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作文400字(精選20篇)

孟子的作文400字(精選20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孟子的作文4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1

  孟子始終是一個不得志的理想主義者。雖然充滿了人性思想的光輝,但是和他的宗師孔子一樣,嚴重脫離了當時的現實,空談主義,於當時治國平天下無現實意義的幫助。

  在那樣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有哪個王可以耐心施仁而化天下?

  孟子的仁道簡直就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幻想,充滿了書生樂觀而缺乏變通的意見。

  我覺得孟子的思想最多不過是作為一種道德的範本,永遠也難以成為治國的主力教條。

  孔子是一個謹慎慈祥的老頭,莊子是一個任性好遊的浪者,而孟子更像一個躊躇滿志的青年才俊。

  孟子的口若懸河多少帶有狡辯的意味,他似乎忘了其宗師孔子的教誨:敏於行而訥於言。

  相對於孔子的低調,孟子顯得非常張揚,動不動說“王天下”、“王道”,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一點孟子倒表現的很到位。

  孟子高調,不謙虛,這和他的宗師孔子有鮮明的區別。讀他的言論,十分富有激情,但是實在缺乏孔子那種充滿偉大思想的光輝。

  孟子裡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2

  五千年的風霜雨露,造就了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五千年的陰晴圓缺,鑄就了五千年的傳統精神;五千年的日出日落,釀造了博大精深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因孔孟思想而燦爛。孔孟的思想、孔孟的學風、孔孟的精神對我們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他主張學習要溫故知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告訴我們做學問要有誠實的態度;“仁”是他學說的精髓,他主張“愛人”,認為統治者應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他就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堅持“人和”勝於一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張“得民心者得天下”;“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他提倡做人要做到“捨生取義”。他反對一切戰爭,認為“民貴君輕”,認為統治者應輕徭薄賦,實行“仁政”。他還主張按時令砍伐樹木,不過分捕撈魚蝦,他希望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思想,對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他就是儒家學說的另一位代表——孟子。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3

  在古代文人們開口便是“孔孟之道”、“老莊之道”,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而與其齊名的孟子是儒學的另一個高峰,與孔子交相輝映,這光輝照耀著整個大中華,千年甚至萬年,亦或永遠。

  孟子同孔子一樣遊歷各國,並且在旅途中宣傳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張等,孟子的一生都在遊歷。

  孟子有著傲然的個性,這透過他初到齊國時,拒召之事可以充分體現出來。齊王以有病為由不親自來諮詢,政事而且派人召孟子前去。孟子稱病謝絕了這次召見,而在第二天便出外,故顯出自己沒有病,齊王再次來召,他依然拒絕了。透過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士有多麼重要的地位,他可以向君王耍性子。

  在孟子入仕時他推行自己的仁政,他藐視權威,積極的推行自己的主張,希望除亂世救黎民的精神思想境界是何其的崇高。

  孟子的散文成就也是戰國時期的璀璨明珠,蘇轍在其文章《上樞密韓太尉書》中寫道:“今觀其文,寬厚弘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由此可見孟子的散文如其人,正氣浩然。而他的文章主要在《孟子》一書中,《孟子》一書是孟子同其弟子所做,主要記錄了孟子的言談。

  孟子的散文充滿了論辯色彩,猶如濤濤江水連綿不絕,無形之中沖垮對方的精神防線,其文章還喜愛用排比、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座儒家的顛峰,令人望而生敬,而這座山峰將永遠矗立在蒼茫的華夏大地上。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4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人(今山戰國時期魯國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東省鄒城市)。又字子車、子居。

  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5

  穿越過時間的河流,他依然被世人敬仰。二千多年亦不曾改變。歷史的長河中,閃亮的是他那思想的光芒。

  我心目中的孟子是善良的。面對春秋戰國時期連年征戰、生民塗炭的現實,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使之成為一種政治思想體系,這對兩千年來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產生了異乎尋常的影響。孟子的“仁政”學說雖然以維護封建制度為出發點,但是對於穩定經濟,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有許多的進步意義。

  我心目中的孟子也是天真的。孟子游說於各國之間,遊說於各個野心家之間,面對他們稱霸的野心,統治的嚮往,征服的慾望,孟子盡最大可能的以“仁”去感化他們,但是,統治階級的享樂是建立在下層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誰願意輕易放棄自己的這種權利呢?所以,毫無疑問,孟子也是很天真的。

  我心目中的孟子更是偉大的。雖然孟子的政治主張沒有得到實踐,但是他提出了較系統的修養思想體系,這樣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像“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樣的修養,今天的我們,還有多少人具有呢?他千年前所傳授的教義,今天依然適用。

  他是站在歷史之上的巨人,“亞聖”之名當之無愧。願他閃亮的思想會繼續耀眼。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6

  看完了深奧的後,我開始研讀表現溫、良、恭、儉、讓、仁、信、義禮、智、信的孟子。看完後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天將要降大任於你,你必須要多用心,多勞動,少吃飯,空乏你的身體才行。想想我自己,這四條原則中我又做到了哪些?就先說苦其心志吧!

  翻開名人史,發現自己並沒有勾踐那麼臥薪嚐膽,就算是小事,我也不刻意去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一點我雖經常做家務,可沒有哪次我是自願的,少了那種主動性,我每次幹活都有氣無力的。餓其體膚更是遙不可及,少吃?多吃還差不多。至於空乏其身就更不可能了。這每一樣都不可能,別提什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了。雖然不能用古代的要求來約束現代人,但這做為目標卻激勵著人們不斷向前。汶川大地震引證了這句話,老天就是要降大任於中國,降給中華龍,地震不是痛苦,而是會心的動力!

  就像《真心英雄》唱的一樣: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讓我們記住這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7

  當我津津有味地讀完《國學》時,媽媽看我對古代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就給我買了經典國學系列書籍,我挑了一本《孟子》認真地讀起來。

  孟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思想主要有為人恭儉,不侮奪人;天時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君子過則改之……

  在《孟子》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車胤囊螢”。

  車胤從小就聰明好學,非常喜歡讀書,經常捧著書在書桌前如痴如醉地看,周圍人對他都是讚不絕口。但是他家境貧寒買不起燈油,晚上看不了書,心裡很是苦惱。有一個夏天的晚上,他正在心裡回憶著白天讀書的內容,忽然發現一閃一閃的螢火蟲,頓時有了一個好主意。他找了一條很薄的手絹,把抓來的螢火蟲放了進去,然後藉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弱光芒,認真的讀書。

  用這樣的辦法,他讀了很多書,長大後他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奮好學的精神做了大官,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故事雖然很短,但我深刻地明白了:做大事的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我們一定要像車胤一樣刻苦學習,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8

  論語和孟子都偏向於關心社會政治,孔子的論語一致強調德,君子不器。出發點是修己,終點是治國。尊卑有序與禮,這個思想可以促進社會穩定,保持社會現有秩序,所有從古至今王權都在利用這個。

  孟子的文章讀完很有酣暢淋漓之感,行文以喻譬理,大量運用排比,氣勢恢宏,說理性強。孟子文章主要還是以仁政思想為主,但孟子本人人格平等意識很強,他喜歡以五百年應期的聖人自居,也喜歡為先時代的聖人先賢辯護,為舜辯護的篇章最多。

  中國人生活中的行為準則,追根溯源就是先秦時期的諸子思想。華夏子孫吃思想老本,一吃就是兩千年,鮮有能跳出此框架者。

  孟子的思想不是無根之水,也是有來源的,主要來自上古和孔子之說。“仁者無敵”“民心所向”“不虞之譽,求全之毀”這些日常俗語皆出自孟子,感覺孟子比孔子更灑脫,更性情一點,他不僅喜愛辯論,還擅長辯論。“性善論”是孟子的“仁政”學說的基石,他一生和孔子一樣,奔波遊說君王施行仁政,未得償所願,晚年著書。

  他的學說認為人心本善,是環境的影響使人逐漸喪失本性,所以十分強調心性的涵養。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9

  僅讀《孟子》幾章,可將其為政理想概括為:為政一處,造福一方;為政一時,澤被千秋;為政以仁,民眾拱之如日月;為政以利,民眾視之如草芥。

  而對比今之為政者,有些領導,如日月乎?如草芥乎?其對己,恨不能盡天下之財物為我所有;對他人,恨不能有一毫財物為他所用;視己為至貴至尊,視他則至微至陋;口裡大呼君子當淡泊名利,自強不息,實則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利盈我;美其名曰領導就是公僕,心繫員工生存,實則為只讓牛兒奔跑,不讓牛兒吃草;口裡曰府首甘為孺子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實則為員工真的成了牛,吃的是果真是草,擠的確是鮮奶,而領導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人,吃的是奶,擠的是邪惡與虛偽。

  民德不厚已久矣,民風不淳也已久矣!究其根本,上行下效已久矣!苟欲民德歸厚,則必得為政者以德文己,以己化民。如此則春風可化細雨,潤物亦可無聲。

  自己貪得無厭,而呼員工要大公無私;

  自己奢侈浪費,而呼員工要簡以養德。

  如此為政者,與禽獸何異?是披著羊皮的狼,還是披著人皮的獸,不得而知。唯願為政者能日三省乎己,為人為獸,自可定論。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10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孟子》這本書,這是一本能教育我們怎樣做人的書,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所謂聞名不如見面,今天,我就有幸讀到了這本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書。

  關於教我們怎樣做人的書我讀的不多,但也涉獵過一些,比如《三字經》、《弟子規》等。但這本書對我影響比較大。這本書主要寫了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邊發生的一些故事,我讀後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裡有幾個故事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裡,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師友之道》。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孟子說過“父子有親,群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心”,這“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法則,為政治應率先垂範,身先士卒,才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透過讀《孟子》這本書,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愛這本書,我不會忘記它的。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11

  這個寒假,我看了《孟子》這本書,對孟子其人其書有了一些瞭解。

  生命是坎坷的,除非有了勇氣;勇氣是莽撞的,除非有了理性;理性是臨時的,除非有了信念;信念是可變的,除非有了崇奉。

  讀《孟子》,讀出的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就告訴我們磨練是成功必經之路。《孟子》告訴我們:苦難和波折是人生的標杆,往往更能測出一個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而瀑布的斑斕之處,也並非上游河水的浩蕩,而是水到斷崖處,那不屈不撓的向前飛躍。現代社會合作激烈,不經歷波折、泥濘,不透過在困難中熬煉自我,又怎樣達到成功彼岸的呢?“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只要準確面對波折,厚積薄發,才能擁抱成功,享受幸福

  讀《孟子》一書,學孟子精神,就是要進修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進修孟子的“善養吾浩然之氣”,就是要進修孟子的正義精神,只要這樣,才能不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報答社會。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12

  看完《論語》、《莊子》和《孟子》後,就想看一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的其他“子”,因為《孟子》倡導人之初性本善,後來因為環境等影響,有的人變惡了,人的性善就像水從高處往低處流一樣;而《荀子》則認為人之初性本惡,需要教師的教導,以禮儀約束,使之向善,所以,就在網上買了《荀子》,以便跟《孟子》對比著學習。網上根據我的閱讀習慣向我推薦了《墨子》和《韓非子》,我也一併買下。讀了《荀子》和《墨子》後,我發現自己的觀點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原來從內心我是更認同《荀子》的,但荀子的文章太長、滔滔不絕,可能是認為性本惡的原因,自己也充滿了涙氣,將墨子和孟子批得一無是處,其過分強調“禮”的重要與我的認識也有偏差,我更趨同孟子的“仁”更重要。反而不看好的《墨子》,讀了之後發現其文風簡捷,說理深刻,其崇尚節儉也不像荀子批評的那麼過分,節葬等主要思想與我的觀點也相同,其注重工科科技的實踐也是我喜愛的,所以,變成了《墨子》的支援和擁護者,難怪《呂氏春秋》中記載,當時儒家的弟子和墨家的弟子幾乎一樣多,盛極一時,也是曾經輝煌過的,可惜後來工科不被重視,黑暗了2000多年,現在又重新迎來光明瞭。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13

  對於造就人才與治理國家這兩個問題,古今學者、文豪、哲學家皆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孟子與他的思想便是歷史長河中的一顆閃亮的金星。

  短文一開頭,簡短明亮,直接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可以證明人和是國家安邦,民族和諧,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這反映了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政治思想。無民,何以有君?這種思想在《趙威後問齊使》中也有所體現。其實,第一章真正是在藉助戰爭來認證仁政的重要性。

  第二章開篇運用六個排比,透過舉出古代賢人志士的事實,體現出他們雖然出身平凡卑賤,但經過異於常人的艱苦磨練之後,終於成就了不平凡的責任,透過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正以其所不能。

  人恆能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與色,發於聲而後喻。這上文的基礎上,智者用透過正反兩面進一步論證出遭受磨難的好處,最終得到本文的論點。

  我認為,上帝公平的,人也是個有其智。是懦夫把自己變成懦夫,英雄把自己變成英雄。國家民眾的關係便是國家生存需要各種民眾維持,而富強則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14

  “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查;放飯流飲,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孟子提到,作為子女不能守三年之孝,卻要求其他晚輩守孝,責備他們不哭;自己不注重吃飯禮儀,卻關注別人啃骨頭時牙齒是否會掉;這就是所謂的不識時務,人不清楚自己,卻又去關心其他不相關的人和事。

  在工作中,作為管理人員的我們,有時候也在犯類似的錯誤,對於沒有做好的工作,我們很少去反思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反而去要求或質問下屬為什麼沒有做好,造成自己工作被動,這就是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不清楚自己所犯的錯誤,卻又去要求別人。古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現問題時先從自身找問題,更有利於我們找到工作沒做好的原因,多反思以前工作中的得失,才能為以後的工作找到正確的方向或方法。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在工作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多思考,謀定而後動,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和過失,總結過去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於不足和過失一定要分析出造成該種狀況的主客觀原因,刨根問底,才能真正做到讓失敗或過失成為通往成功的臺階。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15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是三字經中家喻戶曉的兩句話,我知道孟子就是從三字經開始的。說到孟子我們還會想起“孔孟之道”,由於他將孔子和儒家的思想繼承和發揚光大,後世將他和孔子合稱“孔孟”,尊稱其為“亞聖”。

  孟子名軻,鄒國人。透過學習,孟子認為孔子是有人類以來最偉大的人。他學習、繼承孔子的學說,併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的.情況,發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提倡“仁、義、禮、智”,他說人生來就又不忍之心生出仁,羞惡之心生出義,恭敬之心生出禮,是非之心生出智,這四種心是人類區別禽獸的本性。並認為“仁、義最重要”。

  《孟子》中有許多具有哲理性的詞句,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五十笑百步,則何如?、仁者無敵、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等。在我津津有味地讀故事的同時向我灌輸了儒家的為人處世的原則。真是既讀了書有增長了知識,正如爺爺所說的那樣“一本好書就像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讓我沉醉”。對我而言,一本好書就像一位受益匪淺的良師益友,讓我敬重。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16

  讀了《孟子》中的第一篇專辨義利的文章。

  孟子見了梁惠王時的說詞。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已矣。”

  孟子曾言:“大人者,言必行,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惟義所在”,這就是孟子義利之辯的最後結果。由此可見,董仲舒所謂“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程頤所謂:“人皆知趨利而避害,聖人則更不論利害,惟看義當為不當為”,皆與孟子的“惟義所在”觀點合若符契,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顯然,在孟子看來,仁義乃人之為人的本性,“居仁由義”的目的非為別的,只為實現其人之為人的本性。

  不過,朱熹《孟子集註》說得好,君子不言利並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過不唯利是圖而已。孟子之所以說的那麼堅決,是因為當時的人唯利是圖不知世上有“仁義”二字,所以拔本塞原而救其弊,此聖賢之心也。

  對於我們今天來說,可用聖人孔子的“見利思義”來調節。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17

  有一天,我讀了一本書《孟子》這本書講了孟子從小到大的學習經歷。我喜歡讀這本書。

  孟子的學習歷程是這樣的:孟子3歲喪父,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母親一個人的肩膀上。孟母很重視兒子的學習,一心想把孟子培養成有學問的人。孟子很貪玩,孟家旁邊有一塊墓地孟子和夥伴們經常模仿出殯。孟子的父親也是一位有學問的人但英年早逝,孟母想讓兒子像他父親一樣有出息。為了讓孟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把家遷到城裡,但孟子和夥伴也經常模仿賣貨的、打鐵的、殺豬的。於是孟母有把家遷到學宮附近。學宮是讀書勝地,許多人在那裡學習。孟子初送到學宮,還很用功,不久,孟子又開始玩耍。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課,他突然想起村東湖中的天鵝,想射一隻來玩玩,於是再也坐不下了。於是趁老師不注意,溜了出去。母親知道後把辛苦織的布剪斷。孟子見了母親割斷的布,恍然大悟。於是孟子開始好好學習,最後成了一位大學者。

  孟子雖然很貪玩但是他能洗心革面、大徹大悟這種精神也是值得學習的。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18

  讀了《孟子》之後,我明白人生的一些哲理,收穫了為人處事的方法,感到自己明白了許多道理。

  這本書主要講了孟子在學習與傳承孔子的孺家思想時說出的、做出的一些富有哲理、真摯的語言與行動。書中一個個小故事不但給人們帶來道理,同時還反映了當年諸侯之間相互爭鬥的黑暗官場,體現了當時人民對光明,對公正的的嚮往。

  這本書一共有一百一十個小故事,讀完後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拿 “ 反省 ” 來說吧,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 我愛人,人卻不親近我,我治理人卻不能把人治理好,我就應該反省一下我的仁愛與智慧,我敬禮人,人卻不回敬我,我就應該反省自己的敬意有沒有問題。大凡做事不能得到對方應有的反應,就應該在自己的身上反省,等到自己的身心順應了那天下的人,自然都歸服你了 ” 。結合生活實際,我對這個小故事理解是這樣的:《詩經》上曾經說過: “ 常常思念行為是否合於天理,自已去追求那圓滿的幸福。 ” 人與人相處,就像是照鏡子,你對鏡子笑鏡子中人也對你笑。

  讀了這本書我彷彿經歷了一場心靈的盛宴,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們追尋孺家之美,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19

  這幾天一直在拜讀《孟子》。這本記載著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先哲語錄的書籍,仔仔細細的閱讀著其中的每一個字,壓抑著強烈的好奇心不去參閱附帶的白話翻譯,殫精竭力的吮吸著原汁原味的古文風采,腦海中逐漸清晰的浮現出一幅極美的畫面,恍惚之中彷彿看見一位白鬚飄飄的長者站在歷史的長河之畔,娓娓道來字字真言。

  頗感意外的是書中的條條道義竟然與時下的人生感悟如此相似!這幾本書原來打算在半年前就買下來,可是當時身邊的一位長者對我說:“不要不務正業,你現在最需要看的書應該是《工程力學》,在你這個年齡閱讀這些古書仍然屬於玩物喪志。”

  當時只好嚥下口水離去。前些日委實經不住誘惑,碎銀購下,寄於案頭,呵護備至。注視著那精美排版的書籍,彷彿是深邃不止的歷史海洋,透過她們,看見的是兩千年前那一幕幕混沌初開、兵荒馬亂卻百家爭鳴的火熱畫卷,霎那間所有的高樓大廈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草野、泥路、棧橋、群獸,碧藍無染的無垠蒼天,童謠、民歌……誰還敢說沒有“時間機器”呢?!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孟子,為中華文化開啟了銜冠“亞聖”的新篇章。讀之,品之,悅然明朗於心。

  孟子的作文400字 篇20

  孟軻的文字,已經是論點論據俱全,長於說理,不若《論語》般讀整書方知邏輯,也不若《道德經》玄妙牽強,讀起來萌化感比較強。《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從一般事物說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讓別人不知不覺間承認自己的錯誤。

  孟子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的東西,卻舉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視力足以看清秋天野獸毫毛的尖端,卻看不見一車子的柴禾。大王會相信這話嗎?”話中所說的顯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說:“不會。”孟子說:“顯然,一片羽毛舉不起來,是因為不肯用力氣;一車的柴禾看不見,是因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愛撫,是因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統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這樣,孟子讓君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比起直話直說的諫臣,孟子所說的讓至高無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層層遞進,就像是設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讓人不知不覺走進去。又如“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譯:稱一稱,然後才知道輕重;量一量,然後才知道長短。萬物都是這樣,人心更是如此。這樣地向人說明道理,能讓人不服嗎?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廣大的人民群眾又怎麼能忽視的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