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的典故

樂不思蜀的典故

  樂不思蜀,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出自《三國志》。

  【原文】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典故】

  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帝封他一個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魏帝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

  後人多認為劉禪樂而忘本,無故土之思,但也有人持異議,劉禪裝憨賣傻,不僅是養晦自保,更關係著一大批降臣的命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