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600字(精選10篇)

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600字(精選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600字(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1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2

  過年了,街上到處掛著紅燈籠,喜氣洋洋。說到過年,可有很多的風俗禮儀。快隨我看看吧!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銅川市耀州區。剛走進家門就看到爺爺奶奶忙忙碌碌地在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打掃庭院,撣浮沉掃蜘蛛網。我非常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原來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還有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用意。

  打掃完衛生,爺爺開始貼春聯了。春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把春聯貼於門上。我幫著爺爺貼春聯,看到貼好的紅紅火火的春聯,感到非常開心。

  貼完春聯後,爺爺在門上貼了個倒著的“福”字。我不明白了,為什麼“福”字要倒著貼?原來“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美好未來的願望。“福”倒著貼,就意味著“幸福已經到來”或“福氣已經到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真淵博啊!

  晚上吃團圓飯時,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餃子。因為和麵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圓合歡。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吃餃子,有“招財進寶”之意。所以大家在過年時要一起吃餃子。過年的時候還有守歲、燃放爆竹、拜年、給壓歲錢等各種習俗。

  中國年是紅紅火火的,既有文化禮儀活動,也有各種各樣的美食。在這裡祝大家鼠年吉祥、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3

  “過年了,過年了!”我們大喊著,這可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最紅紅火火的節日!我們過除夕總有一些習俗,下面我來說說我們過除夕的習俗。

  首先,過年怎麼能少了貼春聯。這次,可是我自己親手寫春聯。我拿來幾張紅色底的紙,再拿起毛筆蘸墨,便在這紅紅火火的紙上揮起毛筆,開始了我的書法作品之旅。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未免有些失誤。把撇寫長了,蚯蚓變成了長蛇,或是手一晃,直直的線條成了上下起伏的波浪……最後寫成的作品,簡直是“千瘡百孔”,“破爛不堪”,所以,只好再寫一張。這一張,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認認真真,專專注注地寫,一定要寫好!終於,一副美觀的春聯展現在大家眼前,媽媽還把它貼在了我家門口,別提有多高興了!

  下面介紹一下,我們老家東陽的特別習俗——灌糯米腸。顧名思義,就是用糯米灌的腸子。灌糯米腸是個細活,工藝特別講究,稍一馬虎就壞了。如果糯米太多了,就會像炸彈一樣,煮的時候會炸掉,但是如果太少了,吃起來就會不香。做好的糯米腸,十分滑,像一條泥鰍一樣,彷彿要從我手中逃脫。灌糯米腸給工我們讓除夕“年味十足”生活“多姿多彩”。

  最後,就是一個最重大的習俗——吃年夜飯。一碗一碗香噴噴的飯菜從廚房中端了出來,有綠油油的青菜,猶如一塊塊綠翡翠,還有金亮亮的大黃魚,在燈光的照耀下,像一塊金子似的,閃閃發光,還有白胖胖的在年糕,它可是寓義著年年“糕”(高)的含義……這頓年夜飯,我們吃的乾乾淨淨,心滿意足,似乎還想再吃一次,令人難以忘懷。

  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此詩就是描寫春節的,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詩的第一句講的就是“爆竹”,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在新年的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啦,以“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來辭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的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放爆竹可以製造出喜慶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但現在因為環境問題有很多地區都是限制放爆竹的,我們在娛樂的同時還是要遵守政府的規定哦。

  爆竹聲一停,家家戶戶就開始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幾個人邀請到一起去給別家拜年、也有的是聚在一起互相祝拜,這種拜年的方式稱之為“團拜”。當然,我相信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你們最期待的肯定就是收壓歲錢啦。“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舅舅一個,外公一個、外婆一個。你們一個個肯定都滿載而歸,手中拿著好幾個大紅包。春節拜年時,晚輩必須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們。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古代有兩種,第一是常見的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另一種以彩繩穿線編織為龍形,致於床腳。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就是用紅包直接裝的,簡單方便美觀。

  我的春節每年放假後都要回老家山東,與爺爺奶奶一起共享團圓,這是我一年中最放鬆開心的日子,也是全家難得團圓的時刻。

  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5

  “哦!過年嘍!”你猜我為什麼這麼高興,因為今天是除夕啊!

  我高興地拿出“火箭炮”,迫不及待地點燃,只聽見“砰”的一聲,炮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正當我疑惑不解時,突然頭頂上“噼噼啪啪”的嚇我一大跳。啊!原來是鞭炮啊!虛驚一場!終於到激動人心的時刻了,只見哥哥拿出一個“大三角”,用打火機一點,那“大三角”噴出了五顏六色的火星,正當我們以為它快熄滅時,突然,天空又出現了五彩斑斕的煙花。“哇!好美啊!”姐姐不禁叫了起來。

  你們知道這天為什麼叫除夕嗎?而且還要放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從前,山上有個怪物,叫做“夕”,“夕”無惡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動物吃人,誰見了它都嚇的魂飛魄散,人們恨之入骨,卻又無能為力。後來,有個神仙告訴人們嚇跑“夕”的方法。第二年,當“夕”再下山時,突然發現大量的火光,“夕”驚慌失措,這時,到處都響起了爆竹聲,“夕”更是驚恐萬狀,立刻拔腿逃跑,從此,“夕”再也沒有來害人了。

  當然,我的家鄉過年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餃子,餃子裡包硬幣,吃到的就代表新的一年裡幸運;還拜年,每拜一次年,我立刻就變成了“大富翁”;還有吃團圓飯......

  春節,代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也包含著炎黃子孫濃濃的情感。

  教師評語:文中作者介紹了家鄉的春節習俗,著重對除夕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內容充實,表達了作者對春節的之情。文章結構完整,層次清晰;不足之處在於語言過於口語化,表達不準確。如:“夕無惡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動物吃人,誰見了它都嚇的魂飛魄散,人們恨之入骨,卻又無能為力。”

  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6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域、每一個民族、甚至每一個家庭都有著不同於他人的風俗。在我家,有一個不成文的風俗。

  大年初二,我們本應該去外婆家拜年。可是這一天,姑姑們會帶著表哥表姐們來我家做客。這讓我很糾結:去外婆家能和舅舅家的兩個表姐聊東聊西,而在家裡姑姑家的表哥表姐能帶我玩。以往總是初二一大早就去外婆家,陪老人聊天、吃飯。下午兩點多便急匆匆地趕回家陪姑姑,就剩下外婆一人獨自在家。

  可近些年變了,在大年三十,大舅,二舅和我們一家人都齊聚在大舅家裡歡聚一堂。那天早上我和姐姐們一同跟隨大舅去給已經“住”在山上的外公上墳。

  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兩年前的一件事。那時弟弟才三歲多,還是一個可愛的小不點兒。正準備出門上墳前,弟弟卻拉住我的手可憐巴巴地說:“姐姐你帶上我吧!好不好?”當時我心裡咯噔一下,心想你那麼難纏,又是個愛哭“鬼”我才不帶你呢!於是就對他說:“你在家多好啊!我又不和你搶電視啦!你還不趕緊去看,還想去那荒草叢生的地方?就憑你這身高,你這小短腿還沒那荊棘高呢!”小弟一聽到不帶他,就急了,又是哭又是跺腳,拉著我的那隻小手越拽越緊,就是不鬆開這時,兩個姐姐出來了,看到他鬧騰的樣子,就說:“沒事兒,帶上他吧!”頓時我的臉上寫了一百個不願意。

  到了山上,還真被我說中了,那雜草長得比人都高。大舅在前方“披荊斬棘”,我們四個緊隨其後。由於弟弟較矮,他那胖胖的小手總能和荊棘來個親密的接觸,劃出了不少的道道。

  一到家,便向媽媽訴苦,大家都不禁笑弟弟是自討苦吃。

  特殊的一天,不一樣的習俗,形成了我家一道不一樣的風景。

  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7

  舞獅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起源於南北朝時代。

  據傳,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陽還使用了象軍參戰。這支象軍由於士兵持著長矛騎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僅僅擁有短兵器的敵方,連線近它都很困難,宋軍計程車兵開始吃了大虧。後來,先鋒官振武將軍宗愨想了個辦法。他說,百獸都害怕獅子,大象大概也不會例外。於是,連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許多假獅子,塗上五顏六色,又特別張大了嘴巴。每一個“獅子”由兩個戰士披架著,隱伏草叢中。他還在預定的戰場周圍,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井。敵方驅象軍來攻,宗愨用弓放出了假獅子,這種“雄獅”一個個翻動著斗大的血口,張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嚇得掉頭亂竄,宗愨又乘機指揮士兵萬弩齊放,受驚的大象頓時沒命地向四處奔跑,不少跌到陷井裡,人和象俱被活捉。……從此,舞獅首先在軍隊中流行,然後傳到民間。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西涼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起毛衣襬雙耳……”。可見,在唐代已有類似現代的獅子舞了。

  為什麼在春節期間人們喜歡舞獅子呢?據說,明朝初年,廣東佛山地區出現了一頭怪獸,每逢年歲將盡,則在佛山郊區出現,到處糟踏莊稼,殘害人畜,鄉農不勝其苦人們就把竹篦紮成若干頭獅子模型,並塗上各種斑駁的顏色,事前佈置好,當怪獸出現時,鑼鼓齊鳴,群獅奮舞,一齊朝著那頭怪獸進發,那怪獸驚恐萬狀,掉頭就跑,爾後,當地鄉民認為獅子有驅邪鎮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於是,每年春節打鑼鼓,挨家挨戶,舞獅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預報吉祥之意。

  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8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結尾: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9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

  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

  春節習俗的初二作文10

  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掃除、購年貨、包餃子、拜年等等簡直數不勝數。我和爸爸也按照習俗去購年貨。大街小巷裡,買年貨的人們數不勝數。小攤上,小店裡的東西琳琅滿目。擺滿了鮮豔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種各樣的煙花爆竹。真是讓我大飽眼福。我和爸爸又開始了瘋狂大搶購,各種各樣的東西被我們一掃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裝了滿滿一大袋子。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當然是包餃子了。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我們家當然也是不例外的啦!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媽媽就開始包餃子啦!包餃子還需要技巧呢!我負責擀皮,我這裡擀擀,那裡擀擀,簡直就是四不像。媽媽給我做了示範,包餃子應該均勻的擀,讓它在擀麵杖上轉起來,這樣就可以擀的圓圓的了。我按照媽媽的辦法,怎麼也不能把這個“淘氣鬼”制服,還是擀的亂七八糟。

  不過經過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艱苦訓練,我終於把這個淘氣鬼給制服了。我們這裡包餃子還要包裡面錢呢!只要誰吃著帶錢的餃子,就代表著他在這一年中平安無事,運氣很好。誰要是吃的最多,誰就是一家之主。我們家也包了好幾個錢呢!我和爸爸媽媽都想吃到錢。我為了得到拿到那幾個硬幣,於是搶了很多的餃子。嘿嘿!我們家裡的錢竟然被我吃到了三個,把我的牙都快咯壞了!

  吃過餃子之後,我們當然還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們男生最喜歡乾的事情。我們拿起一個煙花,迅速點燃。頓時,天空中出現了五彩的煙花,美麗極了。我們這的春節習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過新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磕頭,給他們拜一個年,說一些祝福的話語。然後長輩們就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發一個紅包。然後再與親戚們一起吃一頓團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感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