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備語文古詩詞知識點總結

高中必備語文古詩詞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怎麼寫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必備語文古詩詞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必備語文古詩詞知識點總結1

  落落筆對面顯深情——兼談古典詩歌中的“對寫法”

  “對寫法”是古代思親思鄉詩中一種獨特的寫作技法。本來詩人自己思鄉懷人,在詩中卻撇開自己,從對方下筆,想象對方思念自己的情形,從而委婉含蓄地抒發深摯的情感。這種“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懷遠或思歸之情,既顯得生動形象,富有意境,又顯得具體充實,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強化主題。

  一、落筆對方

  詩人不直抒自己內心的情感,而是從對方著筆,展開聯想和想象,借對方來寫自己,表面上看是寫對方,而實際是寫自己,是透過對方來反照自己,這是推進一層的寫法,這樣寫更加顯得情深意厚,並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遐想。這是詩詞中“對寫”藝術手法的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常常使用一些諸如“憶”“想得”“遙知”“遙憐”之類領字來結構全篇。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清人浦起龍談到這首詩時說:“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這兩句話,突出點明瞭此詩所採用的一種特殊表現手法——“對寫法”。天寶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後的長安。當時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_思家,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名篇。此詩之妙,在於從對方(妻子)寫起,使意思深入一層。首聯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閨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頷聯以“長安”代指流落到長安的自己;頸聯進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況下,凝神久久_的情景:霧溼雲鬟,月寒玉臂;尾聯以美好的祝願作結,意味雋永。備受欣賞的是頸聯描繪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輾轉反側、黯然傷神,自己也不禁傷心落淚。作者巧用“對寫法”,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將夫妻間真摯而深沉的愛戀表達得淋漓盡致。無怪後人稱《月夜》:“五律至此,無忝稱聖矣。”

  又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來,漂泊異地的遊子,羈縻他鄉的旅人,讀這首詩時,都能產生強烈的共鳴。這種藝術力量來自於它的質樸、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同時,也來自於它的超乎尋常的“對寫法”。前兩句是“直寫法”,使“每逢佳節倍思親”成了最能表現客人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後兩句作者採用了另一種方式——“對寫法”,筆鋒陡轉出新:反過來寫自己“遙想”這一天“兄弟”們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動,烘托出對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濃郁,更鮮明。

  二、移情於物

  詩人本欲表達自己對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種情感,但在具體表達時卻故意將自己的感情移注於另外的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別戀,而實質上作者對此人、此事、此物的眷顧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夠受到“倍增情感”的效果,這就是詩詞中“對寫法”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有人評說“主客移位”是這首詩的構思巧妙之處。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借景抒情,移情於物,透過對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現惜別之情,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

  再如李白《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詩人對蜀中山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國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他的故鄉,初次離別,怎能不無限眷戀,依依難捨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山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

  三、反彈琵琶

  古人說:“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歌創作還有這樣一種現象,即詩人本欲表現某一種情感,但在表達時卻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從反面落筆,透過反彈琵琶的方式來表現詩人的情感,這其實也正是“對寫法”的一種表現形式。

  如戴復古的《江陰浮遠堂》: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這首詩抒寫作者登臨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喪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之情,而作者的情思在詩中表現得最為集中和強烈的是“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該句也最為人稱道。在這裡,詩人借山寄愁,運用“對寫法”,一反古人“登臨送目”“登高望遠”的慣常技法,獨闢蹊徑、琵琶反彈:只因無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淪喪之地,盡收眼底,觸目辛酸,令人生悲。由於“無山”,故能“極目”,因“極目”而視通萬里,由此而生“萬里愁”。詩人透過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出了國恥難忘的極度悲憤的感情。

  再如韋莊的《菩薩蠻》詞: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詞中運用“對寫法”的是“未老莫還鄉”一句,這裡作者正話反說,寫得“似直而紆,似達而鬱”。說“莫還鄉”,實則正是由於想到了還鄉,表面上寫得很曠達,說是我沒有老所以不要還鄉,而其中蘊涵的卻是對故鄉欲歸不得的鬱結的感情。因為詞人以避亂入蜀,飽嘗離亂之苦,時值中原鼎沸,欲歸不能,所以,“未老莫還鄉”一句,巧妙地刻畫出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詞人思鄉懷人的心態,可謂語盡而意不盡。

  另外,宋之問《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寫思鄉之切,卻正意反說,愈近家鄉,愈不敢問及家鄉,擔心聽到壞訊息,從而更好地表達出作者的思鄉之切。陸游《秋思》:“日長似歲閒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縱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罷休,但真能“醉亦休”嗎?詩人不過是正意反說,表面放達,實則抒發報國無門、難以釋懷的愁苦。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同樣運用對寫法,揭露和諷刺了封建統治者的文過飾非、諱疾忌醫,表達了詩人對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不難看出,無論哪種樣式,“落筆對面”都可以彌補直抒胸臆那種一瀉無餘之不足,別有風致,既明快有力,又含蓄委婉,耐人咀嚼,是一種富有餘味富有意境的表現手法。

高中必備語文古詩詞知識點總結2

  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勸學》)

  4、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學》

  5、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荀子"勸學》

  6、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荀子"勸學》

  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10、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12、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3、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史記"屈原列傳》)

  1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5、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6、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7、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李密《陳情表》)

  18、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19、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20、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21、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22、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23、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24、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25、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26、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27、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韓愈《師說》)

  28、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韓愈《師說》)

  29、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杜牧《阿房宮賦》)

  30、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杜牧《阿房宮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