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典型事蹟材料

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典型事蹟材料

  民族團結在我們祖國有著非同尋常的重要性。人們常說: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

  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典型事蹟材料一:

  11月11日晚,柯橋步行街綜合市場門口熱鬧非凡,由柯橋街道柯亭社群舉辦的“民族團結一家親鄰里守望心連心”民族聯誼文藝晚會在這裡舉行,來自維吾爾族、蒙古族、滿族等民族同胞與漢族演員同臺表演,給柯橋觀眾帶來了視聽盛宴。

  現場表演的節目有民族歌曲大聯唱、新疆舞蹈、滿族男聲獨唱《呼倫貝爾大草原》,也有漢族的歌劇《白毛女》選段,還有各民族演員合唱的《愛我中華》等。精彩的節目將柯橋步行街演繹成民族團結的海洋,直到演出結束時,觀眾們久久沉浸在各民族聲樂舞蹈藝術帶來的精神享受中。

  晚會還舉行了柯亭社群十佳“星級”市民表彰頒獎儀式,來自新疆的肉斯太木·艾力榮獲了文明之星,阿不都薩拉姆·麥海提榮獲了平安之星,來自滿族的王慶普榮獲了團結之星,漢族的潘建娣榮獲了文藝之星,漢族的章華根和俞衛東榮獲了守護之星。

  來自新疆的艾麥提還將新疆特產“饢”分享給現場觀眾,讓大家品嚐了這獨特的新疆“烤餅”風味。晚會上還進行了全國文明城市建立、民族知識和“五水共治”、“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等有獎知識問答,使柯橋的文明城市建立活動透過文藝晚會融入各族群眾的心裡。

  據瞭解,柯亭社群所轄的5個小區內共有10個少數民族的同胞在此居住生活,其中以新疆同胞最多,共有112人;少數民族同胞將戶口落戶在柯亭社群的有近50人,其中新疆人有19人。

  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典型事蹟材料二:

  美麗的青海就是一個多民族居住在一起的地區,這裡的人們共同學習、共同富裕、共同進步、團結一致;這裡經常會聽到多個民族的語言,經常會看到各民族群眾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正如歌聲所唱的: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下面我要講述的兩件事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關係到民族團結、親如一家的感人故事。

  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附近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那裡有一所小學叫下麻爾村小學,那裡有一位很不平凡的回族教師馬復興,生於1959年3月,先後被評為青海省殘疾人自強模範、西寧市優秀教師,多次獲得了湟中縣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等榮譽稱號。2012年又獲得了“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的榮譽稱號,上過中央電視臺。他從1981年開始就在下麻爾村小學教書,他沒有雙手,卻在三尺講臺上為不同民族的兒女耕耘了幾十個春秋,他用小小的.黑板讓這些不同民族的孩子們看到了外面美麗的世界。

  馬復興四個月大的時候不幸掉進了燃燒的炕洞裡。從此,他就失去了雙手。但是他憑著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堅強地走過人生一個個坎,還當上了村裡的民辦教師,他把各民族群眾的子女當成自己的親人和朋友,真心實意為他們的學習排憂解難,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愛戴。他數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命運跟孩子們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用心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的讚歌。

  我要講述的第二個感人故事就是小英雄多傑寬。看了多傑寬英勇救人的新聞報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用捨生救人的壯舉,用年輕的生命、無言的行動,展現了當代青年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

  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讓這位不會游泳的小夥子能將生命拋之腦後呢?其實,這是青海這片土地賦予多傑寬的博大胸懷和人性光輝的閃現,是長期以來各民族團結進步、和諧共榮結下的碩果,這是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我們應該學習他樂於助人、無私奉獻、關心他人及感恩社會的精神。

  事實也是如此。我們的祖國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56個民族,56種習俗,56種語言,56種文化,把美麗的祖國裝扮成了五彩斑斕,把祖國的天空描畫的壯麗燦爛。而我們生活在大美青海的各族群眾,更能深深到各民族大團結的無窮樂趣和無比榮光。就拿我們學校所在地黑馬河鄉來說吧,在我們學校周邊生活的有藏族、漢族、回族和蒙古族,大家和睦相處,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彼此的信賴與默契,構建了我們的和諧家園,真正體現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風雨同舟的新型民族關係。

  我們多麼幸運,出生在這樣一個繁榮和平的美好時代;我們多麼幸運,和許許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著不同的文化,創造著共同的未來。

  我們的身邊有說不完的感人故事。其實,無論是誰,都願意為我們的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都希望我們的大美青海常常盛開民族團結之花。“三個離不開”已深入人心,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典型事蹟材料三: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56個民族,而我們新疆現如今已有47個少數民族,我們這個油城小城於要的就是維吾爾族。而如今民族的問題已是一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大問題。

  民漢合校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我們班就有兩個維吾爾族同學,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叫依爾夏提的同學,他長得有點黑,一雙大大的水靈靈的眼睛,嵌在他那圓圓的臉上,長長的眼睫毛非常漂亮,那的確是一個活潑,可愛,帥帥的民族小夥。他和我們在同一個教室共同學習翫耍。他在我們班,讓我知道了很多他們的民族習俗,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肉孜節,他們民族的結婚儀式等等。讓我知道了特別多的東西,他們的民族,家裡十分喜歡掛掛毯,聽說是因為掛毯上的花紋獨特,對家裡有裝飾的作用,這也是他們的民俗之一。

  記得,一次他叫我們去和他一起參加他們家親戚兒女的婚禮。我們先去了新娘家,在物我們進門之前,那家的主人,讓我們去洗手,女的在右邊,是下一個銀色的壺中到出的水來洗;男的在左邊,是下一個金色的壺中倒出的水來洗。洗完後,手上的水不可以甩幹,只能自然的晾乾,說這是對新婚夫婦的祝福,如果在水甩掉,就沒了這祝福。我們在新娘家吃了手抓飯,親自嘗試了用手來手提皮抓飯吃。由於我們不懂,只好問依爾夏提,他說“在吃手抓飯”時,應該注意不應該滿盤子亂抓,應將五指併攏,做了“七”的手勢,然後一點點從盤子的外側吃到外側。”聽他說完,我似乎懂得了一些,便試著吃,但還是有些怪怪的,無奈之下,依爾夏提只好幫我們要了勺子,讓我們吃這可以方便一些。

  然後,我們看到了新娘,新娘穿著婚紗坐在一個白色的紗撐起的紗帳中,紗帳的出口有一條條的“金穗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