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度人成語故事

金針度人成語故事

金針度人成語故事1

  【注音】jīn zhēn dù rén

  【出處】鴛鴦繡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金·元好問《論詩》詩

  【解釋】金針:比喻秘法,訣竅;度:通“渡”,越過,引伸為傳授。把高明的方法傳授給別人。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把高超的技藝傳授給人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鄭採娘從小聰明伶俐,心靈手巧,她的針線活、刺繡做得十分精巧。她七夕之夜設香案向織女祈禱,祈求做針線的絕活。當夜的夢中她見到織女送給她一枚金針,三天後可以得到絕技,然而她急不可待把到手的金針給弄飛了

  【成語舉例】用筆之活可作金針度人。 魯迅《集外集拾遺·懷舊》

金針度人成語故事2

  我們經常聽說一個詞叫做“以己度人”,實際上,這兩個詞別說意思完全不一樣,就連“度”字的讀音都不一樣,大家請注意。

  “金針度人”出自金代元好問《論詩》中的第三首:“暈碧裁紅點綴勻,一回拈出一回新;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字面上理解這首詩,說的是繡花的技術每一次都不同,繡好的'鴛鴦你想要給誰看都行,但是繡花的技術和訣竅就不能隨便教給別人了。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傳說故事。從前有個叫做採孃的少女,為了讓自己更加心靈手巧,就燒高香求了織女七天七夜。織女終於受不了就下來問:“你水平都不錯了,你還求個啥啊。”採娘表示,繡花這事情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於是織女就給了她一根一寸長的金針,讓她把針放在衣裙裡面隨身攜帶,而且三天之內不能和人說話。三天之後,採孃的繡花技術突飛猛進,作品越做越好,附近的人都知道這個姑娘了。

  這個故事聽起來有點像是“乞巧”成功的樣板,所謂“乞巧”,其實是古代女子或者裁縫業界在七月初七會做的一件事情,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手藝越發精進。所以“七夕節”一開始和情人節其實真的沒啥關係,只不過後來大家都喜歡了牛郎織女的故事罷了。

  元好問用了這個典故,說不要把金針隨便交給別人,實際上想說的,就是不能把作詩的技藝、秘訣教給別人。而在我看來,這也許不是一種自私的行徑,而是作詩論道這事情需要自己領悟,自己的經驗也許並不適合別人。

  “金針度人”,比喻把那些高明的技藝和方法傳授給別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