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3000字(精選7篇)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3000字(精選7篇)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暴露了出來。“空巢”現象是近幾年出現的比較顯著的社會問題。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3000字(精選7篇),歡迎大家檢視。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篇1

  隨著社會注意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與此相關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其中尤以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突出。在大學裡,我決定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探討“空巢”出現的原因。我相信,透過對社會問題的調查研究,可以培養我關注社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嘗試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對於我們大學生社會行為能力的培養,發現、研究、並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好處,所以我決定進行大學生涯的第一次關於“空巢老人”現象的社會實踐調查。

  一、社會“空巢”現象概述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暴露了出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儘管近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世界頭號速度的高速增長,但與此相輔相成,理應配套發展建設的社會主義文化、法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現的財富分配問題的解決卻沒有很好的適應當下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現實,這就進一步催生了社會問題的產生,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由這兩者脫節所引起的。

  (一)“空巢”現象是近幾年出現的比較顯著的社會問題。“空巢”是指家庭中出現的由於子女外出而家中無人的現象,“空巢”老人是由於子女外出而只將父母留於家中,造成老人無人奉養的現象。

  (二)“空巢”現象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由於我國長期的經濟發展格局所造成的。

  (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決定為新中國規劃了一份嶄新的藍圖,從此中國決定改革開放,東部、中部、西部、的經濟都有了巨大的發展,但是也造成了,東、中、西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越來越大,東部地區由於顯著的地緣優勢,在經濟上展現出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而西部和中部由於深居內陸,基礎設施差等原因而喪失了同東部地區競爭的地位,這也就造成了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總量的巨大差異,而“空巢”現象的產生與這一發展結果直接相關,隨著東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更多的工作機會,有更好的教育、醫療、生活條件,越來越越多的年輕人為了追尋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待遇,開始想東中部遷移,而這一現象就造成了“空巢”家庭的產生。

  二、“空巢”現象分析

  透過查閱資料我得知“空巢”家庭多集中於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例如西南、西北、華北等地,其中尤以甘肅、雲南、山西、貴州、青海等省份居多。而這也從一個側面佐證了以上的結論,這些地區基本上都處於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為滯後,因為本地的工作機會少,工資水平較之東部地區低,於是,很多一些人便將家庭託付於年邁的家中老人,隻身前往東部或其他經濟發達薪資較高地區尋找工作。

  (一)“空巢”現象的出現應當說不是人們的本意,很多家庭,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其中還有很多人在外地成了家,這無形中便將老家中的生活負擔寄予家中老人身上,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的是,大多數在家中“留守”的老人們已經很年邁了,讓他們照看本已窮困的家是非常不容易的,況且,老人們的身體大多不好,一旦出現一些急性的疾病,那麼後果就很嚴重了。而這一點也是“空巢”家庭讓很多人感到痛心的原因之一。子女們長期在外,只能在經濟上給與家中父母一些支援,但老人們需要的真的不僅僅是這些。

  (二)根據我的一些調查,我所在的省由於處於西部地區,“空巢”家庭不在少數,“空巢”家庭是缺乏溫暖,缺乏關愛的家庭,在家庭生活中,老人需獨立承擔家務瑣事,使老人本就虛弱的身體更加的不堪重負,更為令人擔心的是,老人由於長期缺乏來自家庭的溫暖,更使老人變得少言寡語,精神狀態不佳。

  三、社會“空巢”現象的弊端

  “空巢”家庭對於老人的傷害是巨大的。

  (一)早前,媒體曾報道貴州省的一戶家庭所發生的慘劇:一位老人在家中突發心臟病,因無人照料而死於家中,幾個月後才被人發現。事後調查發現,老人的子女長期在外,老人在獨自在家中。這個家庭是典型的“空巢”家庭,然而這僅僅是中國成千上萬戶“空巢”家庭中的一個縮影。眾多的“空巢”老人因為子女不在身邊,做飯,家務等瑣碎事物都必須由老人親自來做,甚至是生病了也要去自己看醫生,若是出現一些急性病(高血壓、心臟病)則很難得到及時的救治。

  一方面,眾多的“空巢”家庭分佈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交通不便,醫療條件差,大多數的“空巢”老人生病都不能就近就醫,而造成的病情延誤往往造成嚴重後果。同時,不能忽視的是,“空巢”老人們的心理及精神狀況也因為長期缺乏來自親人的關心和照料而不容樂觀。長年累月的孤獨,石老人開始越來越少和人交流,人是社會化的產物,需要不斷的與外界交流獲取資訊才能得到生活的樂趣。科學家曾做過實驗,將一個人長期禁閉於一個封閉的空間內,不能與任何人交流,參與試驗的人無一能忍受孤獨寂寞的煎熬,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那些長期孤獨寂寞的老人們每天都在忍受孤獨的痛苦,精神狀態自然不好,長期下去,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何談幸福的晚年?

  另一方面,與“空巢”家庭相似的是,中國有了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這同時也是“空巢”家庭的另一個惡果。外出的打工的年輕父母將孩子寄給老人看養,而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由於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容易變的自私,冷漠,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成長的陰影,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二)值得欣慰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了“空巢”家庭對老人孩子的傷害,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行動起來,也有部分在外務工的青年人嘗試在家鄉尋找工作,以便照顧老人和孩子。當然“空巢”現象的解決也不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依靠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減少和消除“空巢”家庭的產生。

  四、解決“空巢”現象的措施

  (一)前文提到,“空巢”現象的產生是當下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結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應該採取多方面的措施。

  1、在經濟層面上:一定要注意發揮“先富帶後富”的作用,不論是地區經濟、個人、還是從經濟實體上說都是非常必要的。應該注意均衡發展西、中、東部地區的經濟,最佳化經濟發展格局,提高中西部地區對外資的吸引力,大力推動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淨化投資環境,挖掘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資源和潛力,提高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從而在根本上解決空巢問題。當然這將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絕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實施。同時,在社會主義分配製度上,應保持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陪制度,堅持進行社會主義改革,縮小社會收入差距。

  2、在政策層面上:政府應當給予中西部地區一些政策支援,給予中西部地區一些合理的政策傾斜,例如在十八大上獲得透過的允許農民將土地進行流轉的問題,這一政策很好的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外流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空巢”家庭的產生。

  3、透過以上的種種措施來逐步解決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從而解決“空巢”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給予老人們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五、總結

  儘管這是我大學生活的第一次社會實踐,肯定還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相信,透過對“空巢“現象的認真分析我加深了對社會問題的認識,提高了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回想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學到了很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在學校裡是學不到的。

  知識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猶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這次透過對“空巢“現象得的研究,對我來說很陌生,但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瞭解,才能更好地應用於工作中。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後我要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篇2

  摘要:智慧財產權是市場競爭的核心武器,大學生在創業期,因智慧財產權糾紛導致創業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是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忽視對智慧財產權風險的關注。文章對創業不同階段存在的智慧財產權風險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風險防範教育對策,以期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智慧財產權風險;對策

  智慧財產權風險,是指智慧財產權在創造、保護、運用、管理環節,出現智慧財產權侵權、洩露、流失、價值的減少等一系列現象。大多情況是指智慧財產權侵權風險。為了更好地解決就業問題,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大學生成功創業是黨和政府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然而,在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往往會因智慧財產權風險問題導致創業失敗。因此正確認識智慧財產權風險並採取有效措施防範與應對,對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創業期智慧財產權風險類別

  (一)大學生創業起步階段

  1、創業大賽投資風險。

  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高校興起了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目標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活動,此後,創業大賽逐漸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重要途徑。而創業大賽通常採用風險投資運作模式,其中涉及的技術資訊和技術秘密會否洩露往往影響到以後創業的成敗。

  2、仿造侵權風險。

  創業起步階段,由於多數大學生經濟薄弱,他們多會選擇一些低成本、高盈利的創業方式,如仿造。當然,隨之而來的智慧財產權侵權風險則難以規避。我們不難看到市場中的各種山寨手機、精仿鞋、高仿包,會因侵犯他人商標權、外觀設計專利權等而惹上官司。另外,傍名牌的背後,凸顯的是誠信的缺失、品牌意識的薄弱和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輕視。

  3、加盟形式風險。

  加盟包括自願加盟、委託加盟、特許加盟和免費加盟。加盟是指加盟總部將自己擁有的一些品牌授權給加盟店使用,並向其收取各種經費,如加盟金、權利金和保證金等。而這些經費中相對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智慧財產權的“許可”。加盟成功後,加盟店便依法獲得了加盟總部的相關商標、專利和非專利技術的許可使用權。但是,多數大學生創業僅僅滿足於加盟主提供的一些基本服務,並對其過度信任,忽略了雙方相關智慧財產權權屬的約定,一旦發生權屬糾紛,往往因舉證困難而自食苦果。

  (二)大學生創業初期階段

  1、出資風險。

  大學生創業初期主要採取公司制企業組織形式。智慧財產權作為一種出資形式,有其自身固有的風險。首先,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均有法定有效期,隨著時間的遷移,其出資價值將大打折扣。其次,智慧財產權的價值易變,就專利來說,隨著技術的研發,新的技術產生後,先前專利便會貶值。商標價值的不確定性則使其隱藏的風險更加明顯,品牌的樹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其毀滅卻是一瞬間的。另一方面常因權屬不清或存在權利瑕疵而具有多種多樣的風險。出資方要儘可能確保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成果的合法性和完整性,但凡存在權屬爭議,都將或多或少影響出資的成立。另外,智慧財產權出資在價值評估方面也存在較多風險。

  2、商標風險。

  大學生創業初期,商標意識不強,忽視商標註冊,產品在市場上形成一定影響力後再去註冊商標,可能商標已被搶注,反過來被搶注者起訴商標侵權。

  (三)大學生創業發展階段

  1、被他人侵權風險。

  隨著企業逐漸的發展壯大,當技術和產品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競爭力或影響力時,就會出現各種仿製品、山寨產品,其憑藉價格優勢在銷售市場和目標市場上所佔的份額逐漸變大,出現他人侵權,而有些競爭者會採取專利無效、商標撤銷等策略來維護他們的利益,此時能否及時蒐集證據,提起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是大學生創業時需要考慮的。

  2、新產品研發風險。

  隨著創業不斷髮展,為了保持更好的競爭態勢,創業者需要不斷推陳出新,開發新產品。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包括採購風險和研發風險。一方面,在採購合同中忽視約定智慧財產權免責條款,導致所採購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是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的商品。另一方面,技術人員在研發過程中不能進行有效專利檢索、專利分析,及時瞭解技術前沿,造成人力、財力浪費。

  3、智慧財產權管理風險。

  智慧財產權管理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權利管理。企業尚未配備相關人員對現有和潛在智慧財產權進行系統的管理,導致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混亂。二是人員管理。企業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沒有進行過盡職調查,對於新入職員工未簽訂保密協議,對於離職員工未簽署競業禁止協議等保密措施。

  (四)大學生創業成熟階段

  1、涉外智慧財產權風險。

  隨著企業的轉型升級,在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因自身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淡薄,未進行可行性分析。例如,企業在出口產品時忽略了海外智慧財產權申請的重要性,導致本企業技術在產品的出口目的國被事先申請專利,亦或因未對目標國進行專利資訊的檢索與分析,導致企業產品出口時侵犯他國專利技術。

  2、智慧財產權佈局風險。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競爭的方式越來越多元,技術競爭和標準競爭尤為突出。大學生創業發展到成熟階段後,產品、市場、企業已具一定規模,此時要制定企業智慧財產權戰略,做好智慧財產權佈局。

  二、大學生創業期智慧財產權風險防範與應對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是政府政策關注度不夠、智慧財產權維權機制有待完善。政府對於大學生創業中智慧財產權方面的政策支援力度還不夠。少數省份諸如湖南、江蘇等出臺了有關大學生創業申請專利、商標、版權費用的補貼。此外,科學有效的智慧財產權維權機制也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期智慧財產權風險防範與應對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是大學生智慧財產權教育的缺位。智慧財產權教育包括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傳統的教育模式多注重智慧財產權專業教育,智慧財產權作為專業必修課只針對法學專業開設,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智慧財產權只有與其他學科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與我國複合型人才培養的現實需要相適應。

  三是同行競爭者的排擠。大學生新開辦的企業必然會受到同類企業的排擠。反映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為了擴大自己的競爭優勢,遏制競爭對手的發展,在智慧財產權方面會給新設企業設立障礙。大學生在自主創業的過程中,一方面由於缺乏系統的智慧財產權理論學習,另一方面又由於急功近利,很容易步入他人智慧財產權雷區,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四是智慧財產權中介機構服務意識不強。智慧財產權是知識轉化為財富的有力工具。大學生創業離不開智慧財產權中介服務,但是目前中介機構主動服務意識不強,也是導致大學生創業中智慧財產權風險增加的因素。

  三、大學生創業期智慧財產權風險教育對策

  (一)加強大學生創業的智慧財產權政策導向,完善法律機制

  政府在制定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時,應該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援。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醒大學生在創業的同時,注重對自身企業進行智慧財產權風險的預警和預控;而且也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創立的新企業的扶持,避免涉入智慧財產權糾紛而導致企業舉步維艱。此外,完善相關法律機制,改變我國智慧財產權侵權容易維權難的現狀,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能夠及時維權、高效維權。

  (二)構建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為導向的智慧財產權普及教育體系

  1、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基礎,堅持素質教育導向性原則。

  智慧財產權普及教育是將通識教育、素質教育面向非法學專業大學生開展,不同於傳統智慧財產權專業教育的是:它旨在透過智慧財產權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從而構建大學生的智慧財產權基本素養,全方位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創新創業素質。

  2、開展智慧財產權普及教育,堅持因材施教原則。

  智慧財產權普及教育應與專業教育相融合。智慧財產權普及教育要依據不同學科背景,富有針對性地將智慧財產權教學融入專業教育中。例如,對理工科專業背景的學生要注重其專利檢索、專利資訊運用、專利分析、專利申請等相關能力的培養;而文科類學生與版權、商標聯絡更為緊密,應重點傳授版權、商標領域的知識。

  3、拓展教育渠道,探索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

  為了更好支援大學生創業,提高創業的成功率,高校應採取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強化大學生智慧財產權實踐能力。如透過聘請實務專家進課堂、組織學生進企業、智慧財產權技能大賽等形式,定期聘請校外專家給以專業性的指導,促進創業學生智慧財產權實踐能力的提升,進一步增強智慧財產權觀念,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

  (三)強化大學生智慧財產權能力

  1、智慧財產權創造能力。

  大學生創業之前可以透過旁聽、自學或者充分利用高校智慧財產權線上開放課程,系統地學習智慧財產權理論與實踐知識,輔助技術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取得智慧財產權成果。要掌握智慧財產權必備知識,並順應時代發展,瞭解市場,掌握技術前沿,提高智慧財產權創造能力。

  2、智慧財產權運用能力。

  智慧財產權的價值在於運用,加速智慧財產權運用,促進智慧財產權與經濟發展的融合,實現智慧財產權價值是我國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的重要一環。隨著企業的成立和逐步發展壯大,創業者在進行技術創新的同時還要注重智慧財產權的運用,如智慧財產權的轉化、許可、轉讓等。

  3、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管理能力。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會面對各種誘惑與競爭,難免會因追求暴利而淌上侵犯他人專有權利的汙水,或者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成果因未及時採取保護措施而被他人侵犯,因此在創業過程中要提高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文光,李堯遠.吸收能力、智慧財產權風險與產品創新績效[J].科研管理,2016,(6).

  [2]張項民.基於創業的智慧財產權管理與設計[J].科技創業月刊,2009,(4).

  [3][4]王宇紅.論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與高校智慧財產權普及教育[J].就業調研,2012,(4).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篇3

  [摘要]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當代大學生應積極履行的義務,重視傳統文化教育是現代社會對各大院校提出的全新要求,應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大學生受到良好薰陶以此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基於此,本文分析了當前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總結出其具體表現在缺乏人文教育、追求功利主義以及道德精神匱乏等方面,據此,透過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在網路中加強傳統文化、在社會中突顯出傳統文化三個維度,提出了以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路徑,旨在全方位提升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人文素養;現狀;提升路徑

  引言

  中華傳統文化在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秀文化,有著顯著的民族性特徵,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蘊藏著深厚的精神內涵,並在不斷繼承發展中,衍生出更多全新的思想文化,始終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充分彰顯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其以不同的方式及形態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且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甚至主宰著世界文明,我國傳統文化強調的是高尚的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質、優秀的個人修養,對於教育方面,則重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高校應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教育,藉此來不斷提升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

  (一)缺乏人文教育

  自國家建立以來,高等教育逐漸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尤其是思想政治及道德水平教育,在建國初期,所培養出的優秀人才都相繼成為了國家的有用之才,他們憑藉自身豐富的學識,在良好的品質基礎上,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創新,為國家的發展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在那一時期的大學生是社會人人尊重、崇拜的人物。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不斷增長,社會形態發生了巨大轉變,進而導致大學生的思想及價值觀也發生的相應的變化,各大院校將自身培養優秀人才的責任變成為專項人才的組織,從某種程度上,即將高等教育同化成職業教育,特別是在課程體系構建及具體安排上,更加充分驗證這一點。

  當前許多院校均以專業課程教育為主,過於重視專業基礎理論及能力的教育,這種片面化的課程體系,導致當代大學生並未真正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完整,也讓學生產生了錯誤的觀念,忽視人文教育、重視科技的科恆編,讓各大院校在發展過程中,許多工作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進而致使當代大學生整體人文素養較低。

  (二)追求功利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革與發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有效改善,充足的物質生活滿足了人們心中的物質需求,進而對金錢較為看重,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功利主義,且逐漸出持續惡化的趨勢,而社會的這種不良思想浪潮對當代大學生也造成了負面影響,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在專業的選擇上,許多大學生並不是從自身的興趣愛好上出發,而更多考慮的是所選專業的實用性,甚至有些學生在高考填寫志願時,就已開始想到將來的就業問題,這樣過於現實、急於求成、操之過急的思想,讓當前的大學生過分注重自身利益與短暫利益,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將學習的重點全部放在將來良好的工作崗位上,進而嚴重忽視了個人道德建設,品質及素養的發展,造成價值觀取向偏離正常軌道,個人主義愈發明顯,價值觀也越來越趨向於功利化,個人理想或是目標也更加短期,失去堅定信念,青春活力、心懷夢想等這些大學生應具備的特質正逐漸消失,缺乏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更沒有從日常行為上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人文素養更成為了無稽之談。若長時間維持這種現狀,必然對大學生將來的發展埋下安全隱患,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無法挽回的事件發生,影響整體社會的發展。

  (三)道德精神匱乏

  社會建設發展的需求、教育革新對個性的過分追求,在這樣的轉型時期,人們的思維模式、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等也在經歷著不同程度的轉型,因而就需要對其進行重建及改善。但並不能為了推動改革而失去原則與理智,否定社會道德水平較低的事實,更不能逃避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缺乏的現狀。雖然在學校中存在許多成績優異的學生,但卻不能因成績出色而忽視學生道德素養下降的情況,應正視當前學校中各種不道德行為、不文明語言、隨意逃作弊小抄、打架鬥毆、思想極端等現象,都是大學生缺乏人文素養的具體表現,而缺少團結協作精神、獨來獨往、嘲笑他人、缺乏信任、待人冷漠、沒有社會責任感等,則是大學生過於注重個人感受的表現。突顯個性並不意味著要我行我素、不考慮集體感受,更不能代表捨棄傳統美德及優秀品質。學生的素質主要包含道德及能力兩方面,其中道德可以將其視為責任,對社會及其他人的責任,若當代大學生缺乏責任心,將來便無法在社會中立足。故此,在追求個性、與眾不同的現代社會中,各大院校應充分重視學生素養及道德建設,培養集體意識,強化人文素養。

  二、以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路徑

  (一)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當前,只有少數院校建立了專門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大學生的中文能力存在嚴重不足。

  許多學生可以運用熟練的英語進行交流,但卻無法利用成語及華麗的辭藻寫出優秀的中文作文,對文言文更是沒有任何興趣可言。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根基,更是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的基礎,因此,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應積極努力學習傳統文化,勇於承擔自身的責任,主動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髓,院校應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學校的發展建設有機結合。大學生應充分掌握傳統文化,瞭解其中的思想內涵,熱愛本國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是歷史長期發展下的產物,不僅包含實物方面的漢字的具象化的載體,同時也含有許多思想上、精神上的抽象化載體,比如氣氛、環境、心理情緒等。

  作為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文化精髓,在各大院校中,大學生應主動弘揚傳統文化,而學校在課程編排上,也應增加相應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將其作為選修與必修課,並加強管理,規定適當的學分,並安排專業的教師,採取有效教學措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閱讀經典名著,全方位的深入瞭解傳統文化,真正提高傳統文化教育地位。此外,也要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去,營造濃厚的校園氛圍。

  (二)在網路中加強傳統文化

  雖然大學生人文素養不足、對傳統文化了解甚少,對他們未來的額就業不會造成較大影響,但在工作過程中,將會阻礙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在當前網際網路時代,各大院校在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時,也應積極利用先進的網路資訊科技,最大化發揮網路平臺的作用,地區教育部門可以成立專門管理小組,提供一定的人力與物力推動傳統文化教育的網路化發展,以傳統教育體系為平臺,搶佔網路教育陣地,加大傳統文化的宣傳與推廣力度,讓學生在自由、舒適的氛圍下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的有關內容。在計算機刊物中的市場調研報告顯示:我國當前在網路資訊的整體輸入量僅佔世界的0.2%,其中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輸入更是寥寥無幾。而美國卻高達90%以上,這些西方國家有效利用了網路優勢,並不斷加快本土文化及思想形態在網路中的宣傳,外來文化這樣迅猛的湧來,各大院校應深刻意識到網路教育對大學生的重要影響,因而應全面加強網路傳統文化教育,推動其網路化發展。此外,這樣的教育模式也要摒棄傳統的灌輸式,面向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應注重教育內容及方法的創新性,加強師生網路交流,真正實現依託於網路,潛移默化的不斷豐富學生傳統文化知識體系,使他們受到良好的文化薰陶,進而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在社會中突顯傳統文化

  目前,許多西方國家開始對中華民族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對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展開了深入探究,國外許多高校還為此專門成立了孔子學院,主要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而相比西方國家的熱情,我國大學生卻對傳統文化興趣不高,認為其枯燥乏味,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距離較遠,在社會當中也沒有較好的外部環境加以薰陶,導致當代大學生只關注新潮的事物,追求物質享受。社會文化環境對於適應能力較強的大學生而言,到處都充滿了神奇與未知,他們渴望親自去探索,主動去了解這個社會、感受一切他們為止好奇的事物,因此,傳統文化的教育除了學校的努力,同時更需要社會的支援與配合,社會各種有效資源也應積極加入到傳統文化教育當中,共同育人。傳統文化中的深厚底蘊、特色服飾、飲食以及值得讚揚的精神,無時無刻的不圍繞在每個人身上。我國大量的歷史著作也同樣蘊藏著鮮明的傳統文化、民族精神及思想。因此,可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具體作品有機結合,利用文字進一步感染更多的學生,轉變他們的思想形態,充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三、結語

  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充分加強並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來培養及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對於繼承中華傳美德、增強傳統文化內涵、提高我國世界競爭力以及和社會的建設等有著積極的作用。只有學校真正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從中汲取文化精髓,不斷豐富及完善我國傳統文化,才能真正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加強他們的文化累積,為民族的繁榮、祖國的偉大復興培養有效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燕.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3(1):107-110.

  [2]李小俊,王海東.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J].才智,2014(2):155.

  [3]劉蘊蓮,賀文婷.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高職學生人文素養養成研究[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1):31-34.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篇4

  論文摘要:這是一篇關於我這個暑假在四川閬中的一次教師體驗,在這次社會實踐過程中,我收穫到了許多。首先,切身體會到了當老師的不易。要忍受學生的調皮和吵鬧,還要每晚備課到一兩點。然後,我由最初的懵懂害怕,懷疑,到後來的進步,我為自己的蛻變感到驕傲!剛開始我害怕自己的學生看不起自己,相處下來,他們喜歡上了我,喜歡我的課。雖然這當中有些不愉快,但我還是要告訴自己:我是老師!鼓勵自己上完課。最後,有生活中很多看似艱難的事,只要敢於嘗試,一切都會變得很簡單。相信自己!我們要相信,不要懷疑!要多做才能有所得!

  關鍵字:家教、閬中、備課、壓力

  一、招生前期的艱難

  這個假期對我來說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因為我自己都不曾相信我能走到這一步。這個假期開始時,本打算和同學合作辦一個假期培訓班,我們還列印了傳單,貼了傳單,就差去學校宣講了,但最後因為招生情況不太好,我們不得不暫時放棄,雖然這次失敗了,但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我能勇敢地去做我想做的事,能丟下所謂的面子在人前去做事,我比大多數同齡人進步了,我敢於去嘗試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後來我又去面試一個教育培訓機構併成功地被錄取了,我來到了南充的閬中,一個美麗的古鎮,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教師生涯。

  (一)招生時的艱難

  剛開始是招生階段,我們負責監督,每天帶領發單員到指定地點,這我學到了,以後還需早點發傳單招生,後來就是擺點,穿著正裝,在一個人流量較大的廣場擺點,然後等人來諮詢,這也是招生後期的一個環節,第一次在那麼多人面前坐著,擺出迷死人的笑容,覺得挺新鮮的,但不覺得很丟臉面,相反還很自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鍛鍊了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也明白努力做事只會把事做多,而用心做事才會把事做好。

  (二)慘不忍睹的住宿條件

  在招生的十幾天裡,我們住宿條件很艱難,睡在地上不說,還蓋黑心棉!在那幾天時間裡,我們心裡很苦,我們就像背井離鄉的孩子,生活的苦難似乎一下降臨在我們身上,晚上真的好想哭,但現在不吃苦,以後畢業怎麼辦?我們只有忍,而且主管房子也沒租好,一時就只好住在辦學處,,晚上鋪開席子和棉絮睡覺,白天把東西又打包好,很是麻煩。就是因為房子的問題,還和主管鬧起來了,差點有個同學就此離開,我們很珍惜這段時間的友誼,大家左勸右勸才把她勸住了。正因如此,主管才給我們找房子,否則還不知道拖到什麼時候,所以人要懂得時刻維護自身利益。

  (三)現實的殘酷

  之前還有一個小插曲,我們共來了10位教師,但總部說只留8位,也就是有兩位會被淘汰掉!經過現場試講,最終淘汰了兩位,一位是剛才來的,一位是1號就來了的,但還是把人家淘汰了,這個社會就如此殘酷,你弱,就給別人下手的機會。因為現場只有我和另一位同學是分別教初高中英語的,就毫無疑問地被留下來了。內心裡很是得意了一下,這種被重視的感覺很好,因為我沒有經過激烈的競爭就被留下來了,對這成就不是很興奮,畢竟,我希望自己是憑實力留下來的(當然自己還是有實力的)。我共教五個班,一共有42個學生,8月12號我們正式開課了,我上午兩節課,下午三節課。

  二、當老師時的挑戰

  (一)第一節課的不安

  剛開始時,我就是一隻菜鳥,很緊張,甚至還害怕那些學生。我們頭晚上為了第二天的課,備課到凌晨1、2點,因為是第一天見自己的第一批學生,難免緊張,又不能讓那些學生小瞧了自己,必須淡定,我們在心裡默唸:過了第一天就好,就有經驗了,萬事開頭難。第一天下來,雖然有五節課,但發現上完課,it s so easy!真的是越害怕的事就越要去做,克服恐懼的方法就是馬上行動。

  (二)學生的刁難

  在教學時間裡,我慢慢地體會當老師的不易,每晚都要備課到很晚,我們從來就沒在12點之前睡覺,因為是跨年級教學,每個年級的課要準備充分。記得第一天上完升初二的課,一個同學大膽說我根本就沒教學經驗,我頓時很尷尬,我能怎麼說呢,我只有讓他們把對我的意見寫下來交給我,或是告訴助理,這才避免第一天的尷尬狀況,看來實力很重要,其他老師也遇到相似情況,據說有些學生英語能考120多分也來補課,還刁難老師。真的是,害得我們壓力很大,我們調侃道,以後招生時說明只收差生。後來,我們為了增加他們的壓力,在內容上難度加大了點,這才在他們面前樹立了威信。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當老師的不給學生來個敲山鎮虎,還不把我們老師放在眼裡了。當然,我們自己得有自信心,不能因為學生的三言兩語,我們自己就被打擊到了。但我所教的升初三a班的學生大部分是好成績,他們卻沒有很自傲,也並沒有瞧不起老師的意思,我感到很欣慰。

  (三)教師的壓力

  1、備課內容難以記住。第一週,我是如履薄冰,背的課儘量能背住,萬一在課堂上記不住,豈不是很丟臉,而且我認為最好不要看備課本,那會讓同學看不起。我慢慢發現其實自己有當老師的範,也很有天賦,現場舉例也很恰當,我頓時喜歡老師這個職業了。最令我期待的課就是升初一的英語課。我為了培養他們對英語的愛好,興趣教學。比如在教他們音標時,把我之前在一個教育培訓機構學到的音標操教給他們,還教音標歌。孩子們都是笑著離開課堂的,看著他們的笑容,我自己也樂在其中,孩子們也都很開心,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我的初一英語課了,而我也終於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事了。

  2、實力被懷疑。但最令我提心吊膽的課就是升初二的課了。因為教室較小,我一轉身就觸碰到桌椅,也因此不能時常看備課本,否則學生的那一雙雙眼睛可是盯著講臺上的我。第一次的尷尬場景也是在這個班發生的,因為太緊張,竟忘詞了!嚇得我趕快含糊過去,虛驚了一場,後來我就很謹慎地備課了。在初三b班,剛開始班上氣氛很沉悶,一個個都低著頭,怎麼說都不回答問題,筆記從不做,只帶兩隻耳朵,還不知道聽進去沒哦。而a班就明顯活躍很多了,班上氣氛很活躍。我也終於體會到當初那些用心良苦的恩師們的心情了。學生的呼應很重要,要是隻有我在上面大聲講,而學生不給半點反應,那我的付出有何意義?但也明白,為何當初老師明知班上沒幾個人在聽但還是要繼續講下去,即使班上只有一個學生在聽,作為老師的我都要講下去,要對得起觀眾(學生)!這就是老師的天職!

  3、課堂的喧鬧。初二的班更是棘手,上課只有兩三個女生在聽,前面和後面就一直是噪音不斷,根本就不聽我這個老師的警告。是呀,如果以後當老師,這種情況該如何解決呢?置之不理?象徵性地警告幾句?還是用軟方法,苦心勸導,這些孩子有些是富二代,趾高氣揚,根本不把我放在眼裡,哪還聽我的什麼大道理,唯一的方法就是打電話給家長,但可能因為這件事,有些學生對我有很大意見,在最後的評分表格中打的分就相當低了。這樣下來,對有些班我就很喜歡上,有些班就從內心上排斥,我知道這是一種不成熟的想法,我只要知道我是在真心為學生好就行了,何必為了形式呢?看來當老師難,當好老師更難,你得一四切從學生角度出發。

  (四)後期的快樂

  1、上課時的快樂。狀況有所好轉是在第三週,上新課了,我在教單詞時同樣把英標操帶了進去,加上手勢,我自己也放得開,把我在早讀時的方法帶進了課堂。那天下午兩個班都笑得很開心,我自己也忍不住上課就笑,我突然覺得跟學生在一起是那麼的愜意,是那麼的開心,他們都很聽話,也很尊重我。我好愛這個假期,好愛這些娃娃,是他們給了我成長的機會,也是他們讓我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假期,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體會,一直到後來,這些學生都很喜歡我的課,也許就是喜歡我這個人吧。以前聽同學說不喜歡上某個老師的課,其實說白了就是看這個老師值不值學生喜歡,人與人交流不就是心與心的交流嗎,只有真心才能打動人心。

  2、課後的交流。後來的課就顯得比較輕鬆了,比如有時候上課就喜歡開玩笑啦,說到與課堂無關的話題就很興奮,後來的上課進度也快了。我的學生還加我微信,問我很多大學裡的事情,還帶我們參觀古鎮,但上課時我還是不會太放縱他們,畢竟是要讓他們有所得。私下裡我們就是朋友而不是師生關係,我覺得以後當老師就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

  三、我的感悟與收穫

  (一)自身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其實在做的過程當中,我在想,為什麼以前有些老師雖在平行班,但還是很受學生的尊重,原因就在於老師的人格魅力,就好像自己對高中的老師就那麼幾個還有印象,細細想來,就是當初老師的為人很讓人敬佩,不偏不倚,無論好學生還是差生都一視同仁。那我有做到讓學生覺得自己受到尊重了嗎?我告訴自己,即使當老師,真的要好好當,不要偏心,喜歡好成績,無非就是因為好學生不用老師花太多的心血而已,身為人師就該多為學生考慮,把精力放在差生上又能怎麼樣嘛,其實我也體會到以前所謂的“偏心”怎麼回事了。做到真正公平才是能讓學生心理平衡。才能讓學生從內心上敬佩和尊重你。

  (二)責任的重要性

  還有,我學到的一點:責任心。當老師最大的一種素質就是要有責任心,我有個學生因為有事沒能來上我的英語課,我便免費為她補課,雖說犧牲了自己休息的時間,但內心還是很開心的。畢竟實踐了自己一向信奉的原則: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在她第二次沒來上課時,我忘了早點打電話,結果十一點多才打過去,還是通知到了,做這些事,我只希望能對得起學生,真的對他們負責了,我自己也就問心無愧了。

  這就是我這個“醬油老師”的第一次體驗,有勞累,有怨言,也有歡笑,有欣慰,我會慢慢體會老師這個職業的精神,做什麼就做好,回去也一定要多看書,積累知識,對得起自己的專業,也不要忘記回報自己的恩師,是他們的功勞,栽培了自己,活著就要感恩一切。

  (三)平等心對待每個學生

  還有要以平等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決不能只喜歡好成績的,其實那些差生就是因為太缺乏關注了,才導致厭學,所以我儘量做到公平,老是抽差生回答問題,專門鍛鍊他們的膽量,這個過程當然是有困難的,就好比曾經的我們,老師無論怎麼鼓勵,我們都不好意思回答問題,更是害怕犯錯,現在想想要是曾經自己能勇於站起來那多好啊,可以讓老師欣慰一番了。所以那些學生還經常說“怎麼又是我”,我自己也忍不住笑了。還變著法來抽他們回答問題,在課堂上,老師自身素質很重要,還要活躍一點,不然學生就是不肯回答問題。

  (四)多做才會有所得

  這個假期也就做了這兩件事,一件嘗試辦班,一件當暑假老師,人生處處是課堂,隨時都在學習收穫,多去實踐,才會有所得,大學才有她真正的作用。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篇5

  【內容摘要】當前高校十分重視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這一觀點也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近些年來高校與社會企業積極合作共同構建了很多實踐基地,其已經成為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動力,有利於大學生踴躍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因此,構建與高校培養人才目標相符,充分體現專業特點的長效機制,極大程度保障了高校持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有效滿足了大學生創業要求。本文分析了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重要性,討論了社會實踐基地現狀,提出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長效機制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長效機制

  一、社會踐基地建設的重要性

  (一)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保障。

  在努力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努力建設實踐基地,具體來講,若缺少社會支援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必將困難重重。一部分高校無法確保實踐基地的高度穩定性,導致這些高校的學生需要自己尋找實踐機會,一些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通常在親戚企業中填表蓋章,矇混過關,如此一來必將極大制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效率。同時,學生單獨與實踐地點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由於生活住宿等因素通常會在學校附近開展實踐活動,可是由於各個方面的約束也會對活動時間進行壓縮,影響了活動開展效率。因此,學校必須充分整合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認真組織產學研活動,進而建立一批具有良好穩定性的有效實踐基地,努力創造一個與大學生實踐活動相適應的環境。

  (二)社會實踐基地是對大學生積極培養的第二課堂。

  當前高校一般採取授業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單一向學生灌輸知識,在衡量教育成果的過程中一般將考試分數作為具體標準,大力發展第二課堂,向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和場所,有利於學生持續提升自身的創新水平。社會實踐基地型別複雜,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創業就業型別、志願者服務型別、教學實際操作型別等,這些實踐基地型別都被認為是大學生積極開展社會實踐,不斷提升學習能力的第二課堂。學生可以利用社會實踐全面掌握企業的運營方式,提升操作水平,有效融合課堂教學與實踐操作,豐富就業實踐經驗,形成科學的就業理念,充分保證自己將來成功獲得工作。學生可以透過志願者服務對社會真實情況深刻了解,培養社會責任感,對培養學生價值觀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二、社會踐基地現狀

  (一)沒有體現出專業特色。雖然當前每個高校的各個院系紛紛構建了各種社會實踐基地,但是整體來講,這些實踐基地型別基本上都出現了建設目標模糊,缺乏顯著專業特點等問題。比如財經學校,建立了歷史教育、文藝匯演等型別的實踐基地,但是凸顯專業特色、不斷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基地卻鳳毛麟角。分析其中原因可知,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建立社會實踐基地的過程中,無法深刻開展調查、認真研究,無法有目的性地挑選基地並設計實踐活動具體內容。在延伸與拓展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社會實踐,導致其嚴重脫離了課堂教育,在學校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社會實踐已經成為一種負擔。

  (二)基地建設缺乏穩定性。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表現出雙贏特點,不僅能夠推動高校的健康發展,還能夠為參與實踐的企業創造一定的經營利潤。實踐基地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實踐活動中的一些突發狀況,有利於高校推廣與應用理論成果,幫助學生把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成功轉變成為社會提供服務的能力,高度融合了理論與實踐,幫助高校與學生獲得一定的收穫;同時,任何一個組織的生產過程都體現出循序漸進的特點,其把實踐基地作為基礎,與高校建立長期的互利互惠關係,有利於轉換科學知識和生產力,幫助合作單位獲得最大收益。

  在短期內要想構建一個相對健全的實踐基地是不可能的,一般都需要學校與社會各界共同協作為大學生建立一個實踐操作的平臺,雙方合作的基本前提就是共贏。可是目前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都無法達到這一目標,絕大多數高校不能長期、穩定地開展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更加無法確保活動的持續性,一般都是達到了高校基地數量要求,合作一方便積極進行宣傳,直接造成無法長期發展基地建設工作,不能實現最初的目標。一方面,高校缺少長期計劃,草率結束了調查活動,若實踐活動缺少全面的調研必會出現很多問題,進一步無法體現出專業化優勢;另一方面,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能形成一個全面的認識,一部分單位甚至將高校實踐活動看作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一些單位將其作為宣傳手段,卻不能為高校提供高質量的實踐資源。

  (三)組織過程缺乏一定的力度。實踐活動要想長期、深入的開展,僅依靠符合專業特點的實踐基地是不夠的。開展任何一項活動都需要形神兼具,因此,活動的合理形式最大程度保障了順利開展實踐活動。但是目前的真實情況是,即便建立了與專業科研要求相符的實踐基地,也不能體現出專業特點,更加無法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單一的活動方式不能完全融合實踐資源,亦不能深刻挖掘問題,直接造成在實踐活動中學生不能真正提高專業素養。

  一部分學生由於態度不端正,缺少專業教師提供的指導,無法產生良性機制,合作單位收益甚微。高校教師是組織和實施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物件,最大程度體現了主導作用。他們自身體現出學科理論的前瞻性,可以引導實踐活動緊密聯絡科研需要積極開展,為教學科研提供重要資料;同時,在實踐活動中也可以有目的性地發揮科研優勢,有利於創新和豐富活動內容與形式。但是當前的實踐活動無法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大部分教師無法科學認識到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和自身職業發展之間的關係,不能有效結合科研、教學和指導學生實踐工作。

  三、大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長效機制的構建策略

  (一)建設基地雙方確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在建設大學生實踐基地的過程中應當貫徹落實互惠互利的原則,利用雙方的彼此洽談,透過協議書的方式明確基地建設過程中各自的`權利責任,同時產生活動開展的根據。在基地建設過程中,社會實踐基地大部分型別都體現出“三下鄉”特點,並且沒有制定有關的協議書及其規範化的管理,通常都在利用暑假時間安排服務隊的有關活動,但是在本次暑期結束到下一次暑期開始這一段時間內,無法安排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形成了空白期。同時,一部分學生在實施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優秀的成果,但是這部分學生一般都是選擇尚未服務過的有關地區,如此就導致了一些地區建立實踐基地之後嚴重缺少學生服務的物件。因此,在建設凸顯“三下鄉”特點的社會實踐基地的過程中,需要努力與本地政府進行溝通進一步獲得其財政扶持,同時簽訂協議書,對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有效約束。高校必須努力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每一年都要制定科學的計劃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著重選擇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專案,從而實現與高校之間的互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及時通訊方式與服務地區加強聯絡,一方面利用網路解決一些問題,另一方面收集有關情況,及時跟蹤調節實踐活動內容。

  (二)利用合作共建原則保證基地建設的長效性。大部分高校建立的就業實踐基地都有相應的協議書,可是每年都僅僅組織學生參與專業實踐,尚未重視如何加強建設基地工作,相應的負責建設實踐基地工作的企業亦沒有得到對應的酬勞,如此一來造成在建設基地過程中根基不穩,企業不能為學生創造大量的實踐機會。這樣就要求在合作的前提下,嚴格遵守雙方共建和共贏的原則,藉助雙方的優勢資源,為學生創造大量的實踐機會。因此,高校需要儘量選擇與其擁有合作關係的企業建設實踐基地,促使教師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進入企業。

  (三)透過基地承包制、專案聘用制推進基地建設長效機制。目前大量大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目的是回報家鄉,在家鄉組織支農活動,構建愛心教育基地。誠然,回報家鄉的思想是好的,但是這些學生邁入高年級之後,由於學習業務繁重,在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中態度被動且消極,直接導致了實踐基地被荒廢。因此,在建設實踐基地的過程中可以採取基地承包制和專案聘用制。基地承包制,具體是指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利用團隊或者是班級的形式,對學校已經建成的實踐基地積極進行呈報,明確劃定2~4年的責任時間。透過基地與團隊形成的一對一方式,保障學生為基地提供不間斷的服務。對學生來說,通常需要為基地服務2~4年,有效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實踐專案承包制,具體指科學劃分某一基地範圍內所需要的崗位,學生結合自身的能力水平,選擇可以勝任的工作上崗,這樣有利於學生更快適應工作內容,提升學生的服務水平,還可以幫助專業不同的學生互相溝通。

  (四)構建試點,實行社會實踐基地網路化建設。由於高校與社會各界對開展大學生實踐活動的高度重視,進一步產生了各種形式的實踐基地,高校通常選擇在同一範圍內為相應的大學生建立了很多實踐基地,這樣一來形成了較為嚴重的各自為戰的現象。雖然各個實踐基地都在陸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果可以有效融合處於同一地區範圍之內的實踐基地,便可以產生較為規範同一的社會實踐平臺,進而可以更好地執行實踐活動。在建設社會實踐基地過程中應用網際網路,可以在基地附近範圍內實現資源共享,除了對基地日常操作嚴格管理,每個基地還可以加強彼此間的合作共同實施活動,此外還需要安排一些交流活動。比如某一基地在開展法律援助專案方面非常優秀,另一相鄰基地在支教活動中獲得了優秀成果,這兩個基地可以彼此進行交換,在各自基地中積極組織活動專案。同時,在彼此相近的一些基地中還可以組織一部分社會實踐活動。如此不僅有利於在不同基地之間開展協作,也幫助基地進行良性競爭,最大程度發揮基地的資源優勢。透過網路方式建設基地可以模組化管理品牌活動進一步建立了金字塔結構,例如某一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師資短缺現象,可以選擇建立該地區的支教中心。主要負責培訓管理高校志願者。支教中心在設定具體課程時可以參考所在地區受教育兒童的年齡結構,對支教相關活動科學組織。如此就產生了一點對多點的金字塔結構,可以更加深入地開展品牌活動。

  四、

  社會實踐活動是確保基地長效機制建設的基本前提,要想不斷提升實踐活動的開展水平,應當高度結合教學、科研等工作。重點體現出專業特點,積極發揮學科專業訓練方面的優勢,積極儲備相關的理論知識,避免教學和實踐活動的分離情況,構建有效融合教學與實踐的綜合基地。

  【參考文獻

  [1]盧玉紅.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長效機制的構建[J].江蘇高教,2016,11

  [2]肖宇.如何創新社會實踐、提高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的探析[J].科協論壇,2015,5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篇6

  摘要: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積極探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科學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有效機制,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持續、有效、廣泛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中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於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瞭解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鍊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實踐活動教育是大學生加強自身修養,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回報社會,貢獻國家的有效途徑。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社會實踐活動的內涵和特點。

  社會實踐活動是指按照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深入實踐、深入群眾,依靠社會力量完成的一種教育活動。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體系,能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形成大學生自覺參與素質教育的積極導向,動員社會資源服務大學生素質教育,增強大學生對國情民情的把握和認識,增進大學生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和聯絡,為大學生創造一個獲得專業提升、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舞臺,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

  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和不可缺少的部分,社會實踐具有開放性、多元性、動態性、複雜性等特點:

  一是隨著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各高校在不斷探索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已逐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並且建立了一批相對穩定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和“實踐活動定點社群”,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持久、穩定地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是隨著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逐步普及,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運作方式在經費的籌集上採取了自籌和社會贊助等多種方式,擴大了經費渠道。

  三是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服務社會、勤工助學、擇業就業、創新創業相結合,極大地拓展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空間,提升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

  二、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

  只有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知識才能平面的、單向的轉化為立體的和多元的,才能生動鮮活起來。在資訊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已不僅是能掌握大量的知識資訊,更需要實際動手去操作,在實踐中提高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資訊處理能力,從而達到知識與能力的相互促進。

  1、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思想道德素質是青年大學生最重要的素質,促進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形成,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想教育工作中只依靠課堂上的理論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融為一體,引導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在現實中認識自己、發現自己且明確自身肩負的社會責任。他們還可以瞭解社會需求的情況、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報效祖國的決心從而促使他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檢驗大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狀況的重要環節。透過社會實踐,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當中,可以讓大學生們知道什麼樣的知識是人民群眾在生活和生產當中需要的,也可以檢驗這些被實踐所需要的知識大學生們到底掌握得如何。而在將專業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的過程對大學生來講又是一個鞏固、提高和再學習的機會。

  3、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置身於象牙塔的大學生們,除了參加學校要求的體育課和一些活動之外,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很少從事體育鍛煉。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要深入農村、廠礦、邊遠貧困山區等地方,對他們來說在知識、身體和意志上都是一個挑戰。透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強健他們的身體、磨鍊他們的意志。大學生們在社會實踐中,經歷挫折、承受失敗、戰勝困難,身體和心理素質均得到提高。

  4、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通常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圈小,人際交往能力較弱。大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的時候,必須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適應紛繁複雜的社會。在實踐的過程中,大學生們會慢慢拋棄掉與人交往中的羞澀和不自信,大膽而自信地開展實踐活動,接受和適應自己社會人的角色,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體諒和關心他人。

  5、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

  無數教育實踐證明:在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在各種人際交往中,當青年學生面對各種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關係問題的時候,比較容易表露出自己對群體、對團隊以及對社會、對他人的看法和感受。這就為教育者熟悉、瞭解、分析、研究每一個學生的情感、個性、興趣、愛好提供了最佳的時機,為教育者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在與人交往中“生成”共商、合作、互助等團隊意識、團隊精神創造了良機。同時,大多數社會實踐活動都不是學生單獨個體就能夠承擔的,它需要學生們主動地、積極地、千方百計地發揮個人與集體的智慧,人人動腦筋,個個想辦法,群策群力,協調配合,這就有助於形成與培育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團隊精神。

  三、科學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

  社會實踐活動在大學生成長與成才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已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學校必須科學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切實擔負起教書育人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

  1、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領導。

  首先,高校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組織者,各級領導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形成黨政重視,各部門、組織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工作格局。學校應在經費上保證社會實踐活動的需要,保障社會實踐的全面開展。其次,高校要堅持以人為本,把社會實踐與專業實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形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假期內外相結合的實踐育人體系。

  2、強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規範化、制度化建設。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必須實現規範化、制度化。社會實踐從準備、實施到活動結束總結必須形成一套規範化程式。活動的準備要充分、細緻、具體,紮實周密;活動實施要按計劃、有領導有步驟進行;實踐活動結束要全面總結交流、成績評定、宣傳報到,總結表彰等。大學生社會實踐要形成制度化,學校黨政幹部和共青團幹部、思想政治理論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都必須指導和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要鼓勵專業教師參與大學生社會實踐。學校要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規定學時和學分,制定詳細科學的考評辦法,分級分等考評。

  3、加快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

  社會實踐基地是社會實踐深入開展,取得實效的重要載體。高校要有計劃地建設一批自己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從而鞏固和發展社會實踐。高校應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建立相對穩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基地,使實踐活動保持連續性。各地方黨委、政府要儘可能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援大學生參觀各類博物院、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

  4、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

  學校要積極探索把握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特徵規律,使其內容形式上及深度、廣度上不斷髮展,呈現多層次、多方面、多種模式循序漸進、遞次上升的趨勢。從時間安排上,低年級學生以軍政訓練、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形式為主,高年級學生以實踐服務、專業實習、見習就業、創業實踐為主;從活動規模上,要由單人單隊向團隊型、區域性大規模集中活動方向發展;從活動內容和層次上,要由調查訪問為主向,結合專業、發揮科技文化智力優勢,開展科研攻關、技術服務、產品開發、勤工助學、社群援助、掛職鍛鍊、知識培訓、便民服務、高新科技產品技術推廣等內容形式多樣化、高層次發展。

  5、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激勵機制。

  高校應該結合本校實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勵體制。在傳統的評先獎優的基礎上,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定內容、計學分,將社會實踐大學生人才培養計劃。對教師定任務、計工作量,與單位和個人經濟利益,幹部業績的獎懲、晉職晉級掛鉤。透過激勵機制調動大學生、教師幹部以及社會各界參加和支援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社會實踐形成有機運作,自我驅動,有軌發展的動力機制,真正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健康發展提供製度上的保證。

  參考文獻:

  [1]範秀川等,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研究,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4(3):92-96

  [2]陳文廣,當代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新探,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2):268-271

  [3]楊六栓,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6):19-21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篇7

  摘要:人才培養是高校的主要職能,而大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應從應用角度出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自身勤學、善思、創新、圖強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素質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社會實踐;素質能力

  一、社會實踐對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意義

  1、有利於提高大學生思想意識水平

  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大學生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層與生產實踐中。透過大量的社會實踐,大學生能夠更好地瞭解國情、社情,分析社會現實需求與自我價值間的差距,從而有針對地加強自身的能力。高校開展社會實踐,能夠在增強教育實效性的基礎上,豐富大學生的社會經驗,並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2、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意志品質素養

  社會實踐內容豐富,涵蓋內容廣泛,在豐富大學生社會生活的基礎上,很好地鍛鍊了還未真正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三下鄉”、扶貧類志願服務、社會調研等實踐可以很好地磨鍊大學生的意志,使其在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身抗壓的能力、調節心理狀態的能力,並能夠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緒以適應未知的將來,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

  3、有利於提升大學生的科學素養

  大學生進入高等學校前接受的大多為書本上的知識,社會實踐能力較弱。理論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再發展,因此開展各類社會實踐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還能讓大學生在實踐中發現並解決新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可以瞭解科學研究的過程,理解科學精神,從而形成嚴謹的科學作風、認真負責的科學態度,全面提升科學素養。

  4、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往往需要接觸社會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群,也需要得到校內外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協作,共同完成社會實踐的內容。因此,社會實踐需要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較強的人際協調能力。透過社會實踐,大學生可以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激發自身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為今後的學習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方案設定重理論輕實踐

  人才培養是大學職能的核心,而人才培養方案是基本綱領。大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應在人才培養方案中佔據重要地位。高校在設定人才培養方案時,總是將大部分精力花費在如何設定理論課程、如何設定課程順序和課程學時、如何進行課程考核等方面,而對於課程實踐(實踐教學)的考慮嚴重不足。實踐類課程在大部分高校的總課程數中佔比極低,即使設定了實踐課程,但教學質量相對較低,並沒有真正達到實踐課程對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2、教學模式單一,實踐性教學質量低

  大部分高校課程仍然採用滿堂灌式的傳授性教學,嚴重忽視將科學問題生活化、情景化、社會化的實踐性教學,對學生的參觀、調查、練習、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重視程度不夠,甚至直接省略某些環節,造成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等不利影響。

  3、素質能力平臺建設不足,缺乏規範

  大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為學生搭建保質保量的平臺,而這正是高等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視的。高校學生的社會實踐平臺、科技創新平臺、職業發展平臺等素質能力發展平臺往往處於弱勢地位,而這些往往是學生亟須加強的素質。各高校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與評價比較模糊,沒有形成體系,往往只對學生的課程成績進行度量,缺乏對學生素質能力的綜合評價,也沒有建立引導性、規範性的檔案綱領,無法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社會實踐缺乏支援度

  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生了解社情、國情的主要途徑,應當受到高校的重視,而現實情況是高校對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導致部分高校教師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教學的支援程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教學也不夠重視,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群不太願意接收和安排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此外,大學生自身也沒有充分理解社會實踐的教育意義,積極性、參與性、配合度不高,導致社會實踐僅流於形式,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社會實踐缺乏規範的組織制度

  社會實踐順利開展的前提是高校要進行細緻周密的組織安排。結合實際情況,大部分高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缺乏創新性,組織形式枯燥、單一,對當代大學生缺乏吸引力。此外,目前我國高校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際效果和開展情況缺乏有效指導和科學監督,考評機制尚未形成,這進一步導致學生的社會實踐僅停留在表面。

  3、社會實踐活動成果缺乏實效性

  長期以來,由於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高校、學生層面都不受重視,導致實踐活動主體的針對性、適當性均存在較大的問題,不能很好地與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進行對接。同時,高校缺乏對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的專業性指導,沒有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機制,導致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產生不規範情況。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也基本侷限於假期的短期實踐,這類社會實踐難以得到各方支援,無法達到培養的效果。

  4.社會實踐缺乏連續性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屬於系統的教學環節,僅依賴於經費、人員、場所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時斷時續地開展,沒有形成穩定、有效且能夠被社會、高校、學生三方共同接受和普遍認可的學習生態。此外,由於高校擴招導致學生數量和高校指導教師數量有巨大差距,社會實踐不能在人員、制度、經費等方面得到保障,且受到多種因素限制,難以進行有效組織並達到預期效果。

  四、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大學生素質能力的對策

  1、提高各方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視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對大學生素質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素質能力提高方面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這要求企事業單位應給予大學生社會實踐足夠的重視,使大學生的勤工助學、志願服務、掛職鍛鍊、社群共建、教學實習等各類活動日益常態化。高校也要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讓大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位,並鼓勵大學生群體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促使其在社會實踐中進行學習鍛鍊,發展素質能力。高校教師也應當深刻認識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培養的重要意義,實行全員重視、支援、參與,提升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力度。

  2、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體系,規範素質能力發展體系

  高校要將社會實踐納入到完整的教學方案中,使之規範化、制度化,在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檔案中加以體現,從而得到制度保障。在制訂社會實踐的整體教學方案時,將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與相關課程進行對接,使其成為一門必修課,進行學時和學分認定,從而進行有計劃性、針對性、目的性、保障性的實踐教學活動。同時,高校要建立激勵管理和評價機制,定期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檢查、監督、總結、表彰,形成長效穩定的執行機制。

  3、完善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提供素質能力的場地保障

  社會實踐需要長期有效地開展,才能使其真正實現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結合。因此,高校要不斷開拓社會實踐基地,整合校內校外優質資源,協調各方,保障大學生素質能力發展的有效場地。同時,高校和地方企事業單位要進行資源配置最佳化,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滿足社會和企事業單位的發展需要。同時,學生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發揮聰明才智,創新思維,推動科技成果創新,將自身成長與企業和社會發展有效結合起來。

  4、豐富社會實踐內容,全面發展素質能力

  社會實踐要強化其教學功能,必須加強設計,使其活動主題、內容、形式多樣,促進實踐成果的多樣化。除了設計和大學生理論課程相關的社會實踐,還應當設計學生合作能力、創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綜合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完成系統的社會實踐和理論課程學習後成為擁有良好專業素質、人文素養、綜合能力的合格的服務者和建設者,也使社會得到一批高素質的實踐者,從而有效促進和推進專業領域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5、加強社會實踐指導教師隊伍建設,使大學生素質能力指導專業化

  高校需要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能力強、勤思考、善鑽研、敢創造的教師隊伍,使得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深入、紮實、有效。指導教師在實際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進行仔細規劃、全面評估、經驗總結,不斷髮現並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創造性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指導,不斷結合社會實際、企事業單位實際和學生實際,進行科學決策,滿足各方需求。綜上所述,社會實踐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可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素質能力。為了能滿足新時代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求,高校應日益發展和完善社會實踐體制研究生,加強社會實踐組織和引導,對其活動內容與形式等進行不斷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大學生的素質與能力。

  參考文獻:

  [1]周貞琪.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中的學生主體性激勵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5):213-214.

  [2]劉兼唐,沈伯秀.推進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關鍵問題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2).

  [3]李傑.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研究[D].重慶:重慶理工大學,2013、

  [4]張志偉,安靜,李炳煥.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J].科技資訊,2010(1):226-228.

  [5]楊萍.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素質能力的養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8(6):75-76.

  [6]李宏宇.如何發揮共青團組織在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9).

  [7]劉洋.論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8.

  [8]李秀美.關於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5).

  [9]謝紅.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探析[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