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精選9篇)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精選9篇)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小編收集了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精選9篇),歡迎閱讀。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1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裡,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裡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迴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薰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2

  我的老家在廣東肇慶,那裡的過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氣氛的,只是現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現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粽了,這些東西滿街都有得賣,這個真是完全沒有了過年的氣氛。

  首先,快過年了,還離春節一個月呢,家家就開始了辦年貨,全家人都買新衣服,買糖果、桔仔、水仙頭等,還有買好麵粉、花生、綠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粽(這個是肇慶特產),提前預約人手,一般都有十幾個人一起包。就講我吧,一個月都排滿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約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樂意去,因為有得吃嘛,自己親手包的,做個記號,一會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為一班人在包,屋主就會一邊在油窩裡炸,哈~~。試食嘛。裹蒸粽就要放在自己用磚頭在路邊搞起一個大灶,用一個或二個大窩或大水缸煮裹蒸粽,要煮12個小時才行,不能斷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後的日子裡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會發莓。

  街上的`行人多起來了,熱鬧起來了,特別是陰曆二、五、八是墟日,那種景象真是讓人開心,街上的彩燈、彩花、燈籠、紅旗全都掛出來,小孩子開始叫爸媽買好鞭炮煙花等著過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來放鞭炮煙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團年飯,吃完飯後就把長鞭炮掛起來,一到零點,家家戶戶都準時放長鞭炮,代表開始過年,那時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樣,“闢辟啪啪”聲,感覺整個城市都震耳欲聾。過年日子是不準掃地和不準說不吉利的話,大人也不準罵小孩子,這個要到開了年才行,開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初二、四、六都行。放完長鞭炮家家戶戶都出去走大運,就是圍著城裡走一圈子,不準走回頭路,呵呵…。。那時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煙花滿街都是,還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煙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開心。走完大運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煙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數人都不會睡覺的。大年初一早上,家裡就要煮粉絲和湯圓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園玩,初二以後都是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邊收到利是那邊就跑去買鞭炮煙花玩。

  在過年一個月裡,每天都有鞭炮聲,開心的景象到處可見,天天都還在過年一樣,讓我想起都回味無窮,那時的好玩和開心,現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開始限期開放放鞭炮煙花了,不知什麼時候全中國都可以放呢?我想為了挽回往日的中國過年氣氛,可以放鞭炮煙花的日子不長啦。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迎來了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所設。這一天主要的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媽媽會很忙,因為我們要包粽子。首先,媽媽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綠豆洗乾淨,糯米調好味,五花肉醃製好,比把它切成一塊塊。媽媽做好了以上工作,便對我說:“兒子,咱們一起包粽子吧!”我看著這一片片綠色的粽子葉,再想想粽子那金字塔似的外表,一下子發起愁來,問媽媽:“該怎樣包啊?”媽媽見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範來:“首先把兩塊粽子葉疊成一個類似圓錐的物體,然後把糯米、綠豆和五花肉放進去,再用一塊粽子葉封好底面,用草繩把它捆紮緊,不把它綁緊煮熟後就不好吃了。”媽媽示範完後,我就嘗試著包了起來。一開始時並不太順利,不是漏了東西沒放進去,就是綁得不夠緊。後來在媽媽的逐一糾正後,一切變得順利了。

  包好後,就要開始煮了。看著這些剛下鍋的粽子,我以為十幾分鍾後便可以吃了。但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對我說:“這些粽子起碼也要四——五小時後才能吃。”聽了媽媽的話,我似乎有些失望,但還是忍住了喉嚨裡的饞蟲。等呀等,終於煮好了。我望著這些又大又飽滿的粽子,饞得口水都流出來了。等不到爸爸回家,我便開始吃了起來。吃著自己動手包的粽子,心中感到無比激動。

  家鄉的習俗多得數不清,但無論什麼節日或習慣,我都會開開心心地過,開開心心地做。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4

  我的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就是吃上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那可是一件既開心又幸福的事情。

  傳說張仲景當年辭官還鄉時,他老家正值寒冬,十分寒冷。當時人們沒有多餘的錢購置保暖的衣服,所以很多人都凍得四肢僵硬,耳朵都凍爛了,有許多人到張仲景求藥,看到鄉親凍僵的樣子,便舍藥相救,獲得了百姓的稱讚。後來張仲景研製出了"嬌耳",也就是今天的餃子。人們吃過嬌耳,喝了驅寒湯後,渾身暖和,耳朵氣血也通了,吃過的百姓從此都沒有出現凍僵的現象,耳朵也沒有被凍爛了。

  除夕當天,媽媽正在廚房包餃子,我也湊上去包,看到媽媽包的餃子一個個活像小元寶,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擀麵杖擀麵皮。先把麵糰放到面板上摁一下,麵糰變扁了,就可以擀了。三兩下一個圓圓的,薄薄的麵皮就出現在我面前,我也樂在其中,不一會兒,一堆麵糰便一個不剩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麵皮放上餃子餡,把中間對摺,從左到右捏到一起,一個新月狀的餃子便包好了。但是我包的同媽媽包的相比醜多了。媽媽鼓勵我說:"再包一個吧。"這回我在皮上多加一點餡,包出來變得鼓鼓的了,美觀多了。半小時後,餃子包完了,一個比一個漂亮,花邊整齊,小巧玲瓏,讓人心裡頗有成就感。

  讓人開心的不單單是吃餃子,還有包餃子這有趣的過程,因為我知道每個餃子的背後都是我辛勤勞動的成果啊!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5

  春節是我們每家每戶的重要節日,風俗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了!

  “噼噼啪啪……”這個聲音把正在做美夢的我驚醒了。我聽這聲音就知道春節來啦!

  在春節裡,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風俗啦!晚上我在門外,只見媽媽在廚房裡忙得不可開交,汗水淋漓;所謂年夜飯,就是家裡所有人都聚在一起吃自己愛吃的菜;我像一隻小饞貓一樣,聞著味兒走了進去,走近一看,哇,媽媽真在做聽名字就很美味的“紅燒豬腿!”

  首先媽媽先用燙水把它煮一遍,放進盆裡後抹上甜甜的蜂蜜,哇!現在就已經開始流口水啦!然後放進油鍋裡炸一炸,這一下白嫩嫩的豬蹄變成了金燦燦的黃色,現在味道變得更香了!等下做好了還用說嗎?最後媽媽把八角,麻椒,醬油,草果,姜等食材和豬腿一起熬製。過了一會兒,豬腿變了一個好看美味的顏色:棕色讓人看了想吃,肯定吃了之後還想吃口水一直流個不停!

  盼呀盼呀……都已經等好久了,怎麼還不吃年夜飯呢?忽然一陣香味飄來,對我這個吃貨來說兩眼都放光了!原來媽媽已經開始上菜了,那豬腿兒出鍋後變得太誘人啦!

  我們一家人圍著桌子,每個人都互相對家人說著祝福溶,年味十足!

  當然在春節裡不止有年夜飯,這個風俗還有很多,比如:猜燈謎,貼對聯等等有很多你最喜歡哪一個風俗呢?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6

  一到過年的前幾天,老家的村莊裡總是熱鬧非凡,因為大家都聚集在一戶人家裡,準備輪流打餈粑。

  奶奶排到最後,所以前面我只在別人家看看做法,偶爾幫一點小忙,步驟還挺簡單:把蒸了五到六個小時的糯米倒入一個很大的石窩子裡,請村裡的二到三個壯漢,分別拿著又粗又長的木棍,一般都是兩個人砸,因為這樣更有序,有時嘴裡還唱著歌,特別有氣氛。當糯米砸到沒有一顆糯米的時候,就可以不砸了,這下糯米,可不粘石頭,全粘到木棍上了,一個奶奶用繩子將粘在棍子上的糯米弄到了一個裝很多面粉的框子裡,這下,上面粘了麵粉的糯米糰算是被征服了,不再那麼粘了。現在開始分工啦!一人把糯米糰分成幾個小團,要均勻,再請幾個人,把小團放入模具中,也可以在把小糰子放進模具之前,先放鬆柏葉,這樣正吉祥,這小糰子必須要非常用力壓。這樣才能有印子出來,最後在餈粑的正中間點上可以吃的顏料,餈粑便做好了。

  剛打出來的餈粑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糖煎餈粑,煎到焦黃就可以吃了,一口下去,甜甜的,香香的,這可是過年的時候,我最愛吃的美食,不僅是我們家的大人還是小孩,別人家的大人還是小孩都特別愛,最愛的還是糖煎餈粑。

  這餈粑,象徵著團團圓圓,也代表甜蜜的生活,吃著餈粑,我覺得我自己好幸福!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7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邵陽的春節也是如此。祭灶神,掃灰塵,殺年豬,打餈粑,煮年根。

  從前每家每戶都會養幾頭豬,過年的時候殺一頭來煮年根。現在和以前不一樣啦,農村離養豬的很少,外婆去市場上買了幾十斤豬肉,把豬肉切成大塊,把上面的毛用燒紅的鐵燙乾淨,再殺幾隻雞處理乾淨後,和肉一起放到一口大鍋裡,用柴火煮著。等繞組到可以把筷子插進去後就差不多了。拿一個不鏽鋼的大盆裝著放到堂屋門口,再倒上三杯酒,點上三柱香燒一些紙錢,再放一掛鞭炮。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我不經感嘆,原來的條件艱苦卻不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現在經濟條件變好了。我們更要好好學習,讓生活蒸蒸日上。

  傳說是因為以前農耕社會不發達。殺豬殺掉自己養的豬,割肉拿去集市上賣過年的肉,但是當時的人都很貧困,所以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春節才能吃到肉。固始春年跟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是主年庚。

  主年庚一定離不開殺年豬,以前每家每戶都會殺年豬,那時的豬養一年只有近百斤,是吃草長大的,所以比現在的味道要好很多,殺的豬肉用來煮,肉跟豬血都給鄰居們分一碗。年味是真的非常非常的濃。

  現如今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只有一小部分人堅持傳統,大部分把春節當做一個普通的假期,所以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8

  除夕,這個並不陌生的名字,雖然只有兩個字,但寓意不小呢。

  聽爸爸講,傳說,有一個怪獸,人們管這怪獸叫作“夕”,夕每年的最後一個夜晚就會出沒,去偷吃人們的食物,還會把人弄傷,所以人們都很害怕它。但是,這個怪獸有兩個缺點,一是怕紅色的東西,二是怕巨大的響聲,這讓一個村民想出了辦法:貼春聯,放鞭炮。在門口兩邊貼上紅紅的春聯,門前還擺了幾根碩大的紅鞭炮,等到除夕的夜晚,家家戶戶都把鞭炮燃放,然後來到屋子裡吃團圓飯,這樣夕就會害怕,也不敢擅自去傷害別人了。而這天就叫除夕,把夕除掉嘛,去迎接新的一年。

  現在也是一樣,一到除夕,家家都會掛起紅燈籠,貼上春聯和放爆竹,只是因為空氣汙染的原因,不能再去燃放了。但也少不了過春節的氣氛:吃年夜飯。大清早,人們就來到集市上購買新鮮的食物,為晚上的年夜飯準備的,再順便給孩子買些雜拌兒就趕緊回家了。眨眼的功夫就會到晚上,得趕快預備好才行啊。

  一擦黑兒,大家就都團聚在家裡吃年夜飯,不亦樂乎,別提有多開心了。門口亮著紅燈籠,貼著春聯,多麼有年味兒。

  吃過豐盛的年夜飯,有的人會去串串門,玩一玩,小孩子有的會睡覺,但大孩子們可睡不著,要守歲。

  除夕,就是把舊的一年,包括煩惱、傷心、憂慮、焦急通通都丟掉,在新的一年裡取得更大的收穫!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9

  盼呀盼,新年終於到來了。歡樂的氣充盈著我們家,整個家裡的樣子經過一番打掃煥然一新,我寫的新對聯貼在了門口。當然,來我們家拜年的人也絡繹不絕,這也為我們家增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不過,我發現一個問題:來我們家拜年的人吃剩的糖紙會四處亂扔,媽媽卻不勸阻。我向媽媽提出了心裡的疑惑,還自告奮勇地去拿掃把。媽媽卻一把拉住:“我不要去掃這些糖紙,這個不能掃!”不能掃地?真是奇怪。我理直氣地反問道:“媽,我們家‘掃房’時不是弄得平乾淨淨嗎?要是這麼個髒樣來待客怎麼能行?”

  媽媽語重長地說:“這個就是不能掃,至於為什麼,你自己上網去查吧!”

  於是,我真的去網上找到了答案:原裡糖紙代表著財氣,如果掃出門,就相當於把財氣掃出了門,所以不能掃糖紙。

  我還在網上找到了過年的多項禁忌,比如初一不能喝粥,因為這代表一年四季窮苦,是不吉利的;比如不能吃紅薯,因為這代表著眼睛會出火毒;比如過年不能吃藥,這個像象徵著這一年會疾病纏身。還有一些言語上的禁忌,例如有船的家庭新年時不可以說“翻”這個字,因為這會讓船翻掉……

  原來,過年也有不少學問,只要你用心發現,就能發現它的樂趣所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