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的成語故事及出處

居安思危的成語故事及出處

  成語釋義:

  處在太平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居:處於。

  來源追溯:

  《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故事連結:

  有一次,宋、齊、晉、衛等12國聯合圍攻鄭國。鄭國慌了,馬上向12國中最大的晉國求和。晉國表示同意,其餘11國因為懼怕晉國,也就停止了進攻。

  鄭國為了答謝晉國,贈送給晉國許多兵車、樂器、樂師和歌女。晉悼公十分高興,於是把歌女的.一半分贈給他的功臣魏繹,並對他說:“你這幾年中為我出謀劃策,事情辦得很順利,真是太好了,現在讓咱們一同來享受享受吧!”

  然而,魏繹卻不肯接受,勸晉悼公說:“現在您能團結和統率許多國家,這是您的能耐,也是大臣齊心合力的結果,我並沒有什麼功勞,怎能無功受祿呢?不過, 我很願意您在享受快樂的時候,能夠想到國家以後的許多事情。聽人說:‘安居的時候,應該想到可能發生的危險。’能夠這樣做事才會先有準備,有準備才可避免 失敗和災禍的到來。”

  學以致用:

  雖然我們的生活條件比過去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們同樣應該居安思危,提倡勤儉節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