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之可惜的成語故事

棄之可惜的成語故事

  成語解釋:

  扔掉它未免可惜。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成語繁體:棄之可惜

  成語簡拼:QZKX

  成語注音:ㄑ一ˋ ㄓ ㄎㄜˇ ㄒ一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棄之可惜作賓語、定語;指不好取捨的東西。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反義詞:津津有味

  成語例子:魯迅《準風月談·後記》:“因為這是一篇我們的‘改悔的`革命家’的標本作品,棄之可惜,謹錄全文。”

  英語翻譯:be unwilling to throw away

  日語翻譯:捨るには惜(お)しい

  成語謎語:雞肋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在斜谷界口駐軍很多天,如果進兵有馬超的軍隊阻攔,要收兵擔心被馬超恥笑,陷於進退兩難的地步,他只吃飯時將領夏侯惇來請示晚上軍中的口令,曹操看見湯中有雞肋就隨口說“雞肋”,楊修聽到後就叫士兵準備撤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