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澤而漁是褒義詞嗎

竭澤而漁是褒義詞嗎

  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竭澤而漁是褒義詞嗎,歡迎大家分享。

  竭澤而漁是指抽乾池水,捉盡池魚。比喻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含貶義。

  一、成語釋義

  【釋義】 竭:使……乾涸;澤:池塘;漁:捕魚。比喻做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

  【出處】 《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正音】 竭(jié );不能讀作“jiē”或“hè”。

  【辨形】漁;不能寫作“魚”。

  【近義】殺雞取卵。

  【反義】 從長計議。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用法】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偏睚(yá)式。

  【英譯】 fish out by pumping off the water .

  二、成語出處

  1.語出《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2.《淮南子·本經訓》:“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高誘 注:“竭澤,漏池也。”

  3.《明史·文震孟傳》:“徐議濬財之源,毋徒竭澤而漁。”

  三、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文公率軍在城濮與楚國對峙,他問狐偃如何勝強大的.楚軍。狐偃獻計用欺騙的辦法。他又問雍季如何處理,雍季說用欺騙的辦法只能是把池水弄乾捉魚,到第二年就沒魚捉了,打仗還是要靠實力。晉文公用狐偃的計策打敗了楚軍,但在論功行賞時雍季卻在狐偃之上。他說:“我們怎麼能認為一時之利要比百年大計重要呢?”

  釋“竭” 上文“竭澤而漁”中的“竭”,指“乾涸”,這裡是使動用法,句意為使池水乾涸而捕魚。又,“地震,山崩川竭”,意為因為地震,山崩塌,河流乾涸。它還指“盡”,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斃”,意為精力用盡而倒下。

  【解釋】:澤:池、湖。掏幹了水塘捉魚。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也形容反動派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出自】:《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啟示】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與失永遠是一對矛盾。世上沒有絕對的得和失。所以明智的人考慮到了失,失時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間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