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的成語故事三篇

馬的成語故事三篇

  馬的成語故事一: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

  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麼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

  馬的成語故事二:

  漢血馬以前脖子流出的漢有紅色物質,像流血一般,故稱之。中國古代稱為「大宛馬」、「兩極天馬」,現稱為「阿哈馬」。二千年前,世界馬種處於原始土種狀態,中亞土庫曼乾旱少雨的沙漠綠洲中,已曾有十分優秀的快馬——漢血馬。

  張騫出塞發現了漢血馬。當張騫向漢武帝彙報大宛馬後,武帝便命張騫帶百餘人的使團去了大宛國(今土庫曼)求馬,帶一尊黃金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換回大宛馬。結果大宛國不允,歸途中漢使被殺,金馬遇劫,大宛國是一封閉小國,並不知中國的強大,此種行為使漢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馬的決定,從此爆發了兩次大宛馬戰爭。

  李廣利將軍率兵數萬人首次懲罰失利,第二次大獲全勝,大宛國獻出三千匹馬給漢朝,二次戰爭始得大宛馬,可見漢朝重視馬匹到何種程度。當今純血種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漢血馬血統,而今漢血馬是最長壽馬,可活到二十三歲。

  馬的成語故事三:

  古時候,在我國北方的邊城住著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歡叫他“塞翁”。

  塞翁飼養了一匹壯馬。一天,馬走失了,鄰居們都來寬慰他。他笑著說:“怎麼知道這不是福呢?”幾個月後,走失的馬回來了,身後還跟著一匹好馬!鄰居們都來祝賀。塞翁說:“怎麼知道不能成為禍呢?”果然,他的兒子騎馬時跌斷了一條腿。鄰居們又來勸慰他。塞翁說:“怎麼知道這不是福呢?”一年後,打仗了。村裡的青年人都被強徵入伍,十個有九個死在戰場上。只有他跛腳的兒子留在了家裡,保住了一條命。

  塞翁失馬,比喻壞事有時反而可以變成好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