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成語故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成語故事

  戰國初,晉國的卿大夫(國王及諸侯分封的臣屬,掌握國政和統兵之權)知伯,在率領韓、趙、魏三卿滅掉晉卿中行氏之後。向韓、趙、魏三家索取疆土。韓、魏兩家因害怕知伯,都給了他土地,但趙襄子不肯給予。於是,知伯又會合韓氏和魏氏的軍隊攻趙。

  趙襄子採用大夫張孟談的計謀,暗中與韓、魏兩國聯絡,說如果趙國被攻滅,對他們是不利的'。最後,韓、魏與趙的軍隊秘密聯合起來,偷襲知伯的軍隊,把知伯活捉了。

  在這場爭鬥中。張孟談為趙國立下了大功。可是事成之後,他卻向趙襄子提出辭呈,不再為趙襄子幹下去了。

  趙襄子覺得很奇怪。問張孟談為什麼要功成身退。

  張孟談回答說:“從前有人說,春秋五個霸主所以能很好地治理天下,那是因為國君都能駕馭臣子。而絕不為臣子所駕馭。如今我作為臣子,名聲顯達。地位高尊,權力重大,信服的人太多了,所以應該放棄功名,削掉權勢。”

  趙襄子不高興地說:“我聽說凡是能輔佐國君的,名聲才能顯達;功勞大的,地位才能高貴;對國家能負責任的,才能委以重任;只要自己忠誠,眾人便會信服。先聖所以能安邦定國,就因為這樣做的緣故。你為什麼要辭離呢?”

  張孟談說:“大王所說的是成功所必須的東西,而我說的是鞏固國家政權的道理。我聽說,從前君臣一起打天下。最後取得成功,這是常有的事。但成功之後君臣權力平等,臣子的結局美好,那是沒有的。不忘記以前的事,以後的事也就好辦了。大王即使不同意我辭離,我也沒有力量來幫助您做事了。”

  趙襄子見他說到如此程度,知道無法挽留,只好同意他辭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