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彙編9篇

【實用】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彙編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然而,中國也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清明,端午,中秋等。我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看著朦朧如水,如夢似幻的月色,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和自己的親人聊聊天,敘敘舊,心情不由得好了起來,總想舒展雙臂,擁抱著這柔美的境界,心中的煩惱,憂愁立刻煙消雲散,使人心曠神怡,進入了甜甜的夢鄉。。。。。。呵呵,你是不是也被這美好靜謐的景色給吸引了呢?不急,讓我們一起去享受一下這如仙境般的中秋節吧!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曬得人們無法繼續生活下去了。當時有個力大如牛的英雄,后羿。后羿是個心地善良,機智神勇的人,他為民除害,射下了九個太陽。

  人們得知了這個激動人心的好訊息後,都十分敬重他,拜他為師。有個叫逢蒙的人,為人奸詐狡猾,從不透過勞動來獲取東西。當他得知后羿的妻子嫦娥手中有一丸能使人長生不老並可昇天成仙的仙丹後,也裝模做樣地拜在後羿的門下,為的就是找機會偷走仙丹。

  在八月十五日的夜晚,只有嫦娥一人在家裡。逢蒙乘著這個好機會偷偷潛入嫦娥家裡,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可嫦娥善良的人,她想:要是讓這種人拿了仙丹豈不是會害死很多無辜的百姓嗎?嫦娥不給,眼看逢蒙就要搶到仙丹了,嫦娥一個箭步衝上去,取出仙丹,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飄飄悠悠地飛上了天,一直朝著月亮飛去。

  老百姓們得知了這個訊息後,都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裡擺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點心,遙遙地為她祝福。從此以後,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期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現在,中秋節不僅可以吃月餅,觀月,還可以觀看一些中秋節的文娛節目。你瞧,舞臺上的男男女女唱著一首首婉轉動聽的歌曲,有一個個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小品,還有那精彩絕倫的雜技表演。。。。。。

  這是多麼美好的情景啊:手裡捧著一杯醇香的熱茶,嘴裡吃著甜的如蜜糖般香甜的月餅,看著精彩的文娛節目,和家人們談談心,此時的心情又是那麼美好。

  這是多麼心曠神怡的境界啊:清涼的微風拂過髮梢,空氣中瀰漫著月餅與桂花的清甜香味,月光如水,靜靜地灑在平地上。

  團圓,離別,思念……這些月色承載的美好,亦是不懂的。只知道,月亮圓時有月餅吃。立秋後,日子近了。盼星星盼月亮,盼著八月十五這一天,月餅香甜。

  吃罷晚飯,妻子帶著女兒逛街去了,家裡就我一個人,顯得十分的安靜。我把電視機開啟,想看看中秋晚會。可剛看了一下就不想看了,原因是我想起了父親。父親是個地道的農民,卻很看重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中秋夜登樓望月寄人》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字裡行間透露著詩人豐富的情感,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這首詩的原文。《中秋夜登樓望月寄人》原文西樓見月似江城,脈脈悠悠倚檻情。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最後的一箇中秋節陝西省安康鎮坪縣中學初三王皓兒時,常常唱這樣的一首歌謠:“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構想起來在腦袋裡就會有一副圖畫:“在一個有著明亮的大月亮的中秋夜裡,在一座小房子裡,有一位年邁的老爺爺正在為他的小孫女打月餅”,這樣看來在這間小房子裡,凝聚了多少親情、多少愛呀!

  雅從小都在爺爺的呵護下長大,雅的父母在雅兩歲的時候便外出打工,以便養家。於是年幼的雅,便被寄養在了爺爺家。

  雅的奶奶很忙,幾乎每一天都奔波在廚房和菜園子之間。在雅幼小的心裡,奶奶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了,雅的爺爺也很忙,不過,和奶奶不同的是,爺爺會在每天下班之後,抽出時間來陪雅,而雅最盼望的,也就是爺爺下班了。

  每天爺爺下班回家時,總會先抱起從屋裡匆匆跑出來的雅,然後再在雅那粉紅色的小臉蛋上親一口,說:“想死爺爺了”,每天下午,爺爺都會教雅玩很多很多的遊戲,有放風箏、畫圖畫、疊飛機等“,每天的這個時候,就是雅最快樂的時候了。

  每個週末,爺爺不上班,於是,他便會帶雅去爬山。在山上,他會摘一起很漂亮的小花、小草,再把它們紡織成一個個精美的玩具給雅,這時,雅就會高興的圍著爺爺跳個不停。

  雅的父母很少回家,只是在每年過年的時候回一次家,過完年就出去打工了,雅對父母越來越陌生,在雅幼小的心靈裡,爺爺就是自己的爸爸,奶奶就是自己的媽媽,不過,和奶奶不同的是,爺爺也是雅的朋友。

  後來,雅上了小學,再後來,雅上了中學。在生活中,爺爺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做一個能為這個社會做貢獻的人;在學習中,爺爺同樣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解那些複雜的證明題,雅常常在心中念:“爺爺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良師益友”!

  日子就這樣平淡而又充實的過著,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神福”。雅的爺爺忽然在一次體檢時被查出得了肝癌。

  雅的爺爺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雅,因為,他不想因此讓雅不開心,他不想因此讓雅耽誤學習;他更不想因此讓雅對生活失去信心。

  可,雅還是知道了這一切,因為,爺爺已經臥不起,雅的心裡明白,爺爺可能活不長了,可,中秋節快要到了,雅希望能和爺爺一起再在人間過這個屬於爺爺的最後的一箇中秋節。

  雅每次放學了都會守在爺爺身邊,跟爺爺彙報自己每一天的學習情況。爺爺的臉色雖然已經蠟黃,肝雖然已經疼的歷害,但,他卻仍然強忍著疼痛,面帶微笑的聽雅講述這一切。

  中秋節一天一天的臨近了,雅的心情也一天一天的繃緊了,因為,爺爺的精神已經一天比一天差。

  每次當雅掉了捷毛,她都會小心翼翼的用捷毛許一個心願,希望自己的願望能實現。

  終於等到了中秋節的前一天晚上,雅寸步不離的守著爺爺,一分一秋的計算闐時間,“快了,快了”雅叫道,當時鐘敲十二點的鐘聲時,雅哭了,因為,她的願望實現了。

  她握著爺爺手,看著爺爺,爺爺忽然笑了,嘴裡堅難的吐出了幾個字“中秋節到了”,雅聽完後點點頭,撲到爺爺的胸前哭了。

  可,就在這天清晨5點,爺爺去世了,雅趴在爺爺的胸前嚎啕大哭。往事全在腦海中浮現,摘野花、疊飛機、放風箏。

  這最後的一箇中秋節,成了雅終生難忘的中秋節。

  “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到月球上和嫦娥吃月餅!"
  忘了這句話是誰說的,但我想告訴他,我替他園了這個夢。
  作為"嫦娥號"的第二代航天員,我駕駛宇宙飛船飛向月球。在距月球還有一百三十七米的時候,我突然注意到月球上有一座象牙色的宮殿式建築。於是我儘快在月球上著陸,走出飛船。之前看到的那座建築果然是一座高大的宮殿,整個宮殿閃著令人不寒而慄的冷光。我不禁大吃一驚,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廣寒宮?
  這時,一首悽婉的曲傳入我的耳中:"寂寞無處訴,翩翩落花舞……"我聞聲望去,看到一位身著古衣、舞弄水袖的女子在一株桂樹下輕盈地跳起悽美絕然的驚鴻舞,面容憔悴,淚眼婆娑。我驚叫一聲,這女子就是嫦娥嗎?
  女子好像聽到我的喊聲,停下舞來,梨花帶雨的臉看向我,眼淚突然像瀑布一樣飛流而下,泣不成聲。過了好一會兒,她才擦乾了淚,拉我到桂樹邊坐下,端出一盤小餅,座到我身邊,說:"這是我自己製作的小餅,我為它取名做月餅,,請用吧。"此刻我正沉浸在驚異之中,根本沒在意她說了什麼,喜形於色地問她:"請問你是嫦娥嗎?""我是。你呢?你是從我的家鄉中國來的嗎?"嫦娥急切地反問。我微笑著對她說:"是的。我也聽說過你的故事,嫦娥奔月在中國廣為流傳呢!""唉,"嫦娥嘆了口氣,"時間過得真快呀,轉眼間已經五千年了,這五千年地球上一定發生了許多事吧。""是啊,自夏朝以來,已經歷了十八個朝代
  ,現在已經是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今天的中國已經相當發達了。"說到這裡,嫦娥突然一驚:"你是怎麼到這來的?難道你也吃了仙藥?"一聽這話,我撲嗤笑出聲來:"我沒有吃什麼藥,我是乘飛船來的。"我一邊說一邊指向不遠處的飛船。嫦娥像小孩子一樣歪著頭問我:"這大怪物是做什麼的?它就能飛到月球上來?""這是宇宙飛船,是地球上的人用來在宇宙中飛行的。宇宙飛船能到達宇宙中的各大星球,我就是駕駛它來到這裡的。"嫦娥嫣然一笑,眉宇間卻又掛著愁容:"想不到地球上已經有如此先進的技術了,真想回去看看啊。只可惜我孤守廣寒宮多年,無法回去,想必你走後我又只能是孤苦寂寞的獨自一人了。"她說著說著便低下頭去,臉上又滑下兩道淚痕。我連忙安慰她:"不會的,雖然現在的中國還不夠發達,只有航天員才能到達月球。但"探月"計劃的實施已經大幅展開,以後還將有更多的宇航員登上月球。不久的將來人們還會改造月球,把月球改造成像地球一樣的生命星球,會有許多人到月球來遊玩、定居。我們會和你在一起,你不會在孤獨!"嫦娥抬起頭來,抹去淚水,笑靨如花。"真的嗎?""是真的。""太好了,你們真偉大,你們都是英雄!"
  嫦娥翩翩起舞,淚流滿面,輕歌一曲,為君辭行。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坐在返航的飛船上,眺望身後半圓的月亮,我彷彿看見五千年前嫦娥流著淚飛上月球,在落葉繽紛的
  桂樹下灑淚千年,終於等來了家鄉的問候。
  半月一點點變圓,迎接著嫦娥與我們團聚的日子。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中秋節這天,爸爸媽媽有事,家中就只剩我和姐姐,姥姥,姥爺。電視看得晚了,我便先去睡了。

  陣陣倦意襲來,我換上睡衣,躺在被窩裡,睡了。正當睡意就要把我淹沒時,院子裡的聲聲歡笑將我吵醒。

  我開啟窗子,久久地倚在窗邊,被眼前的一番景象迷住了……

  對面樓的一戶人家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層的一戶人家,在自家的小院裡慶祝著這中秋的來臨。漆黑的夜空閃爍著星星,還有那團團的圓月,將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而那戶人家正是在月光下歡聚一堂,伴著星星之火。那是一個多麼祥和的小院啊!褐紅色的木地板之上支撐著一張復古式雞翅木圓桌,桌旁又是六張圓凳。木地板上立著兩尊白瓷瓶,瓷瓶上畫著國色天香的牡丹,瓶中又是一束美人蕉,顯得格外雅緻。花瓶旁一條淙淙流動,彎曲迂迴,宛如一條玻璃帶子的溪流再院中盤旋。自假山上流下,而後又入潭中,叮咚聲不絕。

  圓桌之上,已經擺好了食物:有六個月餅,半個西瓜,一個柚子,六個蘋果,幾根香蕉,三個小甜瓜,一罈桂花酒。待到月亮露出全貌,他們一同跪在地上,向月亮磕頭。看到這裡,我才明白,他們是在祭月。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中秋賞月,祭月是中秋活動的重要內容,在民間表達了人們祈求的團團圓圓的美好願望。當明月在東方冉冉升起的時候,人們便設案於庭院,祭拜月亮,供品以月餅為主,另加瓜果之類,特別是柚子是不可少的,祭品多具圓形,是取團圓之意。祭畢,家人團坐,飲桂花酒,吃月餅,賞月亮,講述有關月亮的故事,比如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等。

  待到祭月完後,他們又端出幾杯飲料來。兩個大人,兩個小孩,兩個老人圍著圓桌坐好,一個大人端起手中的飲料,說:“今天是中秋節,是閤家歡聚的日子,祝爸媽壽比南山,我和見山白頭偕老,豆豆和冉冉永遠快樂!”這一通話說完,大家都站起身來,舉起手中的飲料,低聲道:“乾杯!”說著,每個人都“咕嘟咕嘟”一口氣把飲料喝完,坐下了。“好了,吃吧。”那人又說。於是,大家都吃了起來。院子裡的歡聲笑語打破了寂靜,他們邊說邊吃,孩子們更是開懷大笑……月光照射在水面上,使溪流波光粼粼。

  這一刻,我想起了春節的時候,那股子熱鬧勁兒:親戚們從祖國的天涯海角趕來,在西安與我們匯聚一堂,共度良宵。我們在姥姥家慶祝著嶄新的一年的到來,大人們在那邊打撲克牌,我們又在這邊看電視。做麻花的場景就別提啦!呵,我,姐姐,表姐,表哥,舅媽圍在桌旁搓麻花,有說有笑;姥姥和媽媽擀麵,姥爺和小舅舅炸麻花,聊得熱火朝天;而大舅舅則遊手好閒,在客廳看電視。那會兒,大家開開心心地幹活,不時從之中爆發出笑聲……但現在,卻是這樣冷清!再也不會那樣開心了。客廳內的電視依舊響聲不斷,很熱鬧似的,但真的熱鬧嗎?

  過了很久,夜終於迴歸平靜,那麼靜,那麼靜。

  夜深了,人們睡了,小藝術家們還在歌唱,但願永遠是這一天,這美好的中秋之夜。

  啊,可愛的中秋節,你的好是團圓,你的美是月圓,你的香是月餅圓!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中秋節的第二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在這一天裡,我們幹了很多活,打棗、挖花生、摘玉米,這些有趣的經歷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南樂縣梁村,我們到達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午了。我一下車,奶奶便熱情地迎接我們。我們進屋後就把過節的禮品都拿了出來,奶奶見了十分高興,她也把月餅、蘋果、梨拿出來招待我們。我們一邊吃一邊聊,不一會兒,爺爺、姑姑和姑父就從地裡回到了家。奶奶說,現在家裡的棗長熟了,你們去打棗吧。媽媽問我去不去打棗。打棗?我當然去了!

  我們興奮地上了三輪摩托車,向我們的另一個院子奔去。一起去打棗的有爸爸、媽媽、姑姑、姑父。一路上非常顛簸,我一直緊緊地抓住扶手,感覺坐車走這樣的路真有趣。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進了那扇矮矮的門,一棵高高的棗樹和滿地的紅棗映入眼簾。我們發現地上的棗都已經爛了,都是被蟲子吃了或是颳風落下來的。我們便把地上的棗都掃到了一邊,把場地打掃乾淨。姑父用事先準備好的鉤子搖晃著樹枝,”譁——“”啪——“,棗如雨點般掉了下來。可是,我們發現掉下來的棗依然沒有幾顆好棗。爸爸說:”先掉下來的都是壞棗,後掉下來的才是好棗。“果然,搖了幾次後就掉下來許多紅綠相間、個頭很大的棗。我們看見後,就連忙撿起,真是忙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本來空空的袋子就鼓了起來。這棵樹的棗摘完後,我們就換了一棵。這棵樹比較高,並且搖下來的許多棗都在房頂上,爸爸和姑父決定到屋頂上去。爸爸在屋頂上撿棗,姑父繼續用鐵鉤子搖樹枝,”啪啪啪“哇,可真多!我們不停地撿啊撿,姑父不停地搖啊搖,這次真是大豐收啊!直到撿完,兩個袋子已經變得胖胖的了。我們又去了另一個院子,那裡讓我們大吃一驚,地上的棗好多都是好的,我們顧不得多想,趕緊撿棗。經過搖、撿,我們帶著許許多多的棗回去了。

  下午,我和爸爸媽媽、姑父、爺爺去地裡挖花生吃。下了車,爺爺舉起鐵鍬往花生的根部用力一挖,再一翻,花生就出來了。我學著爸爸的樣子,抓住花生的葉子,把花生上面的土抖掉,然後把花生摘下來放在袋子裡。這些花生中有些還長得很嫩,還沒有長成果實,我們就不要了。過了一會兒,感覺累了,我就會在陰涼的地

  方坐下來,吃一顆花生。新鮮的花生真好吃啊!好吃得讓我停不住口。到該回家的時候了,我還順便拿了幾顆花生吃,因為它實在太好吃了。

  回到家裡,我們又去地裡摘玉米。這塊玉米地在一條河岸的上方,我們從河灘上開車進去的。剛開始,我和媽媽只是在玉米地的外沿摘玉米,後來我們就往地裡去了。裡面密密麻麻的都是玉米棒子,讓你一進去就分不清東西南北了,像一個迷宮。我進去後,和媽媽一起摘。摘玉米也需要一定的力氣,我剛開始總是摘不好,但是我越摘越好,越摘越熟練,我和媽媽很快就摘滿了一大袋子。媽媽要去拿一個袋子,我們繼續摘玉米,摘著摘著,便回到了地頭上。這時候,我發現姑父和爺爺已經用繩子把袋子繫好,把整袋的玉米推到了河灘下面。我也開始了,爸爸把袋子繫好後,我輕輕一推,袋子就下去了。它一會兒橫著,一會兒豎著,一會兒躺著,一會兒又跳起來,真有趣!一切都完畢後,我們再到河灘下把玉米裝上車,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轉眼間一天就過了,這一天既充實又有趣,我和爸爸媽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老家,我心裡暗暗想到,明年秋天我一定還來老家。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兔爺兒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

  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裡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遊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裡看到了一隻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裡,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8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此後,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

  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為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唐高祖時,李靖出征突厥,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拿胡餅指著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群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

  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朝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製為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狀元”: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為“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為“探花”。而後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碼最多,即為狀元,吃大塊;依次為榜眼、探花,遊戲取樂。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 篇9

  兒時,常常唱這樣的一首歌謠:“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構想起來在腦袋裡就會有一副圖畫:“在一個有著明亮的大月亮的中秋夜裡,在一座小房子裡,有一位年邁的老爺爺正在為他的小孫女打月餅,這樣看來在這間小房子裡,凝聚了多少親情、多少愛呀!

  雅從小都在爺爺的呵護下長大,雅的父母在雅兩歲的時候便外出打工,以便養家。於是年幼的雅,便被寄養在了爺爺家。

  雅的奶奶很忙,幾乎每一天都奔波在廚房和菜園子之間。在雅幼小的心裡,奶奶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了,雅的爺爺也很忙,不過,和奶奶不同的是,爺爺會在每天下班之後,抽出時間來陪雅,而雅最盼望的,也就是爺爺下班了。

  每天爺爺下班回家時,總會先抱起從屋裡匆匆跑出來的雅,然後再在雅那粉紅色的小臉蛋上親一口,說:“想死爺爺了,每天下午,爺爺都會教雅玩很多很多的遊戲,有放風箏、畫圖畫、疊飛機等“,每天的這個時候,就是雅最快樂的時候了。

  每個週末,爺爺不上班,於是,他便會帶雅去爬山。在山上,他會摘一起很漂亮的小花、小草,再把它們紡織成一個個精美的玩具給雅,這時,雅就會高興的圍著爺爺跳個不停。

  雅的父母很少回家,只是在每年過年的時候回一次家,過完年就出去打工了,雅對父母越來越陌生,在雅幼小的心靈裡,爺爺就是自己的爸爸,奶奶就是自己的媽媽,不過,和奶奶不同的是,爺爺也是雅的朋友。

  後來,雅上了小學,再後來,雅上了中學。在生活中,爺爺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做一個能為這個社會做貢獻的人;在學習中,爺爺同樣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解那些複雜的證明題,雅常常在心中念:“爺爺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良師益友!

  日子就這樣平淡而又充實的過著,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神福。雅的爺爺忽然在一次體檢時被查出得了肝癌。

  雅的爺爺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雅,因為,他不想因此讓雅不開心,他不想因此讓雅耽誤學習;他更不想因此讓雅對生活失去信心。

  可,雅還是知道了這一切,因為,爺爺已經臥不起,雅的心裡明白,爺爺可能活不長了,可,中秋節快要到了,雅希望能和爺爺一起再在人間過這個屬於爺爺的最後的一箇中秋節。

  雅每次放學了都會守在爺爺身邊,跟爺爺彙報自己每一天的學習情況。爺爺的臉色雖然已經蠟黃,肝雖然已經疼的歷害,但,他卻仍然強忍著疼痛,面帶微笑的聽雅講述這一切。

  中秋節一天一天的臨近了,雅的心情也一天一天的繃緊了,因為,爺爺的精神已經一天比一天差。

  每次當雅掉了捷毛,她都會小心翼翼的用捷毛許一個心願,希望自己的願望能實現。

  終於等到了中秋節的前一天晚上,雅寸步不離的守著爺爺,一分一秋的計算闐時間,“快了,快了雅叫道,當時鐘敲十二點的鐘聲時,雅哭了,因為,她的願望實現了。

  她握著爺爺手,看著爺爺,爺爺忽然笑了,嘴裡堅難的吐出了幾個字“中秋節到了,雅聽完後點點頭,撲到爺爺的胸前哭了。

  可,就在這天清晨5點,爺爺去世了,雅趴在爺爺的胸前嚎啕大哭。往事全在腦海中浮現,摘野花、疊飛機、放風箏。

  這最後的一箇中秋節,成了雅終生難忘的中秋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