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民不聊生的故事

成語民不聊生的故事

  導語:民不聊生,成語的意思是指人民無以為生,無法生活下去。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拼音】mín bù liáo shēng

  【釋義】 聊:依賴。聊生:賴以維持生活。成語的意思是指人民無以為生,無法生活下去。

  【用法】 形容人民生活極端困苦。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春申君列傳》:“民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僕妾者,盈滿海內矣。”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

  【造 句】 那個時候的中國,軍閥割據,民不聊生。

  【近義詞】民窮財盡

  【反義詞】豐衣足食

  【成語故事】

  戰國末期,各諸侯國互相爭霸,連年征戰。公元前243年,秦國大破韓、魏兩國軍隊,斬殺二十四萬人,被殺士兵家屬痛不欲生。此後,秦軍經常進攻韓、魏,燒殺掠奪,百姓遭殃。接著,秦軍在攻打魏都大梁未果後又把矛頭指向楚國。大將白起大軍攻入楚國,逼跑了楚襄王,又使楚地百姓遭受劫難。一年後,白起大軍再次攻打魏都大梁,仍然失敗。在這種情況下,秦昭王假意與韓、魏兩國和好,要求一起討伐楚國。楚國聽說後立刻派使臣黃歇到秦國求和。黃歇到秦國後向昭王上書說,現在秦國最大的敵人是韓、魏兩國。因為這兩國的百姓都被您殺了不計其數,活著的也都無以為生,流離失所,他們同秦國有不共戴天之仇。您聯合韓、魏攻打我們楚國,等於讓他們強大起來。加上大王的軍隊借道韓、魏,一旦他們倒戈一擊,秦軍必受滅頂之災。因此,我們兩國聯合攻打韓、魏才是上策。秦昭王覺得此話有理,便召回白起,並與楚國結成了聯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