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寢忘食成語故事及解釋

廢寢忘食成語故事及解釋

  廢寢忘食形容專心致致的做某一件事情,連吃飯、睡覺都顧不上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該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歡迎查閱,謝謝。

  廢寢忘食成語故事及解釋1

  【漢字書寫】:廢寢忘食

  【漢語注音】: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語出處】:《論語.述而第七》,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成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含褒義,形容專心勤奮。

  【廢寢忘食的意思】:廢:停止;寢:睡覺;食:吃飯。忘記了吃飯,顧不得睡覺。形容專心致致的做某一件事情,連吃飯、睡覺都顧不上了。

  【廢寢忘食的近義詞】:

兢兢業業、孜孜不倦、廢食失寢、夜以繼日、發憤忘食;

  【廢寢忘食的反義詞】: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廢寢忘食的故事】

  “廢寢忘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對某一件事專心致志,以致睡覺吃飯都顧不上了。形容工作和學習專心努力。這個成語來源於《論語.述而第七》,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創始人。

  從前楚國有一個叫葉邑的小城鎮,德高望重的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侯經過這個小城鎮,葉邑的大夫沈諸梁接待了孔子,沈諸梁很早以前就聽說過孔子教出很多出類拔萃的學生,是個赫赫有名的學問家,但是他對孔子本人卻不瞭解,於是他向孔子的學生子路打聽,子路跟隨孔子多年,雖然知道孔子身上的諸多優點,但面對這樣的詢問時也不知該從何說起,因此他沒有對沈諸梁做出回答。孔子知道這件事情以後語重心長地對子路說:“你完全可以回答他的呀,你應該對他說我的老師孔夫子是刻苦認真執著、從來不知道疲倦的'人,有的時侯忙起來他經常忘了吃飯和睡覺,不停地傳道送業,從來不會擔憂自已的疾苦,自強不息到忘記了自已年齡的程度。”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可見孔子是一個生活非常充實的人。孔子絲豪不掩飾自已,說明了孔子做人坦坦蕩蕩,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廢寢忘食例句】

  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元.無名氏《翫江亭》第二折:“你與他每日不曾離,直這般廢寢忘食。”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一折:“但得個寄信傳音,也省的人廢寢忘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至乃倦劇愁憤,輒以講自釋。”

  【廢寢忘食造句】

  他一直以來都樂此不疲地研究這項工作,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一個人想要在職場中升職加薪,僅僅靠廢寢忘食地伏案在檔案堆中是不夠的。

  廢寢忘食成語故事及解釋2

  【釋義】

  廢:停止。

  寢:睡覺。

  成語的意思是指顧不上睡覺,忘記了吃飯。

  【用法】

  形容對某一件事專心致志的程度。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論語·述而第七》:“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成語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許多言論被他的弟子記載在《論語》中。孔子年老時,周遊列國。在他六十四歲那年,來到了楚國的葉邑。葉縣的大夫沈諸梁,熱情接待了孔子。沈諸梁人稱葉公,在當時很有名望。他很早就聽過孔子的名聲,但對孔子本人並不瞭解,於是便向孔子的學生子路詢問關於孔子的為人。子路雖是孔子的學生,但卻不知怎麼回答葉公。後來,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就對子路說:“你可以這樣回答他:‘孔子為人勤勉,努力學習從不厭倦,甚至忘記了睡覺和吃飯;他樂於傳道授業,從不擔憂受貧受苦,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紀。’”從孔子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因為他有著非常遠大的理想,所以能夠生活得非常充實。

  《論語》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輯錄,儒家重要經典之一。《論語》的內容涉及哲學、政治、教育、文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是研究儒家學派的重要著作。此書的結集工作是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完成的。原始記錄出於多人之手,最後編定是在戰國初期,主要由曾參門人完成。現在通行的《論語》二十篇,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