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標兵事蹟材料(通用5篇)

雷鋒標兵事蹟材料(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材料,肯定對各類事蹟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蹟材料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一般事蹟材料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雷鋒標兵事蹟材料,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雷鋒標兵事蹟材料 篇1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藥。開藥回來後,見一個建築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雷鋒找工地的管理員爺爺以軍裝作借條借了一輛小車,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廣播員小姐得知情況去採訪他,問他為什麼來,叫什麼,哪個部隊的,他說:“我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力盡一份力。”

  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著幹活去了。廣播員廣播了有位解放軍戰士在休息日來幫忙的這件事,工人們受到鼓舞,一個個都更賣力的幹起來,還與雷鋒比賽。

  於是這天下午提前了兩個小時完成了當天的任務。他幹完活還了車取了軍裝不留姓名就走了,其實管理員爺爺看到雷鋒的軍裝裡夾了一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一封信,爺爺當雷鋒是王大力,引起了場誤會。

  雷鋒標兵事蹟材料 篇2

  程鵬,男,9歲,京山縣雁門口鎮小學三年級(3)班學生,從小接受長輩善良淳厚,樂於奉獻的薰陶,養成了良好的品質。他年年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學習標兵”,深得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用自己的行動很好地詮釋了雷鋒精神。

  幾年以來,不管他是身為班幹部還是小組長,或是身為班級一員,他都能主動為班級,同學乃之社會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學校裡,每位同學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喜歡看見同學們燦爛美麗的笑容。於是,每次誰有困難,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的,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身為班長的他在學習上不但自己努力刻苦,還樂於助人,經常主動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有時候放學後還在教室一遍一遍耐心地給有困難的同學講解,直到他們聽懂了,自己才肯背起書包回家。在學校裡,他是老師的得力小助手。作為班長,他處處以身作則,起少先隊員模範帶頭作用,盡職盡責,幫老師維持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老師交給的任務他都能樂意接受,做到有始有終。勞動時,每當遇到最髒、最累的活兒,他總是衝在最前面,從不偷懶;老師不在的時候也總能發揮自己的組織能力,帶領同學們把教室和清潔區打掃得乾淨徹底,從沒有由於衛生給班級丟分,讓老師放心又舒心。

  在三(3)班的教室裡,總會看見他那熟悉而又忙碌的身影。在今年的學雷鋒活動月裡,他的表現更是突出。學校才發出為白血病患者田宇豪同學捐款獻愛心的倡議,他第一個將自己積攢的30元錢捐了出來。班上的同學玩遊戲時不小心扭傷了腳,行走不便。從他受傷的那天起,程鵬就主動承包了他需要做的一切事情。午餐時把熱騰騰的飯菜送到他手中,下課扶他上廁所,課餘時間怕他無聊,就陪著他聊天,連最喜歡的乒乓球都沒有時間打。

  一路走來,程鵬同學不斷充實自己,邁上一個又一個新臺階。他正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茁壯成長,他那善良真誠的心靈、他那助人為樂的精神、他那勤儉好學的品質將會影響著更多的少年健康成長。他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為歌,熱心和寬容為曲,彈奏著暖人心扉的旋律;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為筆,進取和奮發為墨,書寫著充滿希望的畫;他正用愛心、恆心、信心、誠心托起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雷鋒標兵事蹟材料 篇3

  在凌源市三十家子鎮姜杖子村葛家溝組,有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父女——25年前,父親含辛茹苦將女兒養育成人;25年後,父親患病,女兒放棄高薪的工作和大城市的優越條件,義無反顧的回到偏僻的小山村全力照顧身患腦出血伴股骨頭壞死的父親,不離不棄,用孝心演繹著一段沒有血脈親情,但卻有著骨肉相連的那一份難以割捨的人間真情........

  25年前,經歷婚姻和家庭變故的葛玉春,在宋杖子鎮抱養了剛出生5天的女嬰,取名葛金鳳。從小懂事孝順、聰明勤奮的葛金鳳在20歲那年,被瀋陽大學食品檢測專業錄取,畢業後被大連金州區金華中外合資大酒店聘為員工。葛金鳳暗下決心,等工作穩定後,就把父親接到身邊照顧,就在葛金鳳憧憬美好未來的時候,父親高血壓併發症腦出血伴股骨頭壞死突然發作,生命危在旦夕。接到親屬的.電話,葛金鳳急速趕回來直奔醫院,所有的親戚都在醫院等她回來決定手術的事,當時有個姑姑和她說,你爸病情這麼嚴重,做手術也不一定咋樣,家裡也沒什麼積蓄,不然就別做手術了,葛金鳳果斷的說,那可不行,無論結果怎樣,我都必須給我爸做這個手術,她邊哭邊說,沒有爸爸,我就沒家了,她當即在手術單上籤了字。做完手術,葛玉春在醫院裡昏睡了7天,雖然從死神裡把他拉了回來,但是左側身體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面對殘酷的現實,想著含辛茹苦的父親將自己養育成人,還沒享過一天福就病倒了,葛金鳳心如刀絞。她想,如今她就是這個家裡的頂樑柱了,她要用柔弱的肩膀撐起這個家,無論如何她也要把父親照顧好。於是,她毅然放棄了工作,決定在家全力照顧父親。父親剛出院的一個月,她從沒睡過一個囫圇覺,父親躺著睡一會,就讓給抱起來坐一會,父親身體很胖,每次抱父親坐起來她得費好大的勁。剛想休息一會,父親又說大腿疼,還得給揉。一會又要拉一會又要尿的,總是反覆的折騰。就這樣,在葛金鳳沒日沒夜的精心照料下,父親的病情有很大好轉,一個月後,就能攙著拄拐下地走路了,由於父親一條腿沒有知覺,葛金鳳就想個辦法,在父親腳上拴個布袋,她在前邊拽著這個布袋,父親往前邁步。本無多少積蓄的葛金鳳連父親的住院費都不夠,但是為了讓父親儘可能的恢復好,她四處籌錢求醫問藥。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父親終於自己拄拐能走路了。父親由於病情所致,性情發生了改變,稍不順心就發脾氣,每當這時,葛金鳳既心疼又委屈,心疼的是父親剛53歲就重病在身,委屈的是,勢單力孤的她過早的經歷人生的磨難。想想自己剛24歲,放棄大城市優越的生活環境,在這個小山溝裡困著,她有說不出的委屈,有時自己鬱悶的時候,也想過把父親送到養老院去,但是又有許多的不捨。

  孝心能感天動地,上天很眷顧這個孝女,正當她身處窘境、孤單無助的緊要關頭,她透過網路結識了在三十家子高速服務區工作的黎江,在兩個人的交往中,瞭解到葛金鳳的處境,她的孝心打動了這個年輕的小夥子,他深深的愛上這個無助的女孩,他決定和葛金鳳一起,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黎江的舉動得到了父母支援,母親表示兒子媳婦結婚後,讓兒媳帶著她父親一起到婆家來生活,這樣全家人可以一起照顧葛金鳳的父親。婚後,女婿就把岳父接到家中,專門騰出一間屋子讓他住,全家人都以葛金鳳的父親為中心,儘量讓他儘快適應這個大家庭。每年冬天,由於天短,加上家裡有個買賣,葛金鳳的婆家都吃兩頓飯,今年,由於葛金鳳的父親在這裡,儘管生意再忙,他家也吃三頓飯,葛金鳳的父親見一家人對他這麼好,對於給這個家帶來那麼多麻煩有些於心不忍,在那住了一冬,現在暖和了,執意要回自己的家,老親家一家再三挽留,葛玉春還是執意回了家。無奈葛金鳳的婆婆讓兒媳先陪父親回家住一段,讓她給父親做工作,儘早回到她們家,大家一起照顧葛玉春,也能給葛金鳳減少很多負擔。

  葛金鳳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體貼、相互關愛,生活美滿幸福,婆婆待媳婦如親生女兒一般,婆婆說,金鳳從小到大喊的第一聲媽是我,我理應把她當親生女兒對待。葛金鳳從小沒享受過母愛,如今她在婆婆身上得到了,她把婆婆當做自己的母親一樣看待,啥事都和婆婆說,遇到不順心的事,婆婆就安慰她。葛金鳳的丈夫在妻子孝心的感染下,對岳父也是精心照顧。葛玉強是幸運的,上天賜給他一個大孝女;葛金鳳是幸運的,上天賜給她一個疼她、愛她、理解她的好老公的同時,還賜給她一個如親生母親一般的好婆婆,正所謂“好人終有好報”。

  雷鋒標兵事蹟材料 篇4

  李欣兒她是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他勤奮、踏實、懂事、好學,深受同學及老師的讚賞。

  一、品學兼優

  李欣兒學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年紀不大的他卻非常懂事,在人們眼中,他已經是個“小大人”了。他總是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虛心接受老師的教育、幫助。他從小就懂得遵守紀律,講文明,熱愛集體,助人為樂;他熱愛勞動,積極帶領同學們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有益的活動,加強體育鍛煉,身體素質好。學習上,他勤奮好學。每次上課的時候總是專心聽講、積極發言,時刻跟著老師的思維,作業總是完成得又好又快,遇到不會的問題就記下來,第二天問老師,正是因為從一年級堅持到現在,所以他的成績在全班總是名列前茅,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學習標兵”。不止這些,李欣兒同學還不斷的充實自己的課外知識,每到雙休日,他就早早地起來看課外書,《十萬個為什麼》、《中國少兒百科全書》……課餘時間,他還積極學習電腦知識,上網查閱資料,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從而贏得了“電腦通”的美名。同時,他還積極參加一些知識競賽,多次獲校級獎。

  二、老師、家長的好助手

  李欣兒同學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都受到正確思想的教育和薰陶,因此,他像一棵充滿生命力的小苗兒,在陽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壯成長。在家裡,他是個勤快、懂事的孩子,是爸爸、媽媽的好幫手。放學回家總能看到他幫媽媽洗菜、掃地、做飯。在學校裡,他和同學們相處的特別好,從來不和同學鬧矛盾,整天樂呵呵的,同學請他辦事總是盡力而為。幾年來,他勤勤懇懇地為班級、為同學服務,成了老師的小助手,協助各科老師研究做好轉差的工作,積極參加幫助學困生活動,檢查監督課外學習活動,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級工作,開展班級有關活動,有一次為了出好班級的黑板報,

  李欣兒與其他兩位同學一直堅持到晚上7點多才離校回家。有時為了完成學校、班級任務,休息日也全然不顧。他處處以身作則,為同學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幾年來,他上學從不遲到或早退,上課專心聽講,獨立思考,認真完成各科作業。在“學雷鋒獻愛心“活動中,他敲碎了自己心愛的儲蓄罐,把自己積攢的零花錢全部捐了出來。學校開展“與不文明行為告別”活動中,他帶頭不買零食,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見到有的同學違反了學校規定,他勇於上前指正。有時遇上個別同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鬧起來,他總是主動上前勸阻,並像個小老師似的跟他們講些“同學間要團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常常能使犯錯誤的同學沉下氣來認錯並表示堅決改正。

  三、樂於助人

  李欣兒同學不僅學習成績優秀,還樂於助人。他經常與其他班幹部一起主動關心班上學習較差的同學。為了幫助後進生,為他們解答疑難,他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講解,仔細分析,直到他們弄懂為止。這些年來,班上的幾名差生在他的熱忱幫助下,各方面都有較大的進步。樂於助人是李欣兒同學的一大特點。班裡有一位同學,家庭條件很差,在班裡平日常常很自卑,李欣兒知道這個情況後,就主動在思想和生活上幫助他,把他當作自己的親弟弟,誰要是欺負他,他總是挺身而出保護他,幫助他。生活中,當他有了困難時,李欣兒都會主動幫助他,紅領巾丟了,他就拿出自己的零花錢,幫他買條新的;學習用品缺了,他幫助解決;碰到下雨天李欣兒就把自己的傘借給他用,而自己則與別人同打一把傘回家……這位同學克服了自卑心理,臉上漸漸有了笑容。我們相信,這位勤奮好學、心靈美好、胸懷寬廣的小男孩在黨的陽光的照耀下,在少先隊這塊沃土的培育下,一定會像小樹苗一樣茁壯成長。

  雷鋒標兵事蹟材料 篇5

  在寶山鄉寶山村寶山屯有這樣一戶人家,25年裡無論面臨什麼樣的處境,家人始終和和睦睦,被當地傳為一段佳話。

  一走進寶山屯,就能看見一座磚瓦房,養滿雞鴨的院子雖然看似擁擠,但被收拾的乾淨整齊,走進房子,窗明几淨,各種家電一應俱全,一位年近80的老人正坐在炕上看電視,這便是高洪梅的家,炕上的老人是高洪梅的公公。每當有人與老人談起兒媳婦的時候,老人總是得意的說:“洪梅嫁到我家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跟我們老人紅過臉,早些年條件困難,有好吃的,洪梅他們三口人從來不捨得吃,都留給我吃,我體不好,洪梅就借錢帶我看病,買補品,跟我的親女兒一樣。雖然我現在去訥河老兒子家生活了,但每年春夏,我都會回來,要不太想他們了”她叫高洪梅,今年46歲,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她依託科技致富,用賢惠關愛家人,用善良和正直幫助鄰里鄉親。

  1990年中專畢業的高洪梅和丈夫朱振喜結連理,兩人是中專的同學,青梅竹馬,婚後便定居在了寶山村寶山屯,剛結婚的時候,家裡條件特別困難,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結婚的婚房都是借住在別人家,平常就吃饅頭鹹菜,夫妻倆現在回想起過去的日子,依然眼中飽滿淚花,那真叫一個苦啊。但是苦難並沒有打倒高洪梅夫婦,小兩口借錢承包了幾畝農田,開始種植黃豆,她白天下地幹活,晚上回家還要洗衣做飯,日子雖然辛苦忙碌,但是小兩口卻樂在其中。可是現實沒有想象的美好,那一年的黃豆遭了病,收成一落千丈,不但沒有賺到錢,欠的債務也沒有還上,雪上加霜的是高洪梅的公公生病急需人照顧。面對這些困難,高洪梅沒有退縮,她仍然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她安慰受打擊的丈夫,同時把公公接到自己家裡來贍養。秋去冬來,為貼補家用,高洪梅和丈夫朱振上山砍柴,再用爬犁拉到山下販賣,黑龍江的冬天漫長而又寒冷,最低溫度可以達到零下30多度,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風,都沒有阻擋住高洪梅對家人的愛,她用自己的雙手,靠著賣柴解決了冬天家人的溫飽。那個冬天高洪梅白天砍柴賣柴,晚上回家給公公洗腳按摩,換洗髒衣服,夜深了,等公公熟睡後,她還要和丈夫研究大豆的栽培技術,希望來年的收成可以好一些。就這樣,一年過去了,1991春節過後,高洪梅懷孕了,即將為人母的她,高興之餘多了一絲擔憂,孩子出生後會不會有好日子過,黃豆能不能豐收,公公的病能不能好起來。但是很快,她就重整精神,重新振作,因為她知道只要努力的生活,一切都會變化的。果然,黃天不負有心人,在高洪梅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康復了,身體變得硬朗起來;在鄉農技人員的幫助指導下,大豆也有了好的收成;1991年是難忘的一年,因為這一年,高洪梅和朱振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一個健康的大胖小子,夫妻倆給孩子起名朱小磊,希望兒子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隨著小磊的長大,高洪梅家的日子也有了起色,蓋了新房子,雖說房子不大,但那也是屬於自己的窩,自己再也不用住在借來的房子裡了。生活好了,有人勸高洪梅再生一個孩子,一兒一女湊成個“好”字,但是高洪梅沒同意,她說:咱們得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一家只生一個好,把這個孩子培養成人,讓他受教育,長大後回報社會。這是高洪梅的心聲,也是高洪梅的理想,她為這理想努力著。她在種地和照顧老人、孩子之餘,開始飼養雞鴨,起初搞養殖只是想用雞鴨蛋給老人和孩子補補身體,但是後來她發現,鄉里的飯館,都是從農戶家購買雞鴨,往往還供不應求,她決定把規模擴大,由原來的幾隻,發展到了幾十只,這樣既保證了家人的健康,又補貼了家用。1998年農村集體分地,高洪梅家的農地變多了,種起來沒有原來那麼輕鬆了,往往要在地裡一呆就是一天,遠在訥河的小叔子一家看到嫂子的辛苦,決定把老人接去訥河照料,但是高洪梅不肯,在小叔子和老人的一再要求下,最終達成協議,每年的春夏兩季老人要回來高洪梅家,讓高洪梅繼續盡孝道。很快小磊到了上初中的年紀,寶山鄉沒有初中,要讀書只能去縣裡上學,那意味著家裡的開銷又要變大了,很多人勸高洪梅,小孩子讀完小學,認識幾個字就足夠了,別唸什麼初中了,下地幹活,還能給你搭把手。高洪梅反對的說:我不僅要讓我孩子讀初中還要讓他讀大學,只要他想讀,我就一直供下去。高洪梅抱著這個信念,種地,養殖,栽木耳段,日子是過的越來越紅火,不僅給家裡蓋了大磚房,更把小磊培養成了大學生,去年小磊順利從大學畢業,現在成為了信用社的一名工作人員。而高洪梅仍在努力著,勞動著,她要讓好日子一直繼續下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