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成語故事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成語故事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鼓勵人們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能把事情或道理弄明白;如果只聽信某一方面的意見,就會弄不清楚事物的真相,是非不分。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成語故事,歡迎查閱與借鑑。

  【漢字書寫】: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漢語注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成語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成語語法】:複句式;作主語、謂語、賓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意思】:兼聽: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偏暗:聽了一方面的話就相信。鼓勵人們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能把事情或道理弄明白;如果只聽信某一方面的意見,就會弄不清楚事物的真相,是非不分。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近義詞】:集思廣益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反義詞】:偏信則闇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故事】

  魏徵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在唐太宗時曾任諫議大夫。他學識淵博,敢於向皇帝直言諫勸並提出各種建議,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對他也很尊重。一天,唐太宗問魏徵:“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矇蔽呢?”魏徵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詞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得出正確的結論,才不至於被欺騙而把事情辦錯。”接著魏徵又列舉了歷史上的許多事件,證明偏聽或偏信奸臣小人的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他說:“秦二世偏信趙高的話,而招來了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的話,而自取臺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的話,而導致彭城閣之變。相反,如果多瞭解一些情況,多聽取一些意見,就可以避免或防止一些災禍的發生。”唐太宗聽了魏徵的話心裡豁然開朗,說道:好啊!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參考譯文

  唐太宗問魏徵:“君主怎樣叫英明,怎樣叫昏庸?”魏徵回答:“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英明,偏聽偏信就昏庸。從前帝堯明確地向下面民眾瞭解情況,所以三苗作惡的事情能及時讓君主聽到。舜帝耳聽四面,眼觀八方,故共、鯀、歡兜都不能矇蔽他。秦二世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在臺城被軟禁餓死;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於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人君廣泛聽取意見,則貴族大臣不敢矇蔽,下情得以上達,君主自然英明瞭。”唐太宗說:“好啊!”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例句】

  《管子·君臣上》:“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

  毛澤東《矛盾論》:“唐朝人魏徵說過:‘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也懂得片面性不對。”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造句】

  作為一名領導人,如果你把注意力只放在幾個人身上,那就要懂得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學會認清事物的真實價值,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到你。

  拓展延續

  【成語材料】

  詞目: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解釋:

  兼:同時涉及或具有幾種事物。

  兼聽:多方面聽取不同意見。

  明:明辨是非。

  暗:糊塗,辨不清事實真相。

  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

  現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從正面的角度考慮就會很清楚明白,如果從心裡陰暗面分析就會很糊塗。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歷史故事】

  魏徵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後任宰相之職,為唐朝貞觀名相。話說玄武門之變以後,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為諫官之職,並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徵問道:“何謂明君、暗君?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矇蔽呢?”魏徵回答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宮,不見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趙高,直到天下大亂以後,自己還被矇在鼓裡;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縣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由此可見,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瞭解得一清二楚了。”唐太宗對這番話深表贊同。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的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傷心欲絕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著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朝代為什麼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徵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啊!”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就是從魏徵勸唐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