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揖盜的成語故事3篇

開門揖盜的成語故事3篇

開門揖盜的成語故事1

  “開門揖盜”這個成語出自東漢末年,揖:拱手行禮。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害。

  東漢末年,江東的孫策有一次出去打獵。他遭到了刺客的暗算,被弓箭射傷了面頰。

  孫策臨終時,長史張昭等人都來看他。他對張昭說:“請你們好好扶助我的弟弟孫權!”這時,孫權才15歲,他見哥哥去世了,萬分悲痛。大臣們都勸他不要過分悲傷,可他還是天天啼哭。大臣們見勸說無效,都非常著急。張昭勸孫權說:“如果你只顧悲啼,不理國事……”孫權聽到這裡,停止了哭泣,請張昭說下去。張昭繼續說:“這好比開門揖盜,必將自取其禍。”孫權馬上更換了衣服,去視察軍營,以安定軍心。

  成語“開門揖盜”由此而來。揖:拱手行禮。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害。

開門揖盜的成語故事2

  【漢字書寫】:開門揖盜

  【漢語注音】:kāi mén yī dào

  【成語出處】: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孫權傳》:“況今奸究竟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成語語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貶義;強調“揖”,這裡偏重於指歡迎壞人。

  【開門揖盜的意思】:揖:拱手作揖;盜:盜賊;開門請盜賊進來。比喻引進壞人,給自已招來禍害。

  【開門揖盜的近義詞】:自討苦吃、養虎遺患、引狼入室、惹火燒身;

  【開門揖盜的反義詞】:拒之門外、敬而遠之、如臨大敵;

  【開門揖盜的故事】

  東漢時期,孫策的權勢範圍都在江東附近,管轄吳郡的太守許欺貢因為忠於漢室,所以暗地裡叫使臣送信給漢獻帝,信裡說應該把孫策調離,否則以後可以後患無窮。不斷這件事情卻被孫策知道了,他馬上下令把許貢給絞死了。許貢有三個門客因此下定決心要為許貢報此仇。有一次這三位門客聽說孫策要去西山打獵,於是便悄悄地一路跟蹤,孫策騎著馬跑得很快,一路飛沙轉石,把其他跟隨的人都丟在了後面,這時三位門客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突然向孫策發起攻擊,孫策沒有一丁點兒防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臉上中了一箭,隨後趕來的隨從把三個門客殺掉。孫策因為傷勢嚴重無法救治,臨死前他把印綬交給了孫權。孫策的死對孫權的打擊很大,非常的傷心。張昭這時勸孫權道:“現在局勢混亂,爭權奪利的人大有人在,到處都是社鼠猛狗,如果現在只顧傷心而不積極的處得好大事,難道不是‘猶開門而揖盜’嗎?”接著張昭請孫權換好衣服,騎著馬四處視察。看到東吳有了新的主人,人們的心裡這才安定下來。從此以後三國鼎立吳、蜀、魏的格局便形成了。

  【開門揖盜例句】

  唐.姚思廉《梁書.敬帝紀》:“魏徵曰:‘見利而動,愎諫違卜,開門揖盜,棄好即仇。’”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回:“犬戎豺狼之性,不當引入臥闥。申公借兵失策,開門揖盜,使其焚燒宮闕,戮及先王,此不共之仇也。”

  清.魏源《籌海篇.議守上》:“所謂誘賊入內河者,謂兵炮地雷,水陸埋伏,如設穽以待虎,設罾以待魚,必能制其死命,而後縱其入險,非開門延盜之謂也。”

  徐鑄成《報海舊聞》三一:“自相殘殺,等於開門揖盜。”

  【開門揖盜造句】

  如果不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那就無異於開門揖盜,那些心懷叵測的日本早就想霸佔我們的土地。

  那些聞雞起舞的小偷們開鎖水平越來越高,睡覺時要是不把門反鎖起來那跟開門揖盜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開門揖盜的成語故事3

  【成語】:開門揖盜

  【拼音】:kāi mén yī dào

  【解釋】:揖:拱手作禮。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

  【成語故事】:

  孫策臨終時,長史張昭等人都來看他。他對張昭說:請你們好好扶助我的弟弟孫權!這時,孫權才15歲,他見哥哥去世了,萬分悲痛。大臣們都勸他不要過分悲傷,可他還是天天啼哭。大臣們見勸說無效,都非常著急。張昭勸孫權說:如果你只顧悲啼,不理國事……孫權聽到這裡,停止了哭泣,請張昭說下去。張昭繼續說:這好比開門揖盜,必將自取其禍。孫權馬上更換了衣服,去視察軍營,以安定軍心。

  成語開門揖盜由此而來。揖:拱手行禮。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