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不顧身是不是貶義詞

奮不顧身是不是貶義詞

  導語:貶義詞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iǎn yì cí,名詞,指是詞義帶有貶斥、否定、憎恨、輕蔑感情色彩的詞。相關成語有見利忘義、遺臭萬年等。奮不顧身是不是貶義詞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奮不顧身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奮不顧身是不是貶義詞

  奮不顧身是褒義詞,指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與捨生取義的含義相近,多指威脅到生命的情況。

  解釋

  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 部下弟子,雖不敢謂久經訓練,有勇知方,惟大義所在,卻是奮不顧身。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十五回

  【拼音程式碼】: fbgs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捨生忘死、萬死不辭

  【反義詞】:畏縮不前、貪生怕死

  【歇後語】: 茅坑裡打架

  【燈謎】: 茅坑裡打架

  成語典故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將領,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為騎都尉,率軍抵禦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時很 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一次和匈奴的戰鬥中,由於寡不敵眾,無奈投降了匈奴。

  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很生氣,認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 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

  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為,他說:“我和李陵一向沒有什麼交情,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難,所以,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萬名敵兵對陣,最後由於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以原諒的。而且我還認為,他這次投降並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後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

  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是非不分,將他關逬了監獄,施行了 “腐刑”。

  後來,漢武帝還殺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後,很是痛心,於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