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的作文800字(通用20篇)

傳統節日的作文800字(通用20篇)

  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顯著表徵和重要載體。經過漫長的文化發展程序,傳統節日的文化理念不斷提升,文化特點日趨多樣,文化內涵日益豐富,傳統節日文化亦已成為當代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的作文800字(通用20篇),希望大家喜歡。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衣食住行都各有其特色文化所在,其中傳統節日文化就猶如歷史長河中不斷積澱的黃土,有其歷史,有其深度,值得深挖。

  自古,中國的節日就過得極為講究。拿目前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來說,早在堯舜時期,春節就興起了,經過代代傳承,代代發展,春節的習俗就越來越多了,吃餃子、貼春聯、放鞭炮、掃塵、守歲、拜年、看春晚……總能讓一家老小熱鬧十來天。

  在21世紀開始後,國外的不少傳統節日也開始在我們“東方古國”流行開來。聖誕節時,中國的小朋友也開始期盼聖誕老人悄悄送來聖誕禮物;萬聖節時,中國的學校裡也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南瓜燈;情人節時,中國的影院餐館也開始施行情侶半價等優惠活動。

  有很多人說,我們中國人對西方傳統節日過於重視從而淡忘了許多我國傳統節日習俗。其實,我認為“罪魁禍首”不在西方節日而在於中國人對中國節日的概念。譬如說春節要吃餃子,但不代表有餃子就是過春節。現如今的多數年輕人別說做餃子,為家人做一頓三菜一湯的晚飯都很困難。為了延續節日習俗,一到春節,超市中的速凍餃子就成了熱賣品,顯然多數不會做餃子的人都選擇了速凍餃子來過一個“有餃子的春節”。這就違背了過節的本意,春節本是一家人團圓的時節,春節吃餃子這個習俗也如此,不重在吃,而在於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包餃子,老人包餃子皮,小孩和餃子陷,女人洗菜,男人煮粽餃子……裹的是一份熱鬧,吃的是一個團圓,而超市一袋一碗的餃子只能算是一頓便當,根本沒有年味兒。

  再說說現如今一些老學者對西方節日和中國人過西方節日十分排斥這件事。我認為西方節日也有它的精華和歷史。譬如說聖誕節,許多現代西方家長為了圓“聖誕老人”這一出“世紀大謊話”,會不約而同的在聖誕當晚給熟睡的孩子準備一份小禮物。當然,在他們小時候,他們的父母也是這麼做的。這就好比我們中國春節時長輩給小輩紅包壓歲一樣,也是一個節日文化。中國的青年人在西方節日時同西方人一樣歡慶,這也不足為過,相反我認為這是一種對西方文化的學習和尊重,不管怎麼說西方人在咱中國春節時也會張燈結綵,也會放起鞭炮,收看春晚甚至嘗試包餃子。

  正值春節來臨之際,望大家真正地投入節日習俗,用親自勞動做出團圓,做出春節。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2

  說到傳統節日,我的腦海中就慢慢浮現出了春節時那熱鬧歡樂的情形。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在春節期間,各地的遊子與家人團聚,人們世代相傳的春節活動隨處可見,具有充足年味的美食也是應有盡有。

  使春節熱鬧非凡的,自然就是那些張燈結綵的春節活動,踩高蹺、趕廟會、舞獅等等,最讓我著迷的,也是最讓我興奮的,非看花燈莫屬了!每逢春節,那些五光十色的花燈總是把我引進古城、廣場。人們臉上個個都春風滿面,大人們微笑稱讚花燈,手裡領著興奮的孩子們,而孩子們則如一隻只歡樂的小麻雀,手裡提著小花燈,或是拿著一根糖葫蘆在吃,一蹦一跳的走在大人身旁。在有花燈的地方,往往也少不了舞獅、舞龍這樣的存在,那些表演的人演的渾身是勁,我們看的人自然也被歡樂的氣氛帶動了,看的也都很起勁。在一旁擺攤的人,賣得最多的則使那些紅通通的春聯、窗花之類的,這也就是我接下來要介紹的春節忘不了的習俗——貼春聯。

  貼春聯這個春節習俗要說是眾所周知真是一點都不誇張,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著春聯和福字,這紅通通的春聯,按我的理解可能是開門紅的意思吧。春聯上用中國特有的毛筆字寫下了吉祥的祝福詩句,祝福著新的一年可以像詩句裡的祝福一樣,充滿了人們的美好願望。貼福字時也是有一定的講究,人們習慣把福字倒著貼,這樣就應了漢字諧音“到”,讀起來就是“福到了”,依然是人們的美好祝願!

  春節後,人們通常要挨家挨戶的拜年,走親戚,孩子們給長輩磕頭並說吉祥的話,長輩就會給孩子壓歲錢,過個年,漲一歲,這個習俗使人們有了相互祝福的美德,也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中華節日蘊藏中華之美,春節年俗使人代代增親,可現在科技發達,上門祝福的人少了許多,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也漸漸疏遠,我們百年的文化就要無人問津,讓我們行動起來,把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稱號巡迴,讓我們的年俗傳承下去!

  中華之美滋養著龍的傳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們心田!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3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裡,除了春節,中秋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在八月十五這個月圓之夜,皎潔的明月“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人們思念什麼?思念的是遠方的親人。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無論怎樣,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總希望能和遠方的親人團圓。

  這是中國的古老傳統,也是東方文化的深刻內涵,這種親情是什麼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團圓”的象徵節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們一大家子又圍坐在大圓桌旁一塊兒吃飯,滿桌子的菜各式各樣的,我夾起一片熱騰騰的肥肉慢慢咀嚼著,味道鮮嫩極了!真是好久都沒有吃到過這麼美味可口的飯菜了。

  大家都吃得很起勁,漸漸興高采烈起來,都相互祝福著乾杯。“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飯後,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裡賞月。

  面前放著許多月餅,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覺就好像今兒個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感覺一樣。“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裡的確實不一樣,那圓圓的樣子不就像我們這圍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嗎。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竟放花燈”,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熱鬧的景象更勝往日,處處都洋溢著全家團聚所帶來的幸福氣氛。

  然而我又想起王建的一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絲落誰家”。是啊,就在人們與家人團圓時,一定也有人身在他鄉而沒能與家人團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圓月託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單的你不要傷悲,抬頭看看那侖明月吧,說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著它呢。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4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中華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特質。但在當今各種“變異”文化的衝擊之下,人們開始褻瀆傳統文化,把文明積澱看作炒作的工具。這怎能不令人擔憂?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守護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幾何時,我們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鬱頓挫的氣質和風格。微博時代的我們,早已習慣了“藍精靈體”,習慣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話: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元芳,你怎麼看?”殊不知,在我們戲謔調侃之時,傳統文化在離我們漸行漸遠。半文半白的“甄嬛體”在社會上風靡一時,不痛不癢、無病呻吟的“瓊瑤體”居然號稱能夠“醫治心靈創傷”。這時的我們,情何以堪!

  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被修飾、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們該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鄉之情被無聊地調侃,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對於中國沉澱已久的文化,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去完全深諳,但是也沒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沒有資格去胡編亂造,去挑戰先人們高超的文學功底。因為我們生在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國度,所以我們要堅守本真,不要丟失了對傳統文化應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傳統文化調侃中迷失前進的方向。

  在網路高度發達的資訊時代,人們追求適宜的精神愉悅本無可非議。但是各種不倫不類的體例的出現卻是一個不好的徵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保護不了,那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當我們對“TVB體”、“流氓體”朗朗上口津津樂道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聽見那一聲聲來自於幾千年前的天空的無助哀號?

  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並不是要我們一成不變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創新和突破是必要的,畢竟,那是人們前進的動力源泉。堅守本真,意味著天空的圓月依然是圓月,它是一輪思鄉的月,而非被人們俗化了的月亮;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意味著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飾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汙水。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給先哲們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矯揉造作,不要畫蛇添足,更不要將經典俗化。

  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讓自然和諧的春風吹向每一個角落,讓傳統文化之樹綻放鮮花朵朵,滋潤萬物。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5

  在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元旦,清明節,春節……可是,我覺得最有意思的節日莫過於中秋節。

  農曆8月15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8月15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中秋節吃月餅是中秋節的習俗,你們知道月餅是什麼時候流傳開的嗎?北宋時之在宮廷中流傳,然後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壇。發展至今,朝則成為全名共同的飲食習俗。月餅與各地的飲食習慣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港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有一年中秋節,我和媽媽回老家。賞月亮做月餅,大清早的我還在屋裡睡覺。可是已經聽見外面有人在忙活,我一看鬧鐘,媽呀,怎麼七點多啦,我二話不說,立馬穿上衣服蹬上鞋子,急忙跑出去,我看見媽媽和奶奶已經做開了,我馬上洗了手就坐在那裡開始做了。

  做月餅的第一步先製作月餅的餅皮,先混合糖漿,花生油。鹼水和吉士粉攪拌均勻。第二步、加入麵粉,再加麵粉的過程中,我一失手把麵粉都打翻了,弄得手上臉上都是麵粉,像一個小雪人,引得全家哈哈大笑。我害羞極了,如果這裡有一個洞,我恨不得馬上鑽進去,我看見大家這樣我連忙說失手了,你們先做吧,我去清理一下身上的東西。大家聽了我這句話才不笑了,我鬆了一口氣,清理完身上的麵粉我邊繼續跟著奶奶做,奶奶一步一步的教我,經過幾十分鐘後,我高興的大喊:終於做好了一個了。回頭一看大家已經做了十幾個了,我十分著急,便繼續做下去,第一個不熟練第二次做的時候就很熟練了,第二次我一口氣做了十個,晚上我們在院子裡觀賞著月亮,吃著自己做的月餅,我開心極了。

  夜幕降臨,如水的月光透過窗戶灑進各家的房屋裡,照亮了人們的心房。就在這個時候,有多少人正與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在團圓的喜悅中吃著月餅,在月餅的甜美中仰望那一輪圓圓的明月。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喜悅的象徵。中秋節是我們閤家歡樂的日子,是我們思念親人的日子,更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日子,出門在外的遊子會更加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所以我們要把他們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6

  除夕、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這些節日中,最熱鬧,最隆重的就數春節了。

  春節俗稱過年。每當春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徹底的大掃除,我們家也不例外,這表示著迎新辭舊。臘月的二十八早上,我們一家三口早早的就起來打掃衛生,三人分工明確,各幹各的。媽媽洗廚房、拖地板;我和爸爸擦玻璃窗、打掃客廳、擺放桌子、椅子。通過幾個小時的努力,把家裡的廚房、臥室、客廳弄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整整齊齊的。接著,我跟著媽媽出去買窗花。然後,爸爸架起一把梯子,在窗戶上貼起了各種各樣的窗花,有動物的、有成語的、還有的是植物的。這些窗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給春節增加了熱鬧的氣氛。我們又在門前貼上一幅幅紅紅的春聯,貼福字時要倒過來貼。這時我好奇的問媽媽:“為什麼要把福字倒過來貼呢?”媽媽說:“這表示福到家門口了。”不一會兒,媽媽跟我說:“我和你爸去買菜,你就在家裡看電視好了。”過了幾個小時,爸爸媽媽提著一籃籃滿滿的菜,把冰箱裝得滿滿的,準備過年招待拜年的客人。

  除夕夜,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今天,不管家人離家有多遠,都會趕回來吃團圓飯。飯桌上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鮮嫩美味的魚了,但這條魚不能吃完,因為表示年年有餘。吃完團圓飯,就是守歲看春節聯歡晚會了。到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點燃鞭炮,辭舊迎新。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又是一個十分熱鬧的第二次高潮。夜晚,大街小巷上到處都是龍燈,短的幾十橋,長的幾百橋。看熱鬧的,迎龍燈的,川流不息,熱鬧非凡。迎龍燈的人一個門堂接著一個門堂的迎。每到一處,人們都要放鞭炮,以示熱烈歡迎和喜慶的氣氛。龍燈一會兒盤旋,一會兒上下穿梭,看得人們拍手稱快。我喜歡看龍燈,因為沒有一條龍的樣式相同,這每一條龍上的圖案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民風民俗,還可以看到不同地區人們的不同風格。

  轉眼間到了正月十七,春節就要結束了,舊的一年在歡笑聲中來,又在歡笑聲中走,新的一年開始了。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7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春節。每到大年三十,商場里人來人往,大家都忙著買年貨。但你知道嗎?過年還有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我講給你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山谷裡住著一隻叫“年”的怪鼠,每到春節的晚上“年”都會襲擊山下的一個村子。村子裡的人非常害怕年,準備到城裡過年,在路上,他們看見一個仙人,仙人對他們講“年”最害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人們聽了以後,連忙去買了春聯和鑼鼓。到了晚上“年”又來了,它看到紅色,聽到鑼鼓聲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

  現在,我們每到過年,吃完午飯,就興高采烈地跑到爆竹店裡買許多禮花。到了晚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出禮花撕開包裝袋,取出禮花,用打火機小心翼翼的點燃後向天空發射,只聽一聲“啪”,一束美麗的煙花掛在天空上,五彩繽紛,好看極了。放完禮花後,我依依不捨的回家了,和家人觀看晚會。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到春節,人們就喜氣洋洋。有的放著煙花爆竹,有的在貼對聯,還有的在掛燈籠。你們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就讓我來講講這個神話故事吧!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隻叫做年的怪獸。每到除夕夜都會到村莊裡面去禍害百姓,搞的民不聊生。後來有一個老人來到這個小村莊,老人問農民:聽說每到除夕夜,你們這裡就會有一隻叫年的怪獸來搗亂,我是特地趕來處理這件事的。人們不相信這位老人可以趕走年獸,所以沒人理他。到了除夕夜,人們又像往年一樣躲了起來,只有那位老人留在村莊裡。年獸出來了,姥爺拿出一副對聯貼在村口,又點燃了一掛爆竹,年獸一看,嚇得趕忙逃跑。原來,那位姥爺是神仙,特地來趕跑年獸,保護百姓。另外,姥爺臨走前,還留下三件東西來對付年獸,分別是燈籠、爆竹、對聯。從此這件事就被傳開了,以後每到除夕夜,人們就在家門口貼上對聯,燃放爆竹,從此以後年獸就再也不敢來了。

  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過年還可以吃年糕,吃餃子,放煙花,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

  過年真是非常的有趣,家家戶戶都是喜氣洋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我很喜歡過年,因為有很多好吃的東西,還有新衣服穿。希望每個人都過一個開開心心的年。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8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除夕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春節到了

  就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了,萬物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春暖花開,生機勃勃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地載歌載舞迎接這個節日。

  關於春節的起源,民間自古以來有很多說法,其中廣為流傳的是:中國古代有種叫“年”的怪獸,頭上有角,十分兇猛,他長年深居在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也就是除夕,他就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年的這天,人們就扶老攜幼,上山躲避“年”。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一位乞討老人,鄉親一片驚恐萬狀,只有村東一位老婆婆給了他一點食物,並勸他上山躲躲。老人開口說:“如果您讓我在您家裡住一晚,我一定把‘年’趕走。”老婆婆不信並繼續勸,老人笑而不語。老婆婆只好自己上山了。

  半夜,“年”闖入村莊,發現氣氛與往年有此不同,村東老婆婆家門貼上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它渾身一抖,怪叫一聲,走近門口時,屋裡突然傳來“噼噼啪啪”的聲音,再也不敢往前湊,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就在這時屋門突然大開,老人身披紅袍在門口哈哈大笑,“年”慌忙逃跑了,於是貼春聯,放鞭炮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春節一般要吃年糕、餃子,湯圓、荷包蛋。還有備年貨,貼年畫、貼春聯等眾多活動,在這一天人們盡享天倫之樂。

  春節那天,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春節開門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以鞭炮聲來除舊迎新,北宋詩人王安石還作詩一首,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的祝福和一往情深的期盼。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我之所以最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是新年中第一個節日,也是最隆重的節日,在這節日,人們走親訪友,吃大餐,還可以有壓歲錢,所以我很喜歡。

  同學們,你們喜歡什麼節日呢?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9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逢這天,家人便會全部都聚在一起,一起吃月餅、賞月。正是因為這一天家人全部都會聚在一起度過中秋節,所以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日”。

  紅日落了,黑夜來了。我抬頭仰望夜空,望見一輪月亮,但不是人們說的皎潔的明月。就是夜空中的層層清雲,如煙似霧,瀰漫在月光下,所以遮住了月姑娘,彷彿為月姑娘遮上了一層烏紗。這暗月的月光雖不足以與太陽熾熱的光芒相提並論,卻使我喚起聯想:在月亮的一端,玉兔陪著淚如雨下的嫦娥仙子,默默的等待著,等待著與后羿相會、團圓的日子。我順手拿起了一塊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的月餅,與家人共同感受著暗淡月光的洗禮,感受著月餅的香甜。

  漫漫地,慢慢地,月亮一步一個腳印,愜意地向高空走去,漫漫地,慢慢地,月亮在不斷升高。終於,月亮升起來了!雖然不及剛才那般亮,雖然不及平時那樣大,但這輪暗月所散發出來的光,是那般柔和。可月亮一會兒躲進這朵雲,一會兒躲進那朵雲,好像在和我們捉迷藏。正當人們注視著她的時候,她才心甘情願的露出半邊臉來。月光輕輕的灑在我和家人的身上,將彼此的心拉的更近了;月光輕輕的灑在我的身上,如鵝毛般的柔軟,使我感到全身心地沉浸在舒適之中;月光輕輕的灑在大地上,為大地遮上了“鵝毛衣”;月光輕輕的灑在樹葉間,恰似結了一層霜;月光輕輕的灑在草叢中,讓小草舒適的進入夢鄉。清雲逐漸變成了雲海,繚繞在月亮旁邊,只漏下斑斑點點的月光。我想:難道玉帝想在雲散盡之時,讓嫦娥與后羿相會在一起,共度這團圓之夜?過了許久,暗淡的月光才重新灑在大地上,灑在高樓間,灑在草叢中……

  久久,月光才隱沒在巍然聳立的高樓之後。面對著隱沒的月光,我想到一句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不禁聯想到,在這幸福美滿的中秋夜裡,那邊防戰士們在不辭辛苦地保衛著祖國的邊境,卻始終不能與家人相聚在一起,不能一起吃月餅,不能一起賞月。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祝福所有的中華兒女們,都能與家人相聚、團圓,能夠共度這幸福美好的團圓夜!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0

  這個月雖然節日很多,有聖誕節,有冬至,一直洋溢著節日的喜氣,但是我還是喜歡我們的傳統節日——冬至。

  我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背誦二十四節氣的歌謠了,那時還不是太瞭解這些被命名的節日名字,為什麼要這麼起名啊,慢慢的,隨著我們長大,每年老師,爸爸媽媽也會一到節日就和我們說一些關於傳統節日的故事,傳說,不太瞭解的時候媽媽就會給我上網查資料學習。現在我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歷史知識,風俗文化也懂了很多。

  冬至,其實我發現它並不是按照陰曆日曆來定的,好像每年都是12.22這天,我很奇怪有時候我們的傳統節日是按照陰曆,有時候我們的傳統節日是按照陽曆,而陰曆和陽曆還不是同步,還有一些交錯,我們的歷史偉人真是厲害,能推算的這麼準確。冬至其實是我們的節氣,但是它也是我們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的到來意味著冬季的真正的開始了,這一天白晝時間最短,過了這一天,白晝開始慢慢變長,早上會亮的越來越早,晚上天黑的時間也越來越晚。我們北方也開始進入了數九的節氣。

  冬至這一天的到來,雖然古人流傳下來的各種風俗已經慢慢減少,但是逢節便吃餃子的習俗一直延續,冬至這天吃餃子,冬天不凍耳朵的風俗還在。媽媽說他們小時候害怕掉耳朵,會吃很多餃子皮。現在的我不怕,我每天出門都包裹的嚴嚴實實,不怕掉耳朵。但是餃子還是要吃,很香。我還查資料看了看南方人喜歡吃燒臘飯,吃年糕,我也喜歡吃,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可以吃水餃。

  我記得我上幼兒園時有一年冬至,我和媽媽一起畫了數九消寒圖,一顆梅花枝,上面畫了很多梅花,媽媽說每一顆梅花代表一天,等我把這梅花都塗上色,這幅畫完成就到春天了。至今我仍然記憶猶新,棕色的梅花枝上綻放著粉紅色的小朵梅花,大大小小競相開放,還有飄落到地上的梅花,梅花一顆就是一天,數九的日子,就是這樣過去,現在回想起來竟是如此美好的事情,想著週末一定要和媽媽再一次畫一幅數九梅花圖,然後包一頓豬肉大蔥的餃子,站著自己調製的蘸料,醋蒜汁,喝著熱氣騰騰的餃子湯,日子真是有滋有味,幸福啊。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1

  今年,我和爸、媽決定今年不在長安過年了,說要回家鄉過年。我聽到爸、媽說要在家鄉過年,我就在一邊偷笑了,我最喜歡在家鄉過年了,因為在那兒我可以自由地走動,不像在長安,想走都沒得走,而且在那,我有很多兄弟姐妹,無聊就可以找他們聊天。

  在一天後,我們到了。下車後,我一點都認不出家鄉了,不知道是太久沒有回去了還是家鄉的變化太大了。

  我們拿著行李走進村,向爺爺家走去。在進村的路上有很多人向我們問好和拜年。我們當然也很有禮貌地向別人問好、拜年。

  過了一會兒,我們到了爺爺家了,這時我們也就鬆了一口氣了,在這個時候我的情緒越來越激動,就開始四處找表哥和他玩,之後就這樣過了一天。

  第二天醒來,已是大年除夕了,我急忙地去吃個早點,然後幫我爺爺打掃衛生,大家都在忙碌著,有的在殺雞、鵝、魚、也有在包餃子的,做完這些,大人們都在貼春聯。過了不久後,我們一家都到祠堂祭拜祖宗,祠堂裡太熱鬧了,擺放著很多祭拜祖宗的祭品,旁邊站滿了很多老老少少的和兄弟姐妹,然後他們滿臉笑容的向我們打招呼,我們也十分熱情的向他們問好,大家都說上了新年的祝語。過了一會開始進香了,我默默地在祈求在新的一年裡爺爺、外公、外婆身體健康,爸爸媽媽工作順利,願我在新的一年裡學業進步,大家萬事如意!大家許過願望後,鞭炮就響起來了,那聲音震耳欲聾、煙霧沖天,我就躲得遠遠地觀看,相持約半小時後才緩緩的停下來了,之後我們陸陸續續地回到大家自己的家裡。然後大家一起分配煮飯,燒菜的工作……真快,開飯了,大家齊舉起杯子,相互說起在新一年的祝福話語,這時候我才真正感覺到什麼是“團圓飯”意義。

  第三天後,也就是年初一,每家每戶就開始放炮竹,自然,我們家也開始放了起來,放完鞭炮後,我們就開始按照我國的風俗,過春節就要放煙火看春節晚會等。長輩們還要給我們小孩們壓歲錢。所以我們家過春節也是如此。

  第四天後,我們一家人就開開心心出去外面玩了,每家的門口前面都是“滿地紅”。在我們的家鄉就是放的鞭炮越多,鞭炮碎紙越多,就代表在今年都是紅紅火火的,運氣、工作、學業、身體都越來越好。這就是我的家鄉,紅紅火火的家鄉。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2

  很快,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划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著家裡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著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後,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鬥志似乎隨著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痴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著我的手,和藹地笑著。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溼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溼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著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隻冒著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著說,這些用荷葉包著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裡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划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著這噴著荷香的飯糰,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著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以後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傳統節日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隻粽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日子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傳統節日端午節被韓國人註冊了,家鄉的的河髒得不能再划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傳統節日端午節被外國人註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髒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划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著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3

  如今的國際環境相對開放。各種國家的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越來越不被重視。當今中國有很多的00後沒有見過龍舟,沒有見過艾草,甚至連像中秋節一樣的傳統節日是哪一天都不知道,現今保護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每個人都肩負著重要使命。

  中國的文明需要傳承,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5000年來造就的歷史的智慧結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寄託著古人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寄託著遊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著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悅。清明節體現了人們對過世的家屬們的哀思春節,表達了人們對明天美好生活的期盼,這些節日背後所存在的意義,絕不是任何一個洋節日能夠輕易取代的。

  21世紀,隨著手機的上市,隨著QQ,微信,微博等一系列社交軟體上是各國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國人越來越關注的事是萬聖節的南瓜,情人節的蛋糕,復活節的彩蛋,愚人節的各種惡作劇,聖誕節的聖誕老人,從而忽視了新年的福,端午的艾草,中秋節的月餅,這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承是一種損失,沒有了這些,我們也將逐漸失去自己的信仰,中國也將逐漸失去自己的特色。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身邊,而你卻在玩手機,春節,端午,中秋本都是讓身處異地的親人團圓的日子。現在隨著科技的發達,交通的便利,親人團聚越來越容易,但距離卻越來越遠,以往團圓之時,飯桌上只有恤短情吃飯喝酒的聲音。而現在卻多了一種聲音——玩手機聲,幾個年齡相仿的親戚,拿起手機一聯機便忘記了所有,也因此冷落了家裡的老人,各種團圓節日不再是談情敘事的地方,而是孩子們打遊戲,刷級,發說說博取點選量的地方。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隨著時間的沉澱和積累而形成的傳統節日,承載著古人們的美好願望,人們可以透過傳統節日看到古人的生活面貌,當節日不被人們重視,裡面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也將被人們逐漸淡了,中國文明古國的稱號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揚,讓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傳統節日,不要讓傳統節日成為歷史的塵埃。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4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我的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裡。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我的媽媽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著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今天,我們又迎來了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總是很熱鬧的!

  清早,我在睡夢中被一陣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吵醒。我來到客廳,看到媽媽在廚房裡準備著各種美食。我隨著鞭炮聲向窗外望去。哇!放鞭炮的人真多呀。樓下有許多大人和小孩,小孩穿著厚厚的棉襖,可是小臉還是被凍得通紅通紅的,但是這也遮掩不住他臉上的笑容。當大人們點燃鞭炮的時候,那些小孩就會捂著耳朵向遠處跑去。當鞭炮放完的時候,小孩子們又聚成一堆,歡聲笑語連成一片。

  我正看得津津有味,只聽見媽媽說“包餃子嘍!”咦!包餃子?我也想包。於是,我從窗前趕忙跑到餐桌旁。媽媽揉好了麵糰,正在擀餃子皮。媽媽擀完之後。把和好的餃子餡端上了餐桌。只見媽媽手拿一張餃子皮,用筷子夾了一些肉餡,輕輕地放在餃子皮上,然後一個褶一個褶地捏起來,包好的餃子,像一個個元寶一樣,好看極了!這時,我心裡也癢癢的,我也想包幾個像元寶似的餃子。於是,我洗好手,搶過了一張餃子皮,學著媽媽的樣子,把肉餡放在上面,先把左邊捏好。呀,餡冒出來了。媽媽見了哈哈大笑起來:“右面漏了!”我趕緊去捏右面,沒想到左面又露出了一點點。當我手忙腳亂地把左右兩邊都修補好的時候。這個餃子已經面目全非了,竟然像一塊小小的石頭。哈哈哈,哪有媽媽的元寶樣。我們一起哈哈大笑起來!後來,媽媽輕聲說:“包餃子時候不能心急,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又接著包下去。一個、兩個、三個……我越包越好。不一會兒,一簾餃子就包好了。這時,爸爸回來了,還買回了好多年貨呢。我和媽媽趕緊去接過來。

  不一會兒,媽媽的餃子煮好了,桌上的餃子熱騰騰的,哇,媽媽還準備了好多好吃的呀!有香辣的小龍蝦,有紅燒排骨,有舉著兩個大鉗子的螃蟹,還有我最喜歡的清蒸魚……我們一家邊看節目邊吃起了團圓飯,家裡充滿了歡聲笑語。

  這真是一個既熱鬧又快樂的春節呀,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真的是讓我難以忘懷。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6

  盼呀!盼呀!終於盼到了我們村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了。

  農曆五月初六是家鄉的龍舟節。我剛吃過粽子,就和我的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來到潢湧河邊看賽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

  下午2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著鞭炮聲起,來自各村的12條龍舟一字排開。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迎接的綵船、劃過的龍船……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著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他們很威風。比賽到了緊要關頭,人們的心開始緊張起來,突然,從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吶喊聲,我放眼看去,原來是下二村旗子的紅隊落後了,在觀眾的的支援下,撓手們更沉著了,拼命地划著,下二村龍船,迎著洶湧澎湃的浪花,“踏著”乘風破浪的強風,在潢湧大河上劃出一條長長的水紋,衝上了前頭,其它龍船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後,下二村龍船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鼓舞廣大群眾。

  據說,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時代的戰國時期,那時,七個皇帝各鎮守一方,分別是:楚國、燕國、秦國、魯國、齊國、魏國、趙國。其中,北方的秦國最為強大,虎視眈眈地想吞併其它六國,想成為中華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國與齊國合併攻擊秦國,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聽的屈原勸告,還把屈原逐出楚國。最後,楚國被秦國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見楚國人民流離失所,就在農曆五月初五胸中抱著沉甸甸的大石頭跳到舊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到這個訊息後難以置信,紛紛划著小船去救他,又害怕舊羅江中小魚傷害屈原的屍骨,所以,楚國人民用小竹筒裝滿糯米飯菜,希望江中小魚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骨而吃楚國人民做的糯米飯菜。故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賽龍舟需要隊員們同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劃得快,它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精神。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7

  星期日下午,回到家裡,飯已經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開啟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到動畫片,我我的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說:“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願地說:“好吧!”。原來,我的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則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紮、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每艘龍船船長大約為20—30米,船上約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人,他們一起划槳,同心協力、不言不語、竭盡全力的在奮勇前行!只見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真是競爭激烈、扣人心絃啊!各隊的拉拉隊,也在臺下較起勁來,加油聲連綿不斷,有人還打起響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賽龍舟的人舉起大拇指,心想:“你們真棒!”

  最終紅色的龍船在衝刺階段終於奪取了冠軍。太好了!真是如我所願,“紅龍”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我也情不自禁在心裡鼓勵哪些失敗的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贏,我為你們鼓氣、加油!”

  看完比賽,我上網瞭解了關於“賽龍舟”的傳統文化:

  原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8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9

  時光飛轉,正月十五又在元宵的香甜中匆忙地來趕赴這團圓的盛會。在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這個歷久彌香的傳統佳節不但沒有褪色,而且愈發的蓬蓽生輝。

  元宵之夜,千家萬戶都被團圓的喜悅所包圍著。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子邊上,碗裡漂浮著白白嫩嫩的元宵,騰騰熱氣暖著每個人的心。爸爸指著它們說:“吃元宵的學問也有不少,四個表示四喜臨門,八個代表八面玲瓏,十個代表十全十美……它們可是寄託著人們無數的心願呢!”帶著這些美好的祝福,品著嘴裡入口即化的甜蜜,我們家的猜燈謎比賽也拉開了帷幕。媽媽不緊不慢地讀出了謎面:“天女散花,打一新詞。”我腦筋一轉,竟與爸爸同時報出了正確答案:“高消費!”媽媽讚許地點點頭:“不錯嘛,腦袋很靈活,每人獎一個元宵!”我暗自得意:這個我在網上看過,現學現用。接下來,我也嘗試了一回考官的滋味:“無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詞。”這下可把爸爸媽媽給難倒了,我搖頭晃腦地公佈了謎底:“哈哈,不知道了吧!是‘感謝’。”聽了這個答案,他們面面相覷了一會兒,隨即,銀鈴般的笑聲便久久縈繞在我家上空。這時,絢爛的煙花綻開了笑靨,映得人間溢彩流光。好像在點綴元宵佳節,又好像是在慶賀虎虎生威的嶄新的一年……

  元宵節擁有悠久的歷史,早就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是我國非常有名的傳統節日。它的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擴充套件的。起初只是白晝為市,夜間燃燈,到了清代才增加了舞龍、舞獅、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流傳至今。這個傳統節日是人們情感的一種載體。它讓平時不能經常見面的親朋好友們能有一個機會聚在一起,共享天倫。傳統食物元宵那圓圓胖胖的形象就是寓意著一家人能幸福美滿,那餡兒也讓人甜到了心裡,不由地對未來一年充滿了希望與信心。元宵,你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你讓無數外國友人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古色古香;元宵,你是聯結人們情感的一座橋樑,你讓常年出家在外的人感受到了親情與友情的溫馨;元宵,你是閃耀在雄雞心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你讓炎黃子孫為古老而富有魅力的祖國感到驕傲與自豪!

  啊,我愛我們的節日——元宵!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20

  在中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過端午節,因為我覺得端午節最有趣。端午節不僅充滿了民族特色,還瀰漫著濃郁的水鄉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人們緬懷先烈忠貞愛國,代代相傳、繼承發揚,祝福祖國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相傳在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楚國滅亡,悲憤不已,他忠貞不屈,含恨跳河自盡。人們怕水裡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將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河中,希望魚兒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國農曆上屬“端午”之日,為紀念屈原,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家家戶戶吃粽子,以紀念屈原的忠君愛國。屈原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生創作了不少作品,如:《離騷》、《九歌》、《九章》、《天問》……原本他是想滅秦國的,但自從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便跳進汩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才“誕生”出來的節日,也許正因為對屈原的敬愛,所以有些偏向這個節日。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自己動手包粽子,已變成傳統文化新風尚。可別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門技術活。主要分三個步驟:首先,要準備粽葉,將其刮毛、洗淨,堆放整齊備用;其次,要準備粽餡,主要是以米為主,將米用水浸泡半小時,再配些花生綠豆之類的豆類,再配些肉塊或蛋黃,攪拌均勻,調好鹽味即可;最後,才是包粽子,左手託著粽葉,將粽葉按45度角對摺成漏斗狀,右手舀粽餡匯入粽葉捲成的漏斗裡,再將粽葉捲起來包裹住粽餡,完全密封並裹緊,然後用繩子捆緊,粽子就包好了。

  吃著粽子看龍舟賽,是我每年過端午節的最愛。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賽龍舟。到達賽龍舟的場地時,岸兩邊早已被圍觀的人們圍得水洩不通了,我看了橋上的一個空擋,便叫家人擠了過去。這個位置居高臨下整個江面一目瞭然。賽龍舟開始了,每隻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衝,每一隻龍舟下面都都綁著不少粽子,每向前一步,龍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粽子斬下扔進水裡。每隻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節日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日子,我永遠會銘記在心,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華夏子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