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信口雌黃的成語故事

關於信口雌黃的成語故事

  成語典故指關於成語產生、形成、流傳的故事傳說。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既代表了一個故事典故,又是一種現成的話,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義而被廣泛引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信口雌黃的成語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信口雌黃的成語故事 篇1

  成語信口雌黃出處: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晉書·王衍傳》。

  信口雌黃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晉書·王衍傳》。

  晉人王衍,字夷甫,臨沂人,是一個有名的清談家。起初,他當元城縣令,每天很少辦公事,就是沒完沒了地閒聊,發議論,不過工作上倒也沒有出過什麼岔子。後來,他幾經升官,被任為“太子舍人”,尚書郎等高職,還擔任過宰相,淸談的興趣也更加高了。他喜愛老子和莊子的學說,每天談的多半是老,莊的玄理。談的時候,手執玉柄麋尾,輕聲慢語,從容不迫,好像滿肚子都是學問的樣子。當時清談之風正盛,王衍竟受到-部分人的欽敬,成為清談家的首領之一

  其實,每當他誇誇其談,講他那套玄妙空虛的理論時,常常是前後矛盾,漏洞百出,聽的人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疑問時,他也毫不在乎,往往不假思索,隨口更改,厚著臉皮,繼續不慌不忙的談論下去。當時人們因此稱他“口中雌黃”。“雌黃”是-種礦物名,黃色,可作顏料。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塗抹後重寫。後以比喻不問事實,輕下論斷

  信口雌黃的成語故事 篇2

  【拼音】xìn kǒu cí huáng

  【成語故事】晉朝清談家王衍擔任元城縣令時很少辦公事,經常約人在一起沒完沒了地閒聊。他最喜歡老子和莊子的玄理,清談時手裡拿著鹿尾拂塵,侃侃而談,經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質疑時,他隨口更改,隨心所欲。人們說他是“口中雌黃”

  【典故】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晉·孫盛《晉陽秋》

  【釋義】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塗抹後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說話隨便

  【相近詞】胡說八道、胡言亂語、信口開河

  【反義詞】信而有徵、言之鑿鑿、守口如瓶

  【示例】如果孫俊英按事實講也沒有什麼,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黃,憑空捏造,極盡誣衊挑撥之能事。

  馮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

  【成語造句】

  ◎ 老徐話音未落,其它工人已經紛紛回到座位上坐下了,他們的表情看上去有點窘迫,大概後悔不該輕信一個小青年的信口雌黃,他們坐在那兒,好像從來沒有站起來過,一個女工說,這種天氣,怎麼會槍斃人呢,子彈會受潮的。

  信口雌黃的成語故事 篇3

  1、信口雌黃的成語故事

  魏晉時期的上層社會盛行清談之風,西晉大臣王衍就是個很有名的清談家。他從小就口齒伶俐,曾在文學名家山濤府上做客。大家都對他清秀的`外表和文雅的舉止加以稱讚,但山濤卻感嘆道:“日後耽誤天下的,就是這種人啊!”

  王衍成年後,擔任元城縣令時很少辦公事,經常約人在一起沒完沒了地閒聊。他喜歡老莊學說,每天談的多半是老子、莊子的玄理,還常常用老子、莊子的學說解釋儒家經義。清談時手裡拿著鹿尾拂塵,滿嘴都是空虛的怪話。他講話時輕聲慢語,時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質疑,他也滿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隨口更改。於是當時人說他是“口中雌黃”。

  王衍做事也是這樣。他先是看太子很有前途,就把女兒嫁給太子為妃。後來太子被別人陷害,他怕牽連到自己,又立刻上書請求與太子脫離關係。太子的冤案真相大白後,他被判終身禁錮。在這之後的“八王之亂”中,王衍被兩位很有權勢的王爺看中,任他為尚書令。他只顧著擴大自己的勢力,而不管天下百姓。

  當西晉滅亡時,他還隨口說:“我一向不干預朝政,罪不在我。”不過,王衍還是難逃一死,最終被敵軍活埋在瓦礫堆裡。

  2、信口雌黃的材料

  【注音】 xìn kǒu cí huáng

  【出處】南北朝·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

  【解釋】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塗抹後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說話隨便

  【近義詞】胡說八道、胡言亂語、信口開河

  【反義詞】信而有徵、言之鑿鑿

  【年代】古代

  【例句】這個盜竊犯交待犯罪事實時躲躲閃閃,~。

  3、信口雌黃的點評

  其實,“雌黃”原本是一種礦物,其化學成分為三硫化二砷,其晶體多呈檸檬黃色,可用來製成顏料或做褪色劑,而古代的寫字用的紙多為黃色,古人在抄書或校書時一旦遇有錯字誤書處,便可用雌黃將錯誤處塗掉,然後改寫。後來,人們進一步將用雌黃塗改、修正錯誤字句的動作亦稱為“雌黃”,並將其義引申為評論和修改別人的詩文。而將“信口”與“雌黃”聯絡在一起的正是故事中的這位王衍先生。令人好笑的是,他是做為一個形容不顧事實,隨口亂說的典範,這種“典範”還是不做為好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