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器晚成的故事

成語大器晚成的故事

  導語:大器晚成,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拼音】大器晚成dàqìwǎnchéng

  【釋義】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出處】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主人公】

  【近義詞】後生可畏

  【反義詞】不堪造就、冥頑不靈

  【成語故事】

  袁紹身邊的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武藝,到了23歲才開始讀《論語》、《韓詩》,求師學習。

  由於他刻苦努力,學問也逐漸多起來。當時袁紹計程車兵非常殘暴,掘開墳墓將屍骨暴露出來。崔琰勸說袁紹不要這樣做,袁紹認為他說得對,封他為騎都尉。後來,崔琰跟隨曹操,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而崔琰反對,他說:“自古以來的規矩是立長子,怎麼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儘管是親屬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後來,崔林果然當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還在魏文帝手下任過司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