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流合汙的成語故事

同流合汙的成語故事

  導語:同流合汙,指跟壞人一起去做壞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該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歡迎查閱,謝謝!

  【漢字書寫】:同流合汙

  【漢語注音】:tóng liú hé wū

  【成語出處】: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下》: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人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成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同流合汙的意思】:流:流俗,不好的風俗;汙:骯髒、混濁的世道。思想與言行隨著世俗而浮沉,沒有獨立的節操,混同於俗流,或指跟壞人一起去做壞事。

  【同流合汙的近義詞】:

同惡相濟、狼狽為奸、隨俗浮沉、沆瀣一氣、隨波逐流;

  【同流合汙的.反義詞】:明哲保身、志同道合、涇渭分明、精誠團結、潔身自好;

  【同流合汙的故事】

  戰國時期,孟子的徒弟萬章問孟子:“孔子為什麼如此厭惡好好先生,要罵他們是道德敗壞的人?”孟子解釋說:“像這樣的好好先生為人處事圓滑,方方面面阿諛逢迎,都是一些八面玲瓏的人,看起來忠厚老實為人清廉,你說他有什麼大錯呢又沒有,但是他卻經常言行不一,總是用一副友善的樣子欺騙他人,實質上就是偽君子,這些人同流合汙在一起不值得人們稱道。”萬章聽完以後又說道:“我記得孔子曾經說過,他因為狗尾草冒充禾苗而不喜歡它;因為三教九流的思想會把仁義破壞而厭惡;因為誇誇其談的人會破壞信用而不屑;甚至因為紫色會影響紅色他也不喜歡…”孟子接過萬章的話說:“孔子正是因為好好先生會把聖德搞成歪門邪道所以他才會厭惡,從一個君子的角度來看,應該儘量把事情往正道上引導,這樣才能做到拒絕虛偽的善意以及邪惡的東西。”

  【同流合汙例句】

  宋.朱熹《答胡季隨書》:“細看來書,似已無可得説…如此則更說甚講學,不如同流合汙,著衣吃飯,無所用心之省事。”

  明.高攀龍 《今日第一要務疏》:“夫天下固有沽名釣譽之小人,而必無同流合汙之君子。”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二十二回》:“此數賊者,同流合汙,敗壞國政。陛下新登寶位,宜信任賢良,遠斥奸佞,庶可宗社危而復安。”

  曹靖華《飛花集永生的人》:“當然,世上所謂潔身自好,在某種情況下,不同流合汙,是一個人的風骨,是好的。”

  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二章:“這也只是他在房間裡私人談話中的態度,出去之後,他還不是同流合汙了,加入反民主者的行列中一同搖旗吶喊?”

  【同流合汙造句】

  單位裡那幫人總是絞盡腦汁把公家的東西弄走,像他們這樣同流合汙的社鼠猛狗據說哪裡都有。

  中小學生時代應該多跟專心致志學習的同學交朋友,而不要跟愛打架不讀書好逸惡勞的孩子同流合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