯絡起來,把課堂和社會聯絡起來,實現社會—課堂—社會的轉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科研的過程中,透過對課程標準的認真解讀和研究,在教學中,努力從新的教育理念、和“三維目標”出發,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打破傳統封閉式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探討的全新教學格局,使課堂成了真正開放的、鮮活的、發展的、互動的課堂。

  2、開展情景教學,發動質疑問難,形成“互動的課堂、探究的課堂、發展的課堂、生成的課堂”。

  在教科研理論的指導下,老師們在進行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問題情景,大力鼓動學生質疑問難,使課堂成了真正的“生成的課堂、探究的課堂、發展的課堂”。

  語文課在進行課程改革教學中,主要讓學生聯絡生活,發掘生活中的語文,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體驗課文,並從生活中和課文中發現問題,使課堂教學沿著學生的發現問題去思考,去探究,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出結論,形成生成教學。

  數學課從生活開始,把數學知識和生活應用聯絡起來,以問題作為思維的出發點,把數理邏輯的繁瑣講解變成有趣的課題討論和實驗,使學生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英語課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課程標準,突出了語言情景的設定和語言的交際應用,培養學生的對話能力,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進行交流,自由交談,使學生的對話能力提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化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以身邊的生活現象、身邊的工農業生產為切點,創設情景教學,實現理化—生活—理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們提出問題,分析思考問題,爭論問題,學生思維在探討中得到發展,知識體系在探討中逐漸建構,交流與合作意識在探討中不斷增強,不但使學生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得到了提高,更培養了學生大膽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3、加強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意識,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為了促進教科研取得良好效果,我們加強了評價督導,以促進課改的進一步發展。我校教導處制定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我們把三維的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絡,融為一體,特別是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確定、掌握和實施,作為評價課堂教學的重點,要求教師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探討,反對教師以傳授式為主的教學方式。透過教研組的活動和校本教研,改變教師教學思維模式和教學行為,使我校教育教學在新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推動下,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

  五、建立獎勵機制,促使教師向科研型轉化

  1、為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育科研,學校完善了教科研獎勵制度,每學期評比教科研先進個人。對論文發表、獲獎、學術交流、輔導學生等教育教學成果均有獎勵措施。

  2、及時收集、反饋市級以上各級各類報刊的徵文、論文競賽等資訊,著力組織教師參賽、投稿、推薦發表。教師熱情極高,我校部分教師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學實踐昇華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綜合素質。

  回顧一年的教科研工作,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許多的缺點,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還需更加努力,使教科研工作穩步前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