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文春節風俗

學生作文春節風俗

  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下面是關於春節風俗作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篇一:春節風俗】

  我的家鄉蓬萊位於膠東半島,黃海和渤海交界處。這裡瀕臨大海,氣候宜人,風景優美,自古就被成為人間仙境。這裡不但有著八仙過海的傳說,還有各種有趣的民俗。

  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大家就開始為新年做準備了。過小年又叫“辭灶”要祭灶神。

  這天開始,年味就越來越濃了,過後就開始除塵,蒸餑餑、做年糕、炸丸子、做“團圓餅”和“聖蟲”等麵食。據說小年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餑餑味道很特別,最香最好吃。

  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面魚、壽桃等麵食,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

  年前要蒸許多特大號的“大餑餑”,大的有兩三斤重,用紅色的顏料來裝飾,正月裡作為主食招待客人。蒸饅頭時,開口的饅頭,要說饅頭笑了。還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麵糰剪成小刺蝟、小燕子、小豬等各種形狀,蒸出來之後,用顏料畫好,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麵塑。通常除了大饅頭之外,面魚和“聖蟲”做的最多,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裝飾呢。

  “聖蟲”諧音“剩蟲”,又被叫做“神蟲”。 “聖蟲”的前身被認為是龍,用麵糰來做“聖蟲”祈求每年都能夠風調雨順,希望家中能夠糧食滿倉。先將麵糰搓成一頭粗一頭細的長條,粗頭朝上作頭,細的一端繞著頭盤成兩圈,然後用剪刀剪出“聖蟲”的嘴,把一枚硬幣放進“聖蟲”嘴裡,接著剪出神蟲身上的鱗片,最後便是用綠豆安“聖蟲”的眼睛。做好的“小聖蟲”要一對一對地分別放在麵缸、米缸、菜盆、冰箱裡,意味著來年米缸、麵缸不招蟲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魚通常用木頭模子做出來,蒸好後用顏料畫好眼睛和鱗片。放置在窗臺、櫃頭,意味著年年有餘。

  家有女兒的人家要做團圓餅,也叫“太陽餅”,形狀像太陽花,層層疊疊做成太陽狀,每一層都塗上蜂蜜、芝麻,外圍折成盤疊交錯的花瓣狀,上面用刀刻上稜形花紋,再用紅棗鑲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孃家時,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餃子之外,臨走還要帶走一塊團圓餅,意味著幸福團圓,生活甜蜜。

  臘月三十這天,除了貼春聯掛燈籠,主要就是包水餃了。這天要準備兩頓飯的水餃。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餃,寓意發財。初一早上的餃子裡更熱鬧了,有些水餃裡包有錢(硬幣)、紅棗、魚、豆腐、花生仁、糖塊等,有各種含義呢:吃到硬幣意味著來年會發財,有錢花;糖意味著甜甜蜜蜜;魚意味著年年有餘;豆腐寓意有福氣。吃到者象徵在新的一年裡吉利、如意。為了吃到的好東西,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點鐘要起來拜年,拜年是按照輩分拜,到輩分比自家大的人家裡,男的還要對著家譜磕頭,然後到桌子上喝幾杯。晚輩拜年,收紅包,放鞭炮,各家各戶燈火通明,路上只聽見相互問候的拜年聲,這時年味是最濃的了。

  初二開始,便是走親訪友,相互拜年了。正月裡,有扭秧歌、劃旱船、踩高蹺等各種表演隊走村串戶進行表演,可熱鬧了。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俗稱“過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戶戶皆用蘿蔔、胡蘿蔔、大白菜根莖做成許多小油燈,中間挖空,裡面倒進融化的蠟油,用棉花做燈芯。十五傍晚送到墳前、祠堂點燃,稱為“送燈”。傍晚,房間、院內各角落、門兩側、馬廄、豬圈、廁所、鍋底洞都點上油燈。這天早飯吃糕、元宵,晚飯吃水餃,飯前開始放煙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點門”、小煙花,奶奶說這天放“點門”,以後眼睛不疼,有好兆頭。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萊閣廟會,好多景區免費遊玩。天后宮對面的戲樓、廣場有俚俗戲劇和大秧歌。人們給天后娘娘進香後,便與親朋好友在天后宮前看戲看秧歌,趁興遊覽蓬萊閣及其附近名勝,直至盡興而還。這天過後,年味就漸漸褪去。

  【篇二:春節風俗】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裡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說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徵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戶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著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裡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著五顏六色的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篇三:春節風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貼春聯的習俗。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章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放鞭炮,掃塵,年畫,拜年等。

  在春節裡貼春聯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能趕走邪靈,把我們帶向美好的明天。

  【篇四:春節的習俗】

  人們都知道,春節要放鞭炮,貼對聯。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傳說中有一個怪獸——年,常常在大年初一來騷擾人們過春節,於是,村裡的人們就會到深山去躲避那個怪獸——年。

  第二個春節到了,人們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這個時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擋住了跑往深山的人們,說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麼擋住年。”人們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來了。老爺爺從房間裡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塊紅布,就跑出了房間。

  到了房門口,鞭炮霹靂啪啦地響,紅布在風中飄動,年頓時不敢往前走了,轉頭就跑。人們歡呼著跑下山,稱讚老爺爺很聰明。

  哦!原來年怕聲音和紅色。所以,人們過年都要放鞭炮,貼對聯。

  【篇五:春節的習俗】

  轉眼又到了中國最重大的節日,春節,通常在這個時候,小孩子最高興,因為有紅包拿,當然,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春節習俗,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這裡的春節習俗吧。

  正月初一的早上,媽媽都會煮好熱騰騰的湯圓,然後,我們就會和爸爸忙上忙下的搬張桌子出來,在桌子上面擺好8個碗,8雙筷子,整齊的擺放好,接下來,就該把熱乎乎的湯圓盛在碗中啦,最後爸爸就會跪著燒紙錢。祭拜完了以後,我們都爭先恐後的搶吃湯圓,因為吃老祖宗吃的東西不會生病。

  其實這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春節習俗,可是它卻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祭拜,是對長輩的尊重,我們以這種方式來表達我們對長輩的思念,體現了一個孝字。

  不管是什麼樣的春節習俗,都應該很好的傳承下去,不是嗎?

  【篇六:春節風俗】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與春節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著春節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佈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託著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嚮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方式來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烘托出喜慶的節日氣氛,把福字倒著貼,意示著“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著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五彩繽紛的爆竹遍地開花,四處響起的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長輩們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啊!春節還有不得不說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紅豆,寓示著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著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著全家都團團圓圓。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說不勝說,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的春節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的習俗呢?

  【篇七:春節風俗作文】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篇八:春節風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願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