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養狙的成語故事

楚人養狙的成語故事

  故事是一種文學體裁,生動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幫你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引導你做一個通達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楚人養狙的成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楚人養狙

  釋義

  “楚人養狙”比喻群起反抗,往往會使不勞而獲者活活餓死。

  出處

  此典出自《郁離子》。

  故事

  楚國有個靠養猴子過日子的`人,人們都稱他為“狙公”。每天早晨,他必須在院子裡組織分派群猴服勞役,讓老猴子率領著它們到山裡去採摘野生的果實,他收取十分之一給自己吃。有的猴子交不足數,他就用鞭子抽打它。群猴都怕吃苦捱打而惱恨,但是誰也不敢違抗命令。

  有一天,一個小猴子對大家說:“山上的野果是主人栽種的嗎?”

  眾猴回答說:“不是的,那是天生的呀!”

  小猴又問:“不透過他就不能去採摘嗎?”

  眾猴說:“不是的,誰都可以去採摘。”

  小猴說:“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受他的奴役呢?”

  小猴的話音未落,眾猴便都醒悟了。那天晚上,眾猴看到狙公睡著了,就砸破柵欄,搗毀木籠,拿走狙公積蓄下來的果實,手拉手地跑到樹林中去,再也沒有回來。

  狙公最終被餓死了。

  原文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箠焉。眾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

  其夕,相與俟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譯文

  楚國有個以養獼猴為生的人,楚國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獼猴工作,讓老猴率領(其它猴)到山裡去,摘取植物的果實,取十分之一的果實來供養自己。如果獼猴不給狙公,狙公就生氣地鞭打它們。猴子們都害怕,卻不敢違背。

  有一天,有隻小猴問眾猴說:“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的嗎?”眾猴說:“不對,(果實)是天生的。”又問:“沒有狙公的同意(我們)就不能去採嗎?”眾猴說:“不對,誰都能去採。”又問:“(既然)這樣那麼我們為什麼聽從他並要被他差使呢?”話還沒有說完,猴子們全醒悟了。

  那天晚上,眾猴一起等到狙公睡著的時候,打破柵欄毀壞倉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糧食,捨棄狙公,不再回來。狙公最後因為飢餓而死。

  郁離子(即劉基隱退青田山時自取的筆名)說:“世上那種憑藉權術奴役人民卻沒有法度的人,不就像狙公嗎?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覺醒,才能讓他得逞,一旦有人開啟民智,那他的權術就窮盡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