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姜太公釣魚的歷史典故

關於姜太公釣魚的歷史典故

  有一天,周文王坐著車,帶著他兒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獵。在渭水邊,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在河岸上坐著釣魚。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姜太公釣魚的歷史典故,歡迎查閱,謝謝。

  關於姜太公釣魚的歷史典故1

  盤庚死後又傳了十一個王,最後一個王叫做紂(音zhòu)紂原來是一個相當聰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經親自帶兵和東夷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他很有軍事才能,在作戰中百戰百勝,最後平定了東夷,把商朝的文化傳播到淮水和長江流域一帶。在這件事上,商紂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長期戰爭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負擔,人民的痛苦越來越深了。

  紂和夏桀一樣,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沒完沒了地建造宮殿,他在他的別都朝歌(今河南淇縣)造了一個富麗堂皇的“鹿臺”,把搜刮得來的金銀珍寶都貯藏在裡面;他又造了一個極大的倉庫,叫做“鉅橋”,把剝削來的糧食堆積起來。他把酒倒在池裡,把肉掛得像樹林一樣。他和寵姬妲己(妲音dá)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他還用各種殘酷的刑罰來鎮壓人民。凡是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對他,他就把人捉起來放在燒紅的銅柱上烤死。這叫做“炮烙”(音luò )的刑罰。

  紂的殘暴行為,加速了商朝的滅亡。這時候,在西部的一個部落卻正在一天天興盛起來,這就是周。

  周本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這個部落在現在陝西、甘肅一帶活動。後來,因為遭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亶音dǎn)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

  到了古公亶父的孫子姬昌(後來稱為周文王)繼位的時候,周部落已經很強大了。周文王是一個能幹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紂王正相反。紂王喜歡喝酒、打獵,對人民濫施刑罰。周文王禁止喝酒,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他鼓勵人民多養牛羊,多種糧食。他還虛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

  周部落強大起來,對商朝是個很大的威脅。有個大臣崇侯虎在紂王面前說周文王的壞話,說周文王的影響太大了,這樣下去,對商朝不利。

  紂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關在羑里(在今河南湯陰縣一帶,羑音yǒu)地方。周部落的貴族把許多美女、駿馬和別的珍寶,獻給紂王,又送了許多禮物給紂王的親信大臣。

  紂王見了美女珍寶,高興得眉開眼笑,說:“光是一樣就可以贖姬昌了。”立刻把周文王釋放了。

  周文王見紂王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決定討伐商朝。可是他身邊缺少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來幫助他指揮作戰。他暗暗想辦法物色這種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著車,帶著他兒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獵。在渭水邊,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在河岸上坐著釣魚。大隊人馬過去,那個老頭兒只當沒看見,還是安安靜靜釣他的魚。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車,走到老頭兒跟前,跟他聊起來。

  經過一番談話,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呂尚,“呂”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個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興,說:“我祖父在世時曾經對我說過,將來會有個了不起的能人幫助你把周族興盛起來。您正是這樣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經很久了。”說罷,就請姜尚一起回宮。

  那老人家理了理鬍子,就跟著文王上了車。

  因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後來叫他太公望;在民間傳說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幫手。他一面提倡生產,一面訓練兵馬。周族的勢力越來越大。有一次,文王問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我們應當先去征伐哪一國?”

  太公望說:“先去征伐密須。”

  有人反對他,說:“密須國君厲害得很,恐怕打不過他。”

  太公望說:“密須國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厲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發兵到了密須,還沒開戰,密須的老百姓先暴動了。他們綁著密須的國君歸附了文王。

  過了三年,文王又發兵征伐崇國(在今陝西省灃水縣)。是商朝西邊最大的一個屬國。文王滅了崇國,就在那裡築起城牆,建立了都城,叫做豐邑。沒過幾年,周族逐漸佔領了大部分商朝統治的地區,歸附文王的部落也越來越多了。

  但是,周文王並沒有完成滅商的事業。在他打算征伐紂王的時候,害了一場病死了。

  關於姜太公釣魚的歷史典故2

  商朝最後一個皇帝紂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在位時,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大肆建造宮殿,向民間搜刮金銀珍寶,剝削人民的糧食。他和寵姬妲己日日夜夜在酒池肉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此外,他還用各種殘酷的刑罰來鎮壓人民。

  這時候,商朝西部的部落周卻一天天地壯大起來。周的首領周文王非常能幹,他生活節儉,禁止喝酒,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他鼓勵人民多養牛羊,多種糧食。他還虛心接納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

  有一天,周文王坐著車到渭水北岸去打獵。在渭水邊,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在河岸上坐著釣魚,奇怪的是他釣魚的鉤卻是直的,而且鉤子離水面還有三尺遠。文王看了很驚異,於是下了車,和他交談起來。

  談話中,文王得知這位老頭名叫姜尚,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既精通兵法,又能治國安邦。他在這裡直鉤垂釣已有很長時間了,他不為釣魚而來,實則為釣人做準備。文王非常高興,認為他是奇高之士,於是盛情邀請姜尚出山幫助自己。姜尚也不推辭,立刻跟著文王上了車。

  這位姜尚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姜太公,後人又稱太公望。他跟隨文王后,一面提倡生產,一面訓練兵馬。周族的勢力越來越大。到最後,姜尚終於幫助周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關於姜太公釣魚的歷史典故3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周武王滅商的功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陝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裡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己的注意,建立功業。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裡,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

最近訪問