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孝?孝為何?作文

何為孝?孝為何?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何為孝?孝為何?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何為孝?孝為何?作文1

  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更是一種不可遺失的崇高精神。烏鴉可以反哺,羊可以跪乳,但我們對於父母的養育之情卻無以為報,唯一能做的就是孝敬父母。

  臥冰求鯉的故事在現在看來確實有點誇張,但為了想吃鯉魚的母親,即使在冰凍三尺河面上,也要用自己的身軀化開冰面,讓母親吃到鯉魚。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沒有如此的偉大,但我們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孝心。

  孝是一個簡單的行為。臨走時的一句“路上小心"可以讓父母內心感到溫暖;父母下班後的一杯熱茶可以讓父母感到欣慰。總之,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讓我們擁有孝敬父母的機會。關鍵是你願不願意付出自己的愛。

  孝是自身的努力與奮鬥。天朦朦亮,中招考試的號角聲已經迫近,進入考場內心有些許的緊張。望著考場外驕陽似火的天氣,心情似乎更加煩躁。但想到父親依然堅守在考場外,因此身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撐著我,使我不再緊張。我知道孝敬父親的方式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考取一個滿意的成績。因此,我以平和的心態度過了中招考試,也使父親感到了欣慰。

  孝是物質上的嗎?答案當然是不是。當今社會,孝可能更多的表現在物質方面。現在許多年輕人工作多,壓力大,逢年過節也只寄一些對父母而言毫無意義的禮物來表示自己的孝心。可你們曾知道,父母需要的只是兒女的關心與問候?有時你對父母的一句問候,對他們來說可能是無價的,但對你來說可能是最容易忽視的.。“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常回家看看父母,對他們來說都是莫大的幸福。所以請你找點時間,常回家陪陪愛你的父母。

  孝是沒有侷限性的。無論你身處何方;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有名氣的人還是普通人,都有孝敬父母的責任與義務。而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更應該發揚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

  雖然我們的做法與父母的養育之恩相比甚小,但對父母來說卻意味非凡。因此,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何為孝?孝為何?作文2

  所謂“百善孝為先,萬惡懶為首”在中國這個禮儀這邦,孝能排在首位,可見其地位非凡。中秋將近,回家看看長輩,不也是一種孝的表現嗎?

  孝是指對長輩的尊敬,愛戴。從字形就可以看出來,上半部為老人的“老”字上半部,下面是子。這就告訴我們孝是子女對長輩,老人理應做的事。孝在以前還被當作選拔官員的條件,只有孝廉的人才能做官,可見孝在中國傳統禮儀中佔據著多大的份量。

  那麼什麼是孝呢?怎麼做才算有孝心呢?這從我們從小背的p聽的p讀的中都能找到蛛絲馬跡。《弟子規》中“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孝敬長輩,首先要他們喜歡你,見到你就很高興,這樣孝心就很容易被他們接受,認可。首先就要做個品德高尚的人。“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長輩見都不願意見你,就更談不上孝了。

  臥冰求鯉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有個小孩為了讓自己後母吃上鯉魚,大冬天跑到河面把冰面融化了。我覺得這個故事在現在已不適用。應當“親友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孝並不是盲目的,要有理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要學會拒絕,輩份大並不是他們無理取鬧的理由。“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這才是真正名義上的孝。

  這些都離我們較遠,那就說個我們身邊的吧。每年都會評選感動中國人物。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他是一名鄉村教師,家離學校很遠,母親患了老年痴呆,所以他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摩托車到學校後,就把母親鎖在辦公室。當他上臺領獎時,電視機前的母親笑著流下了眼淚。雖然她可能不記得他是誰,但他對她的好,她都記得。雖然這個鄉村教師的名字我記不得了,但當時的畫面我記憶猶新。

  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他只是這些人中的一個。想想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你是否也被他們的某些小舉動感動過?

  何為孝,做好一個子女應該做的事,這就是孝。“親有疾藥先嚐晝夜待不離床”孝何難?當你把這當作一個人習慣是就不就得難。把這當作自身的一部分,隨著自身血脈讓下一代去繼承發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