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無私的成語典故

大公無私的成語典故

  大公無私出自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 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晉平公在位時,任命祁黃羊為晉國大夫。有一天,他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令,你看應該派誰去比較合適呢?”祁黃洋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吧,我覺得他最適合當這個官。”晉平公非常驚訝,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還推薦他?”祁黃羊說:“您是問我誰適合當這個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不久,平公又問祁黃羊:“朝廷裡缺一個法官,你看誰適合呢?”祁黃羊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平公說:“你怎麼推薦你兒子呢?”祁黃羊說:“您問的`是誰適合做法官,不是問誰是我的兒子呀。” 解狐和祁午受到推薦當官後,把事情做得很好,很受大家喜歡。

  孔子聽說了這兩件事,對祁黃羊大加讚賞。孔子說:“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從才能為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心存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就不敢推薦。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大公無私'!”

  啟示:

  中國有句古話,“舉賢不避仇,舉賢不避親”,意思是說在為國家推舉賢才的時候,不考慮這個人跟自己的親疏關係,只要對國家有利就可以。祁黃羊舉薦他的仇人,不是為了向人討好;安排推薦自己的兒子,不是為了營私,真可算品德高尚的人了。墨子云:“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可見人才的重要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