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通用11篇)

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通用11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通用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 篇1

  遊覽古都西安,最讓我懷念的就是皮影戲。

  走入皮影戲作坊,就像走進了四大名著一般。孫悟空、張飛、宋江等人物形象都活靈活現。還有一大堆據說是失敗品,撿起來擦掉灰塵,也是栩栩如生,那麼的有生氣。

  在遊覽的過程中,做皮影戲的老師傅告訴我了一個關於皮影戲的傳說。話說漢武帝的妃子;李夫人去世後,漢武帝時常想念。一個叫少翁的人用打薄的牛皮做材料,仿造了李夫人的形象,用燈光照射到布帳上。漢武帝見此影像,如見李夫人死而復生一般,十分高興。這就是最原始化的皮影戲。

  在中國,皮影戲又名燈影戲、土影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民間藝術。大多演繹一些名著裡的故事。

  我走進影棚,此時的影棚內正在表演節目,臺下已經有許多觀眾,我還發現有不少外國人也興致勃勃地欣賞著臺上的表演。後來經人介紹才知道,元代時,我國的皮影戲就已經傳到了緬甸、波斯、爪哇等地區。清代的時候,來中國傳教的法國神父又把皮影戲帶入了法國高層社會,演出時被稱為中國皮影。逐漸的又傳入英國、德國,在歐洲曾轟動一時,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可見,皮影或許在清朝是最流行的藝術形式了。

  再次回到作坊,一位老婦人正在做皮人。皮人一般高一尺,身上有若干關節,就像我們的骨架,用胡琴弦絞連,再安裝三至五根鋼質細杆,然後還要進行彩繪,不僅工序複雜,而且工藝要求很高不能出半點差錯,不然那些心血可就白費咯!

  隨後我又去了後臺,看著藝人們舞動皮人,臺下觀眾席裡傳來聲聲叫好,還有一些入境的人們大聲叫道打得好。時不時還有幾聲Good從讚歎聲中突顯出來。

  當我還在目不轉睛地看著臺上人影翻動的時候,一位老藝人把我拉了過來,讓我挑一個在邊上圍觀的百姓(皮影人物)。我隨手拿起了一個擺弄了好一會,真夠累的啊!同時也想到,這些藝人天天演好幾場,每場都要舉好久,我不由得佩服他們的耐力!

  隨後我又來到了皮人市場,大堆的皮人映入眼簾。這些都是在製作過程中有點小瑕疵的皮人,不能用來演出,就是出售給遊客當做紀念的。這裡有青面獠牙的妖怪;有面善心惡的女妖;還有面態安詳的僧侶,各種各樣的皮人都有。

  我忍不住買了十個回家,大部分送給了家人朋友。給自己留了兩個,就是我曾拿過的百姓模樣的皮人,滿滿都是自豪。

  後來,我在開封、洛陽、杭州都看到了皮影戲,可是總覺得沒有西安的有趣,可能是沒有親自上臺嘗試的原因吧!

  回想起來,我不得不佩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他們給了後人很多的靈感,才有了今天更多更完美的藝術形態。遊覽西安,皮影也只是一部分,我還看到那古老的城牆、華麗的古建築、傳統的藝術,真正感受到的是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悠久歷史文化。

  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 篇2

  知道我老家唐山最出名的是什麼嗎?那便要好好說道說道這皮影戲了。

  我們村有一戶姓王的人家,世代都是耍皮影戲的。自打我記事起,就常聽姥姥唸叨王家的皮影戲有多好,有多妙。這可把我的好奇心全給挑起來了,於是,我總纏著姥姥帶我去看。那年春節回老家,姥姥終於帶著我去長了見識。

  王家的大院古色古香,院子大門兩邊刻著“一口道盡千年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碑聯,力道遒勁。一進院兒,我們便挑了個好位置坐下。充滿好奇心的我當然閒不住,趁著戲還沒開始,就偷偷跑到戲臺後面,看見那擺放著五顏六色的皮影人兒,一個個畫得可逼真了。我正看得出神時,戲開場了……

  “當!當!當!”三聲鑼響之後,原本熙攘嘈雜的環境,像是被抽空了一般,頓時變得鴉雀無聲,屋內的蠟燭都已熄滅。我忙坐好,瞪大眼睛生怕漏掉某一個細節。突然,中央的白幕後亮起了光,一個個手掌大小的人影兒躍然幕上。雖然只有巴掌大小,但刻畫都極為精妙。因我坐得近,就連婦人的朱唇睫毛,頭上的玳瑁和腰間的珠飾都極為生動。在一方小小的白幕上,可以有千軍萬馬,可以是一兵一卒,全憑幕後掌控者的意念。一個形象、五個關節能被演繹得如此生動。這不僅靠的是手上功夫,還得有唱唸的本領,和著樂隊的伴奏,無論怎樣的天地,怎樣的故事傳奇都能被展現在白幕上。

  每場戲落幕後,觀眾們都激動萬分。時間過得真快,到了壓軸戲——《白蛇傳》。演員操作行雲流水,將這幾張薄薄的紙片,賦予了靈魂,這幾個小小的皮影人,讓我看到了白娘子的知書達理,小青的活潑可愛,還有那許仙的溫柔。聽著演員們的配音,我倒覺得自己也是那戲中的一員,親眼目睹了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最後表演了白娘子為救許仙水漫金山,被關鎖妖塔。嗩吶、古箏等民樂的演奏聲與幕布上靈動的皮影表演相得益彰,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水漫金山的氣勢、夫妻離別的痛苦等。在這光影聲樂中,觀眾們無不為白娘子至情至性的個性喝彩。

  戲演完了,演員們也都退場了,可還是有許多觀眾不捨離席。一曲終落,萬籟俱寂,無論上一秒上演了什麼,下一秒都不會停留在幕上。室內驟亮,觀眾不願離場,姥姥告訴我,這就是皮影人的驕傲。

  這回我是真正體會到了姥姥所說的妙。這皮影戲,是祖宗那一輩傳下來的東西,妙就妙在那光與影的結合下,色彩鮮豔的皮影在藝人嫻熟的手中上下紛飛,妙就妙在抑揚頓挫的唱唸讓人身臨其境,妙就妙在手中的皮影與古老的唱腔演繹的是那道不盡的故事、講不完的歷史、說不出的驕傲。現在演皮影戲的人少之又少,但它絕不會消失。皮影戲背後是世世代代皮影傳承人的心血和汗水,是我國文化的瑰寶,是我們世世代代傳承下去的文化。

  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 篇3

  在寒食節的那一天,我觀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的表演,它非常神奇。

  皮影戲的人物造型是由牛皮做成的,共分八個程式。先選用六歲左右的秦川牛的皮來制皮,再設計畫稿。接著用鋼針把各部分圖案的輪廓和設計圖案分別複製,描繪在皮面上,然後雕刻好花紋。再用紫銅、銀硃、普藍、大紅、大綠、杏黃等顏色上色。最後讓皮影脫水發汗,把部件用楔子相連,一個精巧絕倫的皮影人物造型就做好了,就如同精巧別緻的糖畫作品一樣,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的製作過程。

  而讓我感到更神奇的是它的表演形式,我只見過人站在舞臺上表演戲劇,但從沒見過影子表演戲劇。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觀看了皮影戲。我發現這些“影子”很特殊,它們在一個比平時的舞臺更小巧玲瓏的“舞臺”上的白色幕布後面表演,透過燈光照在白色大幕上,使牛皮做的皮影人物造型的影子倒映在幕布上。再透過人的手靈活自如地控制人物造型,使他們做出各種動作,比如走路、翻跟頭,騎馬等……我今天看的《豬八戒背媳婦》這部戲中,豬八戒會翹二郎腿,會爬山,還會過獨木橋呢!整部戲人物形象鮮明,表演精彩、有趣。我不禁感嘆:這種表演藝術好神奇呀!

  我還有幸親身感受了一下皮影戲表演的魅力。我拿著唐僧的人物皮影造型,站在打著燈光的幕布後,發現有三根小木棍支撐著唐僧,一根棍子控制他的左手,一根棍子控制他的右手,還有一根棍子控制他的身體。老師給我講解了一下簡單的技巧,我聽著覺得很容易。可是開始操控了,我兩隻手拿著三根棍子,怎麼擺弄都覺得手不夠用了。在老師手裡那麼“溫順”的唐僧,到我手裡卻像一頭無法馴服的駿馬,怎麼都協調不好,真難呀!

  為什麼到我的手裡就無法控制了呢?我覺得皮影戲的表演可真神奇呀!我決定再試一試。我想讓他做騎著馬兒上西天的動作,我好不容易讓他的左手抬起來了,可右手又落了下來了,我讓他的右手抬起來,可頭又低下去了,我反覆做了好幾遍這樣的動作,終於把唐僧的手腳動作都協調了,做成了一個騎著馬上西天的造型!透過這次體驗皮影戲表演,我明白了所有事情都要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做成功,看似別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起來卻不一定十分容易,一定要反覆練習,耐心嘗試才能成功。

  皮影戲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那獨特考究的製作工藝,靈動神秘的表演形式,精湛嫻熟的表演技巧,無一不彰顯著它的神奇之處。我們要一起來保護這份遺產,傳承它,發揚它,展現我們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魅力所在!

  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 篇4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上海木偶劇團看大型多媒體皮影戲《花木蘭》。

  我們來到演播廳,找到位置剛坐下來一小會兒,燈就熄滅了。幕布緩緩拉開,只見團團煙霧籠罩在大螢幕上,然後漸漸向周圍散開,接著,螢幕上出現了幾個字——花木蘭。在這幾個字的左邊,有一個黃黃的圓圈,圓圈裡有一個小人,她的手推著織布機,腳踏著織布機板。隨著織布機板的一上一下,織布機上的線也跟著一上一下。我仔細看了一下,原來小人和織布機都是皮影木偶,操縱木偶的演員們把這些動作做得也太逼真了。

  不過一會兒,花木蘭慢慢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許許多多的皮影,那是士兵們在打仗。其中有三個士兵彷彿就在近處,他們跳來跳去,我的箭刺著你的紅纓槍,你的槍挑起我的箭,還有一個人手拉著弓箭射中了另外一個人。其餘計程車兵們在硝煙滾滾的遠處不停地廝殺,配上配音演員的喊叫聲,看起來跟電視劇或者動畫片裡的場景一模一樣。不過,你一眼不眨地觀看的話,你會看到有一個人射箭的時候,那根箭後面好像隱隱約約出現灰色的影子,原來,箭也是由人操控的呢!

  旁白開始述說:匈奴打敗了魏國,魏王要求家家戶戶都出一名壯丁出去打仗。

  這時,花木蘭又出現了。瞧,她正在和一條小狗玩耍。小狗追著一隻蝴蝶,蝴蝶飛高了,它就跳起來想咬住蝴蝶,結果蝴蝶又往上飛去,小狗撲了個空,四腳八叉地跌倒在地上,真是搞笑極了。這時,一隻白虎兇猛地撲來,要吃掉小狗,小狗敏捷地向上一跳,跳到虎背上,但是它一不小心沒站穩,又四仰八叉地摔在地上。皮影木偶們的一舉一動真是惟妙惟肖!

  當然,這個劇裡我最喜歡的就是花木蘭和大白虎了。我喜歡花木蘭,不僅僅因為她遠赴戰場替父從軍,更因為皮影花木蘭的每個動作都非常自然,表演也很到位。她射箭的時候,一隻手伸直了拉著弓,一隻手彎曲往後,兩腿成弓字型,背稍微往後傾斜,就像真的在用力拉弓。她練功的時候,把箭伸到空中,然後把箭甩開,又用腳踢一踢,再用手接住,這說明她的武藝是多麼高強。還有一個我覺得非常考驗技術含量的,就是在花木蘭向父母告別的時候,把自己的帽子摘下,然後讓馬叼著。哇,這個動作做得可太好了,我在家玩皮影的時候,從來都不能把花木蘭的帽子和馬的嘴巴銜接好。

  而白虎呢,它的腿強勁有力,充滿了力量,不停地往前跳躍著,如若一隻真正的森林之王,威風凜凜,帥氣極了!還有,花木蘭騎馬騎虎的姿勢也很酷哦!只見她一拉韁繩,一跨腿,就那麼一下,已跨到了馬背上,騎老虎也是那麼地乾脆利落。就這樣,花木蘭英姿颯爽,雄赳赳氣昂昂地前往殺敵。

  一小時的皮影戲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上海木偶劇團的演員們逐一從臺後走到臺前,原來花木蘭是由兩個人操控的。至於白虎、小狗、士兵、皇上等角色,居然要有十多個演員表演。看起來簡單的皮影戲,真是不簡單啊。它凝結了人們多少的智慧和心血呀!

  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 篇5

  臺下,高朋滿座,觀眾們有津津有味地抬首觀看、喝彩;臺上,工作人員神態自若,手舞足蹈,嫻熟地表演著精彩的故事。整個場地熱鬧非凡。

  我只看過一次皮影戲,精彩得足以讓人銘記終身。

  黃昏時分,小區籃球場上,工作人員們滿頭大汗地組裝皮影舞臺。有的組裝支架,有的佈置舞臺,還有的將一具具皮影人偶整整齊齊地放在鐵桿上。只見人偶們穿著五顏六色的衣裳,戴著鳳冠霞帔。有的看起來凶神惡煞,有的看起來低眉順眼,還有的看起來柔弱無比。眼看錶演馬上開始,我十分興奮。

  夕陽也很想看看這令人期待的皮影戲,還約來了晚霞。小區裡的人們傾巢而出,紛紛呼朋喚友,一時間,籃球場上座無虛席,有熱心老人眉飛色舞地給我們這些皮影盲惡補相關知識呢!

  夜幕降臨了,一位風度翩翩的主持人走到臺前,向我們介紹:各位業主朋友們,今天是我們小區第一屆‘敬老愛老藝術節’。我們請來了‘皮影大王’夏想德先生,為大家表演皮影戲――《薛丁山徵西》。在激揚的鑼鼓聲中,神秘的皮影戲拉開了序幕。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舞臺。只見白色幕布平整地掛在臺前支架上,布後一盞長長的燈杆映照在幕布上,形態各異的人偶粉墨登場。

  看!兩位身披戰袍的將軍打起來了!只見兩人一位拿矛,一位拿劍,打作一團,不分上下!咚咚鏘!隨著節奏越來越激烈,他們時而上天入地,時而來個偷襲。不分上下之際,兩人乾脆扔下武器,赤手空拳地打起來。一人掄起拳頭,把另一個人打翻在地,並壓在地上令其動彈不得。太精彩了!這時臺下的觀眾鼓掌大叫:好!好!好!

  劇情越來越激烈,我更加好奇,索性繞道後臺看個究竟。只見皮影大王和他的徒弟們一起,正一板一眼地操作著。一個個神態自若,似乎在做一件及其稀鬆平常的小事。在他們的操縱下,人偶們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就連摸鬍子都惟妙惟肖。皮影藝人們有的手拿三四根木棒指揮人物,身子跟著人偶移動;有的一手拿二胡,一手拉弦,對著話筒唱戲;還有的一邊敲鑼,一邊配音。他們每人身兼數職,各負其責。鏗鏘有力的樂曲聲伴著人物生動鮮明的'動作,讓人看得伸脖延頸,欲罷不能呢!

  一小時的表演眨眼而過,皮影戲戛然而止。觀眾們欲猶未盡地暢所欲言。我一激靈,溜進棚中,恭敬地請教:爺爺,皮影人偶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夏爺爺笑呵呵地說:這可難了,首先要選皮、洗皮,再畫稿、過稿、上色,經過晾曬和熨燙後,最後進行組裝。而且呀,湖北皮影戲分為兩大類,‘門神譜’和‘魏譜’。我們應城、雲夢、孝感、漢川等地的都屬於‘門神譜’呢!你們小學生現在就要好好學習,歡迎長大後來傳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多麼精彩絕倫的表演! 多麼古老神奇的民間藝術!多麼富有文化意蘊的皮影戲!願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世代傳承、走向世界!

  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 篇6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牡丹亭?遊園驚夢》

  音樂的停止就會有掌聲的響起,這是三十年來不變的規律。一切似乎早已商量好的,表演就是表演,鼓掌就是鼓掌,主次分明,誰也不打擾誰。然而在這看似尊重又合乎禮儀的情況下,我時常會想念那隨曲而哼的歌聲,渴望著表演中途插入的叫好聲,期盼有隨著節奏打拍子的聲音。一股無法逃離的空虛將我拽入漆黑的深淵……

  三十年前的我輾轉來到了美國唐人街,靠表演皮影戲為生。雖然僅是表演皮影戲,但仍有不少為了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華人同胞前來捧場。日子過得不錯,可那句“ 將它在中國發揚下去。”依舊在我腦中不停的閃現著,彷彿和我的已經和我的心臟融合在了一起。

  “滴滴滴”的聲音說明了父親心臟跳動的微弱,呼吸器上的白霧襯得父親的臉蠟黃。我們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都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等著。父親把我喚到身前,將手中的緊握的皮影放入我手中,拽著我的手喘著氣說:“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將它…在…中國…發揚下去”,說完這句話,父親就去了。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照在我手中的皮影上發出光芒,將我帶進了另一個空間,忘記了傷痛,忘記了哭泣,忘記了所發生的,彷彿一切都是不真實的,虛幻的。

  三十年過去了,那個皮影一直被我珍藏在箱子裡,期盼會有一天能夠將它拿出來,在祖國大地上表演,重釋它的光芒。但是,會有那麼一天嗎?

  時針倒轉,兒時的記憶浮現在我眼前。大年三十的夜裡,天上飄下鵝毛般的雪花。父親點燃煤油燈,和我一起架戲臺。周邊的鄉親們,手裡拿著板凳的,牽著媳婦的,扶著老人的,抱著孫子的,不一會兒工夫就坐滿了一群人。催促著,嬉戲著,打鬧著,好不熱鬧。我在一旁打著鼓兒,看著父親表演。皮影在父親手中像是活的,使我迷了眼睛,離不開。忘卻了嚴寒,只專注於皮影們所演示的屬於他們的故事。

  記得初到唐人街時,由於技藝不精,皮影在我手中表演得就像是傀儡一樣,顯得滑稽可笑,但臺下的掌聲仍是如雷鳴般。如今三十年過去了,掌聲依舊,傀儡卻變了……

  開啟箱子,取出皮影,在陽光的照耀下,那張皮影依舊散發著光芒,和當年一樣的迷人,可是現在的我卻沒有了當初的感覺。

  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 篇7

  我第一次接觸皮影是在最後一個兒童節,觀看的是《水滸傳》裡著名片段“風雪山神廟”。

  只見周圍的燈光暗了下來,林沖在幕布上亮了相,他身穿白色布衣,頭頂草帽,肩上扛著一支紅纓槍,一副英雄好漢的形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進入了高潮。陸虞侯和富安燒了草屋,得意洋洋地看著自己的“功勞”。他們舉手投足都流露出其內心的狡詐、險惡。這時,林沖按奈不住心中的怒火從廟中衝出來,與二人扭打在一起。幕後的鑼鼓聲急促起來,燈影子無不鮮活靈動、神采飛揚,甚至連眉毛、手指也隨之頓挫有致,一時覺得這不是幕後表演著配出來的,分明是燈影子在說話、打鬥,舞蹈。這時,大螢幕放出了幕布後表演者的影像,他們邊唱邊演,好似與燈影融為一體,燈影在幕布上面上躥下跳,他們在幕布後也是手舞足蹈,眉飛色舞。

  最後,林沖除掉二人,在火光前挺拔的身姿,體現了他英勇無畏的氣場,林沖堅忍不拔,剛毅不屈的精神好似真的從那皮影中表現了出來,我被皮影的感染力徹底的震撼了。

  看完這次皮影戲表演後,我被這優秀的民間藝術深深的吸引了,為了深入地探索皮影戲,暑假我專程去了一個民間藝術團採訪了幾位皮影戲表演者。我瞭解到操耍技巧和唱功是演皮影戲的關鍵。每位表演者必須要具備操縱影人、樂器伴奏、配唱同時兼顧的本領;而且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操縱方法,例如武生的表演要求是舉止重如山,挺立如玉樹等特點,所以每位表演者必須將每類人物特點及方法牢記於心,並且要完全融入到每個角色中去;再有,皮影戲表演者是透過操縱皮影背後的木條來控制皮影的,通常他們僅用兩根手指操縱一個木棒,所以連每個手指的活動都要細細鑽研,反覆訓練,以至表演者手上都被木棒磨出了厚厚的老繭。即便這樣,他們仍然勤學苦練,因為他們有著對皮影戲的熱愛和要把這個傳統文化、美麗藝術傳承下去堅忍不拔,面對困難無所畏懼的精神。

  透過對皮影戲深入的探索,我覺得皮影戲的美在於它的“真”,它不僅僅表現在一個皮影的動作有多麼靈活,最重要的是它還融入了皮影戲表演者勤奮苦練的汗水以及他們對傳承傳統文化堅韌的、持之以恆的信念。希望這種傳統美好的藝術能多多宣傳,讓我們中學生能更多的接觸,讓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能更好的傳承下去。

  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 篇8

  我國有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皮影戲了。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

  寒假的時候,我們一家在北京的一個街市上悠閒地走著,忽然,我看到了乘轎子有一大堆人圍著,我仔細一看,原來是在表演皮影戲呀!我覺得非常有趣,就讓媽媽停下來看皮影戲。白色的布後面有一個調皮可愛又勇敢的孫悟空和一個自信滿滿的牛魔王在戰鬥。呀呀呀,你猜怎麼了,豬八戒來了,他在那裡看熱鬧呢!孫悟空不耐煩的說:“走開走開,你大哥忙著呢!”表演結束了,我跑到轎子後面問叔叔:“叔叔,為什麼你們要表演皮影戲而不是其它的表演呢?”叔叔回答:“因為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戰國,興於漢朝,盛於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業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回家後,我拿了四個有帶棍子的小熊娃娃,拿了一個高椅子擋著我的臉,像皮影戲那樣開始編小故事,讓弟弟開心開心。

  今後我要好好學習,繼續瞭解“大壩裡來了個皮影劇團,吃完飯我帶你去瞧瞧。”皮影對我來說是一個新鮮物,不知啥樣。我扒了幾口飯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會兒,我和爺爺來到大壩裡,只聽見鑼聲、鼓聲、喝彩聲吵作一團。演皮影戲的場地被裡三層外三層的觀眾包得嚴嚴實實,好不容易才擠了進去,只見那兒擺著一個一米來高的木架子。框架上繃著一塊半透明的驢皮,驢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揮動著鐵錘大的拳頭向老虎頭上猛擊,大老虎咆哮起來,不住的扒著地下的什麼東西。老虎一用勁翻身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武松,勁兒先瀉了一半。武松隨手拿起身邊的哨棒,一陣亂打,老虎倒下了。鑼聲、鼓聲、喝彩聲更響了。接著又表演了《哪吒鬧海》、《西遊記》、《葫蘆娃》……精彩絕倫。

  半夜節目結束了,我意猶未盡。我走到架子後面發現了許多帶木棒的圖片,爺爺見我好奇便給我講:“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繪,很精緻。這皮影共有十一個關節是仿照人得關節制作而成的。這讓我越來越喜歡皮影了。

  皮影戲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它歷經多少年才流傳至今。雖然現在有了電視、電腦等高科技給我們的視覺享受,但皮影始終有它獨特的魅力和深層的文化內涵。

  我愛我家鄉的皮影戲。

  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 篇9

  在社群的組織安排下,我平生第一次來到了皮影戲的舞臺,只見舞臺中央放著一塊白色的透明的幕布,非常簡單樸素,幕布後面有一些“小”演員正在做準備工作。

  正當我在該怎麼稱呼他們犯難時,音樂驟然想起。主持人姐姐提醒大家節目馬上開始,希望大家坐好並保持安靜。節目之前姐姐還對演員們一一作了介紹,原來這些演員並不小。他們的平均年齡已經有22歲,只不過他們的身高會讓人覺得有點“小”——127釐米左右。據介紹才知道,他們是傳說中袖珍演員:有著弟弟妹妹般的身高,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般的年齡。剛才在後臺,恍惚中我還以為他們是從《白雪公主》的童話世界裡逃出來的七個小矮人呢!

  小小皮影在演員們的舞動下就像精靈一樣,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故事,其中最讓我意外,也最讓觀眾激動的是《烏鴉和狐狸》。不僅角色多樣,語境豐富細膩,故事也改編的更為有趣和生動。

  聰明的狐狸因為垂涎烏鴉銜著的那塊肉,又肥又大,不停地用華麗的詞語真誠的讚美它:“親愛的烏鴉小姐,你不僅漂亮,也是我心中的歌唱家,更是我的偶像,能聽你一展歌喉,那是我的榮耀……”虛榮心極強的烏鴉一聽,樂不可支,就小心翼翼的把那塊肉放在樹幹上,用那不堪入耳的聲音唱了起來,聽得觀眾毛骨悚然,叫苦不迭。狐狸一看那肉紋絲不動,極為焦慮,又心生一計:“親愛的烏鴉小姐,你還是我心中的舞蹈家,你的舞姿優美動人,讓我一生難忘……不知今天是否有幸能一睹風采?”烏鴉聽了飄飄然,擺動翅膀張狂的跳起舞來,肉在它的不斷舞動下,終於搖搖晃晃地掉了下來。狐狸狡黠的一笑,驕傲的銜著肉走了,剩下烏鴉在樹上發呆……

  完美的演出讓我對皮影心生疑惑,也特別好奇,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文化?回家翻找資料發現,原來皮影戲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傳說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整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靈機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如今,中國皮影被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爭相收藏,同時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相互往來時的饋贈佳品。

  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 篇10

  讓皮影戲進課堂教學,有的老師說自身也不明白,小孩也許也不會很感興趣的。

  我總想到兒時對皮影戲的痴迷。我可以依靠皮影戲和爺爺溝通交流一些歷史典故,看懂皮影裡說的小故事,還可以哼上幾句,常常讓自身得到 一些人的誇讚。我覺得無論時期如何更改,少年兒童喜歡的東西,應該是沒有是多少隔閡的,尤其是玩樂的物品。

  大家帶著五六年級文學社團一百多名社員,在多媒體課室裡開展“走入皮影戲”的專題講座。從木偶戲、布袋戲和卡通片談起,講小孩很感興趣的戲曲劇種,讓小孩搞清楚這種好玩兒的全是再用玩偶、布袋子和動漫說故事。而大家今日要觸碰的是一千多年前就在中國的土地上存有著的一種說故事的方式,那便是用皮影而言小故事。

  大家帶了十幾個皮影迷到皮影師傅家中去訪談,夜裡到城隍廟裡看錶演。大家佈局學生寫自身聽戲的小故事,激勵她們將課文內容改寫成臺本,小朋友們在那類“呀呀學語”的風格和或直衝雲霄或翻跟斗的姿勢中,漸漸地“看”明白了許多小故事。她們也善於立即紀錄下自身對皮影的體會。愈來愈多的小孩對皮影造成了興趣愛好。有愈來愈多主動的行動。她們私底下去拜會明星,她們會運用放假了幾個人在一起製做皮影,也開始了短劇本的排演。

  最讓小朋友們難以忘懷的是10月25日,大家將皮影戲班的人請進了校園內,開始了一箇中午的“皮影歡樂”。我讓師傅們挑選小孩瞭解的《西遊記》中的精彩片段。在拍戲前,師傅幹了簡易的詳細介紹,學生們就可以從登場角色的穿著打扮分清晰人物角色,也可以從姿勢中猜出來師傅們那歷史悠久的唱法在說些什麼。我發現了學生們看得十分用心。曲終,我都請學生講下自身懂了哪些,喜愛上哪些。我很高興的是有很多的學生說來到好點子上。

  最好玩的是師傅們和小演出團的組員PK《孔融讓梨》的曲子。師傅們演的當然是古詩詞唱法佔多數,並且有很多的讚揚成份。而小演出團的演出貼近說,非常好的是“叩門”“請坐”“分梨”等姿勢做得比較好,觀眾席看的粉絲們很高興。

  我更為打動的是皮影抽獎活動時,很多學生圍了上去,像青睞大牌明星一樣,看見幾個已經整理皮影的師傅,瞭解夜裡會在哪兒戲曲。這情景明晰告知了我,愈來愈多的學生還是喜愛上這門歷史悠久而又簡單的皮影戲了。

  描寫皮影戲的作文1000字 篇11

  夜晚。洛城一條偏僻的小巷裡,兩個用牛皮做的影人正在抹著魚油的白紗上對壘激戰,戰馬嘶吼,鼓掌擂動。臺後,我的鄰居老寧和他的老伴唱著戲文,十指熟練地挑動著皮影,佈滿皺紋的臉上寫滿專注與痴迷,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此時臺下寥寥無幾的觀眾,大都是年逾六旬的老年人及幾個不諳世事的娃兒,其中就有一個兒時的我,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了這一刻——老劇種,老藝人,兩者都令人動容……

  清晨。“叮叮叮……”電話那頭又傳來了兒子熟悉的話語:“爹孃,您倆就別倔了,這活兒你們一干就四十多年,累也硬撐著,您們又不收演出費,何必這麼苦著自己呀。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什麼的,這麼繁瑣又細緻的工程,您倆的身子能撐得住嗎?早點兒搬來和我們享清福吧……”老寧和老伴還是那句老話:“不,我們還要幹下去。”他們忘不了幼年時跟隨父輩走街串巷學皮影、忘不了它曾給鄉里人帶來過的無與倫比的歡樂、亦忘不了文革中,他們多年積攢的1000多影人被毀之一炬;這是多少人的鄉情,多少人解不開的情結啊,當年的戲團走的走,散的散,但只有他們決心堅守著,直到天荒地老,直到他們再也幹不動。

  上午。他們又開始重複著每天的工序:刮皮,在木架上晾乾,接著又開始畫人物。又將好的牛皮切成塊,用溼布朝軟後,再用特製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以解除皮質的收縮性。接下來就是描圖樣,這叫過稿,過好稿後疲憊的他們揉揉松沓、昏花的雙眼,老寧望著已做好的幾百個色彩繽紛的精緻影人道:“老伴啊,現在這門戲啊,看來是沒人學嘍,咱們能撐到什麼時候呀。這可是咱們的寶啊,是咱們國家的寶啊”。“是啊,現在的孩子有他們的功課要做,有他們的電視要看、手機要玩,如果我們不堅持,就更加沒人幹這行了,唉……”兩人又低著頭,用尖刀在皮影上畫著輪廓,大紅大綠的色彩染在皮影上……

  下午。午飯後,兩老伴蹣跚著,挨家挨戶串門,招呼著左鄰右舍的人去欣賞他們的皮影。即使回應的人很少,他們還是這樣日復一日地幹著,樂此不疲。

  兒時的我,被他們耳濡目染,深深地敬佩著他們的堅守與擔當,在我成長的道路上,他們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我,鞭策著我時刻銘記著自己肩負的那一份文化傳承的使命與責任,激勵了我決心為國家、為社會扮演好主人翁的角色,承擔起自己應盡的義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