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遺的成語故事及解釋

路不拾遺的成語故事及解釋

  導語:路不拾遺形容社會風氣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該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歡迎查閱,謝謝。

  【漢字書寫】:路不拾遺

  【漢語注音】:lù bù shí yí

  【成語出處】:戰國.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桃棗之蔭於街者莫援也,錐刀遺道三日可反。”

  【成語語法】:緊縮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形容社會風氣好。

  【路不拾遺的.意思】:遺:失物。社會秩序好,在路上丟失的東西沒有人會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路不拾遺的近義詞】:夜不閉戶、路無拾遺;

  【路不拾遺的反義詞】:世風日下;

  【路不拾遺的故事】

  唐朝時期,有一行人經過武陽,在路上遺失了一件衣服,走了幾十裡以後才發覺,心急火燎。有人勸慰他道:“不要緊的,我們武陽境內,路不拾遺,你回去找,一定可以找到原物。”那人就趕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人們形容社會風氣好,路上遺失了東西也沒有人拾,就叫“路不拾遺”,也作“道不拾遺”。“路不拾遺”往往與“夜不閉戶”同時使用,這兩個成語,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

  【路不拾遺例句】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一回:“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四方瞻仰,稱為西方聖人。”

  《續小五義》第四十八回:“知縣說:‘今有你太爺所屬的地面,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除了你之外,並無不法之徒。’”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三回:“因為他辦強盜辦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遺的景象,宮保賞識非凡。”

  【路不拾遺造句】

  學校畢業初出茅廬剛進大城市的那幾年,也可以說是路不拾遺,現在幹什麼都得小心翼翼的。

  透過五年來的努力後,雖然做不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但是家家戶戶都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