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的成語故事集錦

有志者事竟成的成語故事集錦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會成功。告訴我們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奮鬥,在風雨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出自《後漢書·耿合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志者事竟成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有志者事竟成的成語故事1

  故事

  有一次,劉秀派耿合去攻打佔據山東青州十二郡的豪強張步。張班兵強馬壯,是耿合的一個勁敵。張步聽說耿合率兵來攻。就派大將軍費邑等分兵把守歷下、祝阿、臨淄,準備迎擊。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後用計相繼攻下歷下和臨淄。張步著急起來,親自帶兵反攻臨淄,於是在臨淄城外進行了一場生死搏鬥的大血戰。在戰鬥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斷箭桿,帶傷仍堅持戰鬥。劉秀聞訊。親自帶兵前來支援。在援兵還未到達的時候,部將陳俊認為張步兵力強大,建議暫時休戰,等到援兵來後再發動進攻。可是耿合卻認為不能把困難留給別人,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耿合終於把張步打得大敗。幾天後,劉秀來到臨淄,慰勞軍隊。他在許多將官面前誇獎耿合說:“過去韓信破歷下開創基業,現在將軍攻克祝阿,連戰連捷,兩功相仿,從前你在南陽曾建議請求平定張步,我當時以為你口氣太大,恐怕難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終究會成功。告訴我們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奮鬥,在風雨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會成功。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奮鬥,在風雨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在人生的每個驛站上留下一段段不悔的回憶。流淚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惑,成功屬於那些戰勝失敗、堅持不懈、執著追求夢想而又充滿自信的人。

  相關事例

  鴻鵠之志: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出身貧窮,年輕時在農村當僱工,替人耕田種地。當時他就立志將來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在一起當僱工的夥伴都笑話他,認為替人耕田種地的下等人,還想幹一番大事業,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異想天開。陳勝看到自己的宏大抱負,不能被一些眼光短淺的人所理解,感嘆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意思是說,小小的燕雀,是不可能知道天鵝的大志的。後來陳勝終於成了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由他首先發難,將秦王朝推翻了。

  魯迅棄醫學文:青年時期魯迅,曾到日本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希望以醫救國。學校放燈片。有時穿插放映一些時事幻燈片。有一次放映有關日俄戰爭的紀錄片,畫面上出現很多中國人圍觀一個被說成是俄國間諜的中國人,這個人將砍頭示眾,周圍人在看熱鬧,畫面上觀眾體格強壯而精神麻木。魯迅深受刺激,心情十分痛苦,他深深感到,學醫在當前並不是一件要緊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們即使體格再健壯,也只能被示眾或作看客。最緊要的,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文藝。於是,他毅然棄醫學文。終於成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文化運動的先驅和旗手。

  有志者事竟成的成語故事2

  有志者事竟成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耿賓傳》。耿弇(yan),字伯昭,東漢時代扶風郡茂陵(今陝西省興平縣)人。幼年喜好文學,在武學上也很有功夫。隨劉秀(漢光武帝)起兵,立了不少戰功。

  有一次,劉秀叫他去攻打張步。張步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敵人。聽說耿弇來攻打,就準備迎擊。耿竟先攻祝阿(今山東省歷城縣西南),不到一個七午的工夫,很快就攻破了。接著又用計攻佔了計裡(今山東省歷城縣東)和臨淄(今山東省淄縣)。張步住在劇縣傲地帶兵來攻臨淄。(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南),雖然連吃敗仗,但還是很驕耿棄和張步在臨淄東城外打第一仗,耿奔的腿被飛箭射中,自己一立刻用佩刀把箭砍斷,仍舊與敵人砍殺。劉秀聽說張步統率大軍攻;一打耿介,就親自前去援助。當援軍還沒有開到的時候,耿舜的部下說張步的兵力很強,可以暫時停戰,等劉秀兵到再出擊。可是耿命堅決不同意,並比說:

  “主上來的時候,應該殺牛備酒,隆重招待,怎麼能夠把沒有消滅的敵人留給主上呢?”

  於是又出兵大戰,終於把張步打敗,迫使他退到劇縣。劉秀到了臨淄,向軍隊表示了慰問,並在許多將官面前誇獎耿彝說:“從前韓信攻破歷下,漢朝帝業有了基礎;如今你攻破祝阿,天下大事也就可以定了。你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後來人們就用“有志者事竟成”或“有志竟成”來說明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就一定能成功;也用來鼓勵人堅定志向,始終不鬆懈,爭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有志者事竟成的成語故事3

  拼音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釋義者

  人;竟:終於;成:成功。有志氣的人;最後一定成功。

  語出

  《後漢書·耿弇傳》:“帝(劉秀)謂弇曰:‘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捨;有志者事竟成也!’”

  辨形

  志;不能寫作“智”;竟;不能寫作“競”。

  用法

  用作褒義。多用來鼓勵自己。一般作狀語。

  結構

  複句式。

  例句

  吳君成功的事蹟告訴我們~。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有一個讀書人,名叫耿弇。從小就認真學習兵書,演練武藝,立志將來為國家效力。由於耿弇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屢建戰功,很快就升為大將軍。

  一天,耿弇向皇帝要求帶兵北上,平定割據勢力。皇帝聽了很高興,但覺得這很困難,不易成功。耿弇說:“大王,只要我們立定志向,堅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皇帝答應了。耿弇率兵北上,運用聲東擊西的戰術,連戰連勝,很快就平定了一大部分割據勢力。接著,耿弇又率領大軍向軍閥張步盤踞的地盤推進。雙方在臨淄擺開了陣勢,一場短兵相接的戰鬥殺得天昏地暗。這時,一支箭突然直飛過來射中耿弇大腿,他拔出佩劍,砍斷箭桿,繼續作戰,把張步打得大敗而逃,他才想起腿上還有一枚箭頭。

  皇帝稱讚耿弇說:“將軍以前提出的計劃,我還擔心難以實現,但你終於做到了。這正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造句:

  1、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誡說:“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只有當勉為其難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時候,才必須勉為其難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須勉為其難地去達到它。

  2、吳君成功的事蹟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

  3、有志者事竟成是王剛心中永不磨滅的路。

  4、她成功的事蹟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無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

  6、有志者自有千計萬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有志者事竟成。

  7、有志者事竟成,不管做什麼,只要你肯下功夫,一定能成功。

  8、白羊座: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有志者事竟成。

  9、"有志者事竟成"雖是老生常談,卻是顛撲不破的。

  10、"有志者事竟成",任何時候,都要相信,只有有恆心與毅力,你就是最大的勝者。

  11、有志者事竟成,我行動我定能。

  以逸待勞成語故事

  yǐ yì dài láo

  東漢初年,隗囂佔據隴西,後投降四川稱帝的公孫述,漢光武帝派馮異為徵西大將軍。馮異想進攻恂邑,隗囂也率軍進攻。馮異手下建議避免正面交鋒,馮異主張先佔據該城,然後以逸待勞,等待疲勞的隗囂來攻,這樣把隗囂打得狼狽不堪。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孫子·軍爭》

  逸:安閒;勞:疲勞。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準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

  作謂語、賓語、狀語;指作戰、工作等方法

  養精蓄銳、用逸待勞

  疲於奔命

  他踞了碉樓,以逸待勞,我們倒難以刻期取勝。

  (1) 由於球場離我們很近,大家以逸待勞贏得了比賽。

  (2) 在游擊戰爭中,我軍常常以逸待勞,以少勝多,把遠道而來的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3) 我軍應充分休息,然後以逸待勞,殲滅來犯之敵。

  (4) 這次戰鬥我們採取的是以逸待勞,以眾對少的戰術,可以說是穩操勝算了。

  (5) 打仗,如能有效地運用“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飢”等軍事策略,就可以克敵制勝。

  (6) 以逸待勞,以主制客,此乃百戰百勝之勢。

  (7) 他採用以逸待勞的方法,等待最佳時機來臨才採取行動。

  (8) 在決賽之前,老師囑咐大家要注意儲存體力,以逸待勞,結果獲勝。

  (9) 一張一弛的近義詞是以逸待勞、休養生息。

  (10) 面對遠來疲憊的對手,我隊則是以逸待勞,從容應戰。

  (11) 佔據高地,以逸待勞,主動回擊,以制服來犯之敵。

  (12) 此法優點:以逸待勞,守株待兔,有成就感。

  (13) 我現在可以以逸待勞,測試透過而我幾乎沒做任何事情。

  (14) 穩坐網中的蜘蛛,以逸待勞地等候獵物上門。

  (15) 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採取以逸待勞、避實就虛的戰術。

  (16) 他採用以逸待勞的方法,等待最佳時機來臨才採取行動。

  成語故事塞翁失馬

  解釋

  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故事

  古時候,北方邊塞住著一個老頭,人們都管他叫塞翁。

  有一天,塞翁家的一匹馬撒起野來,跑到塞外胡地去了。他的鄰居們得知此事,跑到他家裡,勸慰他不必過於傷心。誰知塞翁聽了眾人的話,滿不在乎地說:“不就是丟了一匹馬嗎,沒什麼大不了的!依我看,馬兒跑走了,說不定會給我帶來好處呢!”鄰居們聽得目瞪口呆,誰都不相信會有什麼奇蹟發生。

  過了一段日子,塞翁家的那匹馬由於過不慣胡地的生活,自己跑了回來,並且還帶來了一匹胡人的駿馬。鄰居們知道後,又都不約而同地趕來向塞翁祝賀。他們拍著那匹胡馬,嘖口稱讚。可塞翁並不為此感到高興,皺著眉頭嘆息道:“這有什麼值得慶幸的。沒花分文得了一匹胡馬,弄不好會給我家引來災禍啊!”鄰居們聽了不以為然,心想:塞翁肯定是老糊塗了,不然,怎麼連好事壞事都分不清了。

  塞翁的兒子很喜歡騎馬,自從家裡添了那匹胡馬,就整天騎出去遊玩。誰知那匹胡馬未經馴化,很不服人管教。一天,胡馬把塞翁的兒子掀翻在地,他被摔斷了一條腿,落得個終身傷殘。

  鄰居們聞此不幸的訊息,紛紛趕來向塞翁表示慰問。可塞翁一點也不難過,反而勸慰大家:“各位不必為我的兒子憂傷,他的腿瘸了,雖然很不幸,但也可能因禍得福啊!”

  果然,一年之後,胡人揮戈南下,大舉入侵邊塞。邊塞上的所有青壯男人都應徵入伍,與胡人展開激戰,其中大部分人都死在戰場上。塞翁的兒子因傷致殘,是個瘸子,就沒有去當兵打仗,因而和年邁的塞翁一起保全了性命。

  這就是塞翁失馬的故事。現在人們在使用這個成語時,常常把“塞翁失馬”與“焉知非福”連在一起,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好事,也形容天無絕人之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